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縣:“三個對接”讓菜園子直達菜籃子

莒縣:“三個對接”讓菜園子直達菜籃子

“三個對接”讓菜園子直達菜籃子

——莒縣科學破解疫情防控形勢下農產品銷售難題

通訊員 王哲 王立曉 呂鳳臣

一頭是散落在田間地頭“孤獨”的滯銷農副產品,一頭是城鎮居民對新鮮蔬菜的“渴望”。特殊時期,如何既能夠降低疫情給農業生產帶來的負面影響,又能保證市民的“菜籃子”拎得穩?

疫情期間,莒縣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為滯銷農副產品找“出口”,發力破解疫情防控形勢下兩頭凸顯的“民生難題”,以市場化的手段、網絡平臺的形式,強化“三個對接”,開展“架橋行動”,實現了農副產品暢銷、幹部群眾方便、疫情防控得力的多贏格局。

對接機關單位 “愛心倡議”育出消費主力軍

莒縣作為農業大縣,日均生產蔬菜約123噸,現有庫存蒜薹約5000噸、洋蔥約2500噸、土豆約2萬噸,所產蔬菜外銷約佔70%。受疫情影響,物流運輸受阻,蔬菜、蛋奶等優質農副產品滯銷,農戶收入受損,為滯銷農副產品找到“出口”迫在眉睫。

“消費就是擔當,就是對老百姓的最大支持。”與廣大農戶攜手戰“疫”渡難關,莒縣倡議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幹部發揮“硬核”力量,主動擔當起滯銷農副產品消費推廣主力軍。

一封封倡議書,瞬間點燃了莒城“愛心消費”熱潮。

縣總工會、縣婦聯、團縣委聯合發出倡議書,倡導幹部職工主動採購因疫情滯銷的玫瑰,商超企業、媒體單位紛紛響應,加入助力陣營,危機變商機,短短几天時間800萬支玫瑰由滯銷到脫銷。

連日來,莒縣機關單位工作群也熱鬧起來,幹部職工忙著通過“新世紀到家”和“正基優選Plus+”等網購平臺購買農副產品,在下單的同時,還不忘將“愛心消費”相關信息朋友圈,當起了愛心“宣傳兵”,義務為莒縣農副產品“代言”。

一時間,農副產品網上購成為莒城消費新風尚。

縣機關事務服務中心開設專區,安排工作人員核對、分揀訂單,根據單位分區放置,每晚20時前下單,次日11時統一配送到位,每天消費農戶蔬菜約500公斤。這一“愛心消費”模式迅速在全縣各鄉鎮街道機關事業單位中得到推廣。

愛心傳導激發漣漪效應,滯銷雞蛋變身“扶貧雞蛋”。

陵陽街道趙家葛湖村75歲的貧困戶辛公樂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扶貧禮物,村幹部趙子偉將5公斤“愛心雞蛋”送到了家門口。元宵節當天,該街道53個村556戶貧困戶都收到了這樣的“暖心禮”。

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不誤。縣委組織部、縣扶貧辦發動黨員幹部,在全縣範圍內開展為貧困群眾送“愛心雞蛋”活動。通知一經發出,得到全縣畜禽養殖企業和黨員幹部的積極響應,一場愛心總動員迅速啟動。

困難群眾幫扶責任人每人自費為所包聯貧困戶購買5公斤“愛心雞蛋”,由縣畜牧獸醫發展服務中心根據庫存量,連夜從56家蛋雞養殖企業中組織貨源,就近聯繫調運,9.3萬公斤優質雞蛋迅速到位。目前已全部配送到鄉鎮,2月11日前發放到位。

縣總工會也從疫情防控專項資金中撥付18萬元,購買玫瑰花6萬枝、雞蛋2.5萬公斤,分別發放給疫情防控一線的職工和部分困難群眾。

一個個倡議烘熱了愛心,有效解決了農副產品滯銷的燃眉之急,也更堅定了全縣人民阻擊疫情的信心決心。

對接社區 足不出戶“手指一點”專人送上門

春節後,民樂苑小區居民周鳳榮一直“宅”在家裡,雖然沒有外出買菜,卻也吃喝不愁。用她的話說,足不出戶便能享受著貼心的“外賣”服務。疫情防控期間,哪裡來的“外賣”?

