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园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区有序复工复产;加拿大再向中国提供200万加元抗击疫情援助


每日园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区有序复工复产;加拿大再向中国提供200万加元抗击疫情援助

【中经云端·特别报道】

1、大兴国际机场临空区有序复工复产

平稳开复工稳增长,防疫发展两不误。在北京市大兴区,一座座高精尖工厂、一个个项目建设工地正式复工,在科学防疫的同时,克服困难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源动力。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管委会、新航城公司结合工作实际召开线上会议,通过线上办公方式灵活复工,元气满满投入工作中,各个项目均稳步开展工作。

2020年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噪声区安置房项目的攻坚年。新航城公司要求,各参建单位务必做好各项防疫及准备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工期安排,做好机械、人员的力量调配,保证安置房项目能够按照既定目标计划实施。

北京市大兴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承担着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健康服务等主要任务,肩负着振兴生物医药产业和推动高精尖产业聚集的重大使命。他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复工,对2020年重点项目进行再梳理,全力以赴助力重点项目,安全科学复工复产。

相关负责人介绍,相比一些互联网公司可以采取远程办公,生物医药基地的大多研发生产企业离不开实验室、生产线,线下复工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进入厂区,每个人都要测量体温、登记。”2020年2月10日,医药基地四环科宝药业大门口,值班保安拦下每一个准备进入厂区的人员,进行测量体温和详细登记。

本着“保护好企业员工加强防控标准”的防控理念,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从复工筹备、疫情防控、应急处置三个流程,创新实施“标准化”,形成了劳动密集型企业、流动人口密集商业楼宇抗击疫情的“基地标准”。目前,园区开复工企业50家。

2、加拿大再向中国提供200万加元抗击疫情援助

当地时间2020年2月11日上午,加拿大卫生部长帕蒂·哈依杜(Patty Hajdu)在多伦多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宣布,加拿大近日已经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再向中国提供200万加元的援助。

在回答记者有关加拿大政府是否将向中国提供更多的援助以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问题时,哈依杜部长回答说:“确实如此,连日来我们又承诺再提供200万加元,这是我们向世界卫生组织所作出的国际承诺的一部分。我们响应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呼吁,作为有能力提供援助的国家,我们通过国际合作为中国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援助,这既有防护和治疗方面的,也有研究方面的。加拿大会继续提供援助,防止冠状病毒疫情扩散是我们全世界的共同利益。”

在此之前,加拿大环球事务部(外交部)通过媒体宣布,自从中国发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来,加拿大已经累计向中国提供了约16吨的个人防护设备,例如衣物、防护面具、口罩、护目镜和手套等。

3、海关助力深圳外贸出口实现27连冠

落实“六稳”精准施策,助力2019年深圳外贸出口27连冠;全链条不间断打击“洋垃圾”走私,查办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走私罪案全国海关第一;深化“放管服”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两年压缩一半以上,深圳海关一系列举措取得良好成效。据统计,2019年深圳进出口总值2.98万亿元,其中出口1.67万亿元,同比增长2.7%,出口规模连续27年居内地大中城市第一位。

深圳海关关长陈小颖表示,2019年深圳海关落实“五关”建设要求,自觉把海关工作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以赴稳外贸、促增长,开创了海关各项工作新局面。 2019年两份重量级国家战略规划相继出台,深圳从经济特区跨越到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为一座因改革而生的城市,“双区”建设让深圳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上。身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海关,着眼“湾区所向”“深圳所需”,尽“海关所能”主动担当,坚持改革创新,全力服务“双区”建设。

2019年以来,在深圳前海推出MCC“粤港澳大湾区新物流模式”,在盐田、惠州推出“惠盐组合港”,通过“同船运输”等方式,打通深圳海上物流通道,实现东西部港口“两翼齐飞”。在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口岸,创新适应“一地两检”要求和“高铁速度”的海关监管模式,助力建设香港连通内地的客流“大动脉”。

