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園區|大興國際機場臨空區有序復工復產;加拿大再向中國提供200萬加元抗擊疫情援助


每日園區|大興國際機場臨空區有序復工復產;加拿大再向中國提供200萬加元抗擊疫情援助

【中經雲端·特別報道】

1、大興國際機場臨空區有序復工復產

平穩開復工穩增長,防疫發展兩不誤。在北京市大興區,一座座高精尖工廠、一個個項目建設工地正式復工,在科學防疫的同時,克服困難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源動力。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大興)管委會、新航城公司結合工作實際召開線上會議,通過線上辦公方式靈活復工,元氣滿滿投入工作中,各個項目均穩步開展工作。

2020年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噪聲區安置房項目的攻堅年。新航城公司要求,各參建單位務必做好各項防疫及準備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工期安排,做好機械、人員的力量調配,保證安置房項目能夠按照既定目標計劃實施。

北京市大興區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承擔著生物醫藥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產業發展、健康服務等主要任務,肩負著振興生物醫藥產業和推動高精尖產業聚集的重大使命。他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業復工,對2020年重點項目進行再梳理,全力以赴助力重點項目,安全科學復工復產。

相關負責人介紹,相比一些互聯網公司可以採取遠程辦公,生物醫藥基地的大多研發生產企業離不開實驗室、生產線,線下復工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

“進入廠區,每個人都要測量體溫、登記。”2020年2月10日,醫藥基地四環科寶藥業大門口,值班保安攔下每一個準備進入廠區的人員,進行測量體溫和詳細登記。

本著“保護好企業員工加強防控標準”的防控理念,大興區生物醫藥基地從復工籌備、疫情防控、應急處置三個流程,創新實施“標準化”,形成了勞動密集型企業、流動人口密集商業樓宇抗擊疫情的“基地標準”。目前,園區開復工企業50家。

2、加拿大再向中國提供200萬加元抗擊疫情援助

當地時間2020年2月11日上午,加拿大衛生部長帕蒂·哈依杜(Patty Hajdu)在多倫多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宣佈,加拿大近日已經通過世界衛生組織再向中國提供200萬加元的援助。

在回答記者有關加拿大政府是否將向中國提供更多的援助以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問題時,哈依杜部長回答說:“確實如此,連日來我們又承諾再提供200萬加元,這是我們向世界衛生組織所作出的國際承諾的一部分。我們響應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呼籲,作為有能力提供援助的國家,我們通過國際合作為中國遇到的問題提供了援助,這既有防護和治療方面的,也有研究方面的。加拿大會繼續提供援助,防止冠狀病毒疫情擴散是我們全世界的共同利益。”

在此之前,加拿大環球事務部(外交部)通過媒體宣佈,自從中國發生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來,加拿大已經累計向中國提供了約16噸的個人防護設備,例如衣物、防護面具、口罩、護目鏡和手套等。

3、海關助力深圳外貿出口實現27連冠

落實“六穩”精準施策,助力2019年深圳外貿出口27連冠;全鏈條不間斷打擊“洋垃圾”走私,查辦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走私罪案全國海關第一;深化“放管服”優化口岸營商環境,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兩年壓縮一半以上,深圳海關一系列舉措取得良好成效。據統計,2019年深圳進出口總值2.98萬億元,其中出口1.67萬億元,同比增長2.7%,出口規模連續27年居內地大中城市第一位。

深圳海關關長陳小穎表示,2019年深圳海關落實“五關”建設要求,自覺把海關工作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力以赴穩外貿、促增長,開創了海關各項工作新局面。 2019年兩份重量級國家戰略規劃相繼出臺,深圳從經濟特區跨越到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作為一座因改革而生的城市,“雙區”建設讓深圳站在了歷史的新起點上。身處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深圳海關,著眼“灣區所向”“深圳所需”,盡“海關所能”主動擔當,堅持改革創新,全力服務“雙區”建設。

2019年以來,在深圳前海推出MCC“粵港澳大灣區新物流模式”,在鹽田、惠州推出“惠鹽組合港”,通過“同船運輸”等方式,打通深圳海上物流通道,實現東西部港口“兩翼齊飛”。在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口岸,創新適應“一地兩檢”要求和“高鐵速度”的海關監管模式,助力建設香港連通內地的客流“大動脈”。

一年來,深圳保稅物流進出口逆勢增長18.2%,成為外貿增長新亮點;推動跨境電商全模式運行、全領域推廣,跨境電商全年進出口增長1.8倍;平行進口汽車首次通過滾裝船運輸,進口企業增長50.3%;成功應對歐美技術新規,利好我國相關產品出口。

一系列精準施策“組合拳”,助推深圳外貿結構不斷優化,穩中不斷進步,繼續保持優勢地位。據統計,2019年深圳海關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比2017年分別壓縮56%、75.4%,累計減稅265.4億元。

建設“智慧海關”,圍繞應用新技術、新設備展開探索,深圳海關組織推動科技興關“樣板間”建設,打造智慧海關,促進貿易便利化,為海關業務發展賦能。截至目前,“樣板間”的“5G智能單兵應用”“視頻智能報警”“異常事件指揮”和“海運碼頭先期機檢”等4個應用場景均已建成通過技術評估。

