抗擊疫情,其實我們早就應該認識的一位非常傳奇的女子

突如其來的冠狀肺炎病毒疫情,驚動了數億人的國人。在疫情之前,相比於鍾南山院士,大家對李蘭娟這個名字還是陌生的。甚至在1月23日,政府欣然採納她的建議封城時,還不清楚她是誰。但從建議封城,到分離病毒毒株,從親赴武漢,到發佈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不到半個月時間就人盡皆知。實際上她戰功赫赫,卻深藏功與名;和藹可親,卻堪稱巾幗不讓鬚眉的國之脊樑;做過高官,卻始終心繫蒼生。

73歲的李蘭娟院士,1947年出生於浙江紹興,家中貧寒,初中二年級就差點輟學,是在多位老師的幫助靠獎學金堅持唸完了初中和高中的。可沒等她參加高考,就爆發了文化大革命。別無選擇,她只能回老家做代課老師。從小見慣了鄉親們因常年勞作飽受腰背疼痛困擾的李蘭娟,腦海裡蹦出了一個念頭:我要為鄉親們做點事情。在回鄉前,她聯繫上了浙江中醫院學習針灸,後來成為一名赤腳醫生。她求學的道路是坎坷的,卻也是幸運的。

1970年,她被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繼續深造,從學校畢業後,又被分配到了浙江醫科大一附院擔任主治醫生。

在那肝炎病死率高達80%的年代,李蘭娟一邊在臨床救人,一邊日以繼夜地投身到肝炎的課題研究。經過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她的團隊終於創建了李氏人工肝系統,讓重型肝炎治癒率從11.9%上升到78.9%,各項獎項接踵而至,李蘭娟聲震全國,成了人工肝技術的開創者。即便自己早已身居高位,但她還是老樣子,始終把治病救人當成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從赤腳醫生到著名院士,她每一步都走得無愧於患者。

2003年非典肆虐,整個中華大地都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下。一邊是不斷攀升的死亡人數,另一邊卻遲遲找不到病因。當時身為浙江省衛生廳廳長的李蘭娟,在得知浙江出現3位非典患者後,當機立斷,下達了三道指令:一,立刻將病人轉移到專業的傳染病醫院隔離治療;二,調查並找到所有與患者有過接觸的人並予以隔離;三,研究人員連夜採樣,對SARS進行深入的細菌分析和研究。那時候,很多人都覺得她這是小題大做,特別是第二條,顯然不合官場生存法則。但李蘭娟卻力排眾議。她頂著巨大的爭議和壓力,連夜給衛生部長、省委書記、市委書記打電話說明情況。獲得領導支持後,在她的指導下,所有接觸過3位患者的1000多人,短短一夜就被全部找到並隔離。最終,全省隔離觀察的人數達到11萬人以上。她說果斷為非典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隔絕了傳染源卻遠遠不夠,李蘭娟又開始率團隊日以繼夜地攻克SARS病毒。只用了短短48小時,就成功分離到SARS病毒,成為最早分離到SARS病毒的單位。面對病人,這位廳長級別的教授又始終保持謹慎的態度。也正是這些舉措,浙江省創造了治癒患者無一例出現股骨頭壞死等嚴重後遺症、無一例醫務人員感染和二代病人的奇蹟。

類似的事件在2013年再次上演,N7N9禽流感來襲。

這次,又是李蘭娟站了出來。她用5天鎖定病毒來源,繼而關閉活禽市場有效切斷傳播源,控制了一場可能在全球爆發的禽流感;

首創“四抗二平衡”療法,為傳染病診療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成功自主研發H7N9的流感疫苗種子株,打破了流感疫苗種子株靠進口的局面。這一次,主動權終於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裡了。

記得李蘭娟去年上《開講啦》,撒貝寧提到她錄製節目是當天去當天回的。她立即補充道:“我上午還在看門診。”在她眼裡,時間就是生命。她是一位負責任的廳長,更是一個有著仁心仁術的好醫生。就像她寫給年輕人的寄語:醫學是治病救人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造福人民。

除夕之夜,參加完疫情會議的她從北京回杭州時,已九點多了。剛從北京回到杭州,她就坐不住了,疫情面前和病毒賽跑就是拯救蒼生。她迫不及待地向上級部門提出申請說:‘’我可以帶隊去支援武漢。‘’

2月2日李蘭娟帶領專家組成員抵達武漢。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國家有難,她義不容辭。危難關頭,是這些民族脊樑在病毒前面築起第一道防線保護我們。

致敬我們民族的脊樑——李蘭娟院士

注:本文部分內容為節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