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久了覺得心慌、胸悶?武漢精神衛生中心建議四方面調節

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仍然嚴峻。目前,不少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焦慮或者抑鬱情緒。面對疫情我們應該如何調節自己?

武漢精神衛生中心方面介紹道,焦慮和抑鬱是最常見的情緒反應。但如果反應過度,也會造成不利影響。此外,還有一些人會出現內疚、憤怒、抑鬱等情緒。而應激對認知也有負面影響,如變得偏執,平時理智的人也變得鑽牛角尖等。

這種情況下,人的行為也可能受到影響。據介紹,在行為方面,可能會發現自己變得更容易逃避、更需要依賴他人,也更容易有敵對和攻擊行為。很多人還會出現心慌、胸悶、噁心嘔吐、失眠等身體反應,這也是應激帶來的變化。

對此,武漢精神衛生中心建議可以從4個方面進行心理調節:

1.接收和學習新冠肺炎的相關知識,比如症狀、傳播途徑、防護措施等,這能夠幫助我們瞭解如何保護自己,判斷自己的恐慌在多大程度上是有現實依據的;最關鍵的是,不要過度關注負面信息,這會影響自我判斷能力。

2.調節情緒。面對新冠肺炎這一應激事件,出現負面情緒並不代表出現了心理問題。可以嘗試體驗焦慮、恐慌等情緒究竟是什麼,識別是調節的第一步;情緒也需要表達,可以和親人、朋友或者專業人員去談談你的感受;調節情緒並不是要消除這些情緒,而是嘗試帶著這些情緒去生活,如果你感覺無法進行個人調節,可以尋求精神及心理專業人員的幫助,必要時還可以使用藥物。

3.身體放鬆。簡單的深呼吸就能幫助放鬆,瑜伽、正念練習、太極拳也有這樣的作用。

4.建立人際連接。與人交流是釋放壓力,獲得支持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舒緩情緒的方式,儘管現階段不能外出,但可以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加強與親友的聯繫。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