答案就在小區門口張貼的二維碼中。為了解決疫情期間居民的購菜難題,城陽街道發揮社區管理職能,重點引入新世紀商業集團和正基商貿有限公司的線上平臺,居民通過手機在網上下單購買農副產品,配送人員將居民購買的農副產品配送到家。據瞭解,新世紀商業集團依託線上平臺上線60餘種農副產品,在城區28個小區設立了集中配送接收點,共建立微信群263個,每天約配送蔬菜2噸,累計為8萬多居民提供網購配送服務。公司30餘名黨員還自發成立了“黨員配送隊”,協助各門店配送人員進行點對點、無接觸上門配送服務。

疫情防控,阻擊的只是病毒,阻不斷的是溫情。家住沭景家園80多歲的何大爺,通過線上平臺在元宵節吃上了豆沙和黑芝麻湯圓;香緹榮府小區的蔡女士因懷孕身體不便,配送人員將她購買的蔬菜肉類送到家門……為確保居民買得安心、放心,配送人員定時測量體溫、全身消毒,規範佩戴口罩等防護用具,併為顧客提供垃圾捎帶服務,減少居民出門的次數。

城陽街道還積極引導各村街小區建立村民微信群,村民在群裡接龍預訂菜品,由村街負責聯繫供應商或本村種植戶,配送到村街小區的蔬菜配送點。在做好車輛、駕乘人員防疫處理的前提下,街道為蔬菜運輸車發放綠色通行證,確保運輸車輛在村街、小區暢通無阻。

“價格實惠,下樓一趟就能拿到新鮮蔬菜,這方法挺好。”在西陳樓小區蔬菜配送點,前來取菜的居民王軍靜說。

街道轄區已有12個小區800多戶居民使用該方式購買蔬菜。截至目前,全縣各類電商平臺累計採購農戶蔬菜418噸,已銷售408.5噸。

對接超市 搭建金橋讓農家產品“不愁嫁”

冬天是蘑菇的銷售旺季,可對小店鎮魏家垛莊種植戶王慶祥來說,心情像坐了一趟過山車。“這下好了,可以踏踏實實過元宵節了!”正月十三,他在蘑菇棚裡忙活了一早上,將採摘好的蘑菇裝上了正基超市的採購車。

今年的蘑菇銷路,對王慶祥和同村的幾戶種植戶來說,可謂“一波三折”。短短半個月時間裡,大夥剛初嘗豐產的喜悅,便一頭栽進了滯銷的窘境。當天,正基超市採購人員在村裡採購蘑菇合計5600公斤,共計34160元。

面對農副產品滯銷、農戶收入受損這一難題,莒縣主動作為、靠上服務,積極對接聯繫縣內商超企業,搭建起農戶與商超之間產銷對接的橋樑,讓農家“菜園子”直通百姓“菜籃子”。

新世紀商業集團作為莒縣的商超“龍頭”,積極發揮供應鏈優勢,一方面安排採購人員分頭深入各鄉鎮村莊擴大采購渠道,另一方面及時發佈廣告,徵集農副產品滯銷信息,主動與農戶取得聯繫,幫他們解決銷售壓力。截至2月9日,新世紀已對接家庭農場、合作社110戶,採購範圍覆蓋陵陽、小店、浮來山等12個鄉鎮街道,春節以來採購蔬菜220餘噸,幫助農戶實現收入230餘萬元。

靠著小小的黃豆,閻莊鎮郭家當門村“磨”出了一條脫貧致富路。疫情發生後,村裡豆腐銷售受阻,成了“嫁不出去的姑娘”,村民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新世紀在瞭解情況後,決定對村民生產的豆腐進行包銷,平均每天採購量3000餘公斤,這讓村民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作為莒縣另一商超“龍頭”的正基超市也主動聯繫有困難的種植戶,實施上門採購,緩解滯銷壓力。目前,正基超市已對接陵陽、閻莊、小店等10個鄉鎮的家庭農場、合作社42戶,採購果蔬82噸。

既要“菜園子”好,還要“菜籃子”好。為嚴把超市疫情防控關、讓老百姓“菜籃子”拎得更順暢,莒縣充分發揮電商優勢,用活“宅家購”、電話購物、微信接龍、社區拼團等形式,積極開展農副產品線上營銷、線下配送業務,讓廣大市民足不出戶就可買到生活必需品。短短几天,“新世紀到家”網上商城訪問人數突破3.5萬人,訂單數量2600餘單,實現銷售額10萬餘元。正基社區拼團也已覆蓋盛世城、理想城、海納小區等9個大型小區,可滿足3萬人的線上購物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