深圳海關積極探索運用區塊鏈、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打造智慧海關,“把國門”科技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智慧旅檢功能升級,人臉識別覆蓋全部陸路口岸;智能紅外等九大衛生檢疫裝備上線,場所智能管控實現智能報警實時管控。深圳海關智能審圖覆蓋全部機檢圖像,快郵件監管疊加信息化手段;深化“互聯網+網上稽核查”,智慧審籤助力八類原產地證書“秒籤”,通關時間大幅壓縮。

4、重慶多舉措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連日來,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通過推出用電優惠政策、上門對供電設備“體檢”等措施,切實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據悉,2020年2月10日,江津區經信委批准復工復產的企業有12家,其餘企業正逐步恢復。為保證復工復產企業的用電,江津供電公司建立企業“一對一”服務清單,明確部門責任領導和責任人,組建專屬服務團隊逐一對接醫療、防護、居民生活等物資生產企業,24小時電話值班,迅速掌握客戶用電情況,提供供電保障和安全用電指導。對防疫特殊時期醫療、防護、居民生活等物資生產企業出現的任何用電問題,做到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處置、第一時間恢復,確保問題不過夜,全力保障復工復產企業可靠用電。

為全力確保企業復工復產,截止2020年2月9日,黔江供電公司已對第一批1547戶屬於四類行業(零售業、批發業、餐飲業、住宿業)的商業用戶降低用電成本21.03萬元。

為避免客戶因檔案更新不及時未能享受政策紅利,該公司組織核查1572戶專變客戶檔案,對有疑問的現場通過與客戶電話聯繫、視頻溝通等方式複核用電情況。經工作人員主動篩查比對,發現佳惠百貨有限責任公司二期專變等4個客戶原提供信息有誤,當即聯繫客戶宣傳解答相應措施政策,併為其遠程辦理了業務更新,預計2月可為客戶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共計2.1萬元。

不僅如此,國網重慶黔江供電公司積極對接區經信委、正陽工業園區,對園區26戶大工業用戶復工復產情況進行排查,指導企業採取靈活電價政策降低企業用電成本。為春耕、春播生產用電開闢辦電“直通車”。實施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三零服務”,對接幫助企業研究各類支持政策,指導解決降低成本、電費資金週轉困難等問題。充分利用“網上國網”APP,全面推行網上辦電,推動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指尖辦”,指導企業網上辦理變更用電、繳費等業務,全力支持企業儘快復工復產。

5、湖南湘潭市400餘家工業企業復工復產

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市工業企業開始恢復生產,人員逐漸到崗到位。據市工信局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2月10日,全市共計413家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其中規模工業企業340家;復產企業共計在崗工人4.6萬人,其中規模工業企業在崗工人數4.5萬人。15家企業在崗工人數500人以上,57家企業在崗工人數100到500人之間。

從復工復產的規模工業企業分佈來看,湘鋼、湘電、江麓、江南、江濱、電化等12家國有大中型企業全部恢復生產,在崗人數達2萬餘人。各縣(市)區、園區復工復產程度不一,規模工業企業復工復產數量最多的是湘潭縣,達96家,其次是湘潭高新區、湘潭經開區。復工復產在崗人數最多的是湘潭高新區7823人,湘潭縣、湘潭經開區緊隨其後。

為安全有序復工復產,湘潭市進一步抓好了防疫物資的生產和調度。臻和亦康2月10日生產防護口罩6.6萬隻、生產隔離服2757套。湖南永霏高新區基地2月10日生產一次性醫用防護服2000套,待滅菌後即可投入使用;韶山基地已進入試生產。此外,湘潭市還通過外採的方式,購入了4臺高精度門框式紅外體溫檢測儀,正在湘潭火車站、板塘城鐵站安裝調試。購進了一批醫用口罩、防護服、84消毒液、噴霧消毒劑、75%酒精等,根據統一調配分發到各家企業,全面保障防疫期間員工安全。

6、江西省:上饒高鐵經濟試驗區積極助企復工復產

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儘快挽回損失,上饒高鐵經濟試驗區積極主動提前謀劃,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產,制定統一標準,採取統一監管的方式,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保障。

試驗區嚴格落實復工審批制度,做好企業復工的把關、審查各項工作,達不到疫情防控要求的企業一律不得復工復產;全面核查人員,進一步細化防控措施,嚴格做好復工人員的摸排工作,精準掌握返崗人員信息,做好園區企業的消殺和工作人員的體溫監測等工作,確保安全生產;嚴格監管,加強對復工企業的實地監督檢查,督促企業全面停止一切聚餐聚會等聚集性活動,提高企業的防控意識,確保企業各項復工復產防控措施全面落實。同時,試驗區結合行業實際督促指導企業制定“一企一策”方案。企業成立由主要負責人牽頭的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指派專人負責疫情防控,建立職工健康臺賬。對所有外地返饒人員進行摸排登記,重點對曾往來重點疫區的務工人員進行詳細登記。做好應急保障工作。保障企業正常生產期間的疫情防控工作有序進行。

試驗區作為數字經濟示範區,結合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和優化對數字經濟企業的扶持政策及手段,拿出實實在在的措施,為企業減負助力,實現疫情防控、經濟發展兩不誤,為試驗區數字經濟高質量快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目前,華為江西雲數據中心、中創數博、易知邦、啟航科技等企業已按《上饒高鐵經濟試驗區轄區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的工作方案》要求,辦理備案登記、簽訂返崗承諾書等相關手續,並做好防控方案,陸續復工復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