一年来,深圳保税物流进出口逆势增长18.2%,成为外贸增长新亮点;推动跨境电商全模式运行、全领域推广,跨境电商全年进出口增长1.8倍;平行进口汽车首次通过滚装船运输,进口企业增长50.3%;成功应对欧美技术新规,利好我国相关产品出口。

一系列精准施策“组合拳”,助推深圳外贸结构不断优化,稳中不断进步,继续保持优势地位。据统计,2019年深圳海关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分别压缩56%、75.4%,累计减税265.4亿元。

建设“智慧海关”,围绕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展开探索,深圳海关组织推动科技兴关“样板间”建设,打造智慧海关,促进贸易便利化,为海关业务发展赋能。截至目前,“样板间”的“5G智能单兵应用”“视频智能报警”“异常事件指挥”和“海运码头先期机检”等4个应用场景均已建成通过技术评估。

深圳海关积极探索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智慧海关,“把国门”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智慧旅检功能升级,人脸识别覆盖全部陆路口岸;智能红外等九大卫生检疫装备上线,场所智能管控实现智能报警实时管控。深圳海关智能审图覆盖全部机检图像,快邮件监管叠加信息化手段;深化“互联网+网上稽核查”,智慧审签助力八类原产地证书“秒签”,通关时间大幅压缩。

4、重庆多举措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连日来,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通过推出用电优惠政策、上门对供电设备“体检”等措施,切实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据悉,2020年2月10日,江津区经信委批准复工复产的企业有12家,其余企业正逐步恢复。为保证复工复产企业的用电,江津供电公司建立企业“一对一”服务清单,明确部门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组建专属服务团队逐一对接医疗、防护、居民生活等物资生产企业,24小时电话值班,迅速掌握客户用电情况,提供供电保障和安全用电指导。对防疫特殊时期医疗、防护、居民生活等物资生产企业出现的任何用电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恢复,确保问题不过夜,全力保障复工复产企业可靠用电。

为全力确保企业复工复产,截止2020年2月9日,黔江供电公司已对第一批1547户属于四类行业(零售业、批发业、餐饮业、住宿业)的商业用户降低用电成本21.03万元。

为避免客户因档案更新不及时未能享受政策红利,该公司组织核查1572户专变客户档案,对有疑问的现场通过与客户电话联系、视频沟通等方式复核用电情况。经工作人员主动筛查比对,发现佳惠百货有限责任公司二期专变等4个客户原提供信息有误,当即联系客户宣传解答相应措施政策,并为其远程办理了业务更新,预计2月可为客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共计2.1万元。

不仅如此,国网重庆黔江供电公司积极对接区经信委、正阳工业园区,对园区26户大工业用户复工复产情况进行排查,指导企业采取灵活电价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为春耕、春播生产用电开辟办电“直通车”。实施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服务”,对接帮助企业研究各类支持政策,指导解决降低成本、电费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充分利用“网上国网”APP,全面推行网上办电,推动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指导企业网上办理变更用电、缴费等业务,全力支持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5、湖南湘潭市400余家工业企业复工复产

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市工业企业开始恢复生产,人员逐渐到岗到位。据市工信局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2月10日,全市共计413家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40家;复产企业共计在岗工人4.6万人,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在岗工人数4.5万人。15家企业在岗工人数500人以上,57家企业在岗工人数100到500人之间。

从复工复产的规模工业企业分布来看,湘钢、湘电、江麓、江南、江滨、电化等12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全部恢复生产,在岗人数达2万余人。各县(市)区、园区复工复产程度不一,规模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数量最多的是湘潭县,达96家,其次是湘潭高新区、湘潭经开区。复工复产在岗人数最多的是湘潭高新区7823人,湘潭县、湘潭经开区紧随其后。

为安全有序复工复产,湘潭市进一步抓好了防疫物资的生产和调度。臻和亦康2月10日生产防护口罩6.6万只、生产隔离服2757套。湖南永霏高新区基地2月10日生产一次性医用防护服2000套,待灭菌后即可投入使用;韶山基地已进入试生产。此外,湘潭市还通过外采的方式,购入了4台高精度门框式红外体温检测仪,正在湘潭火车站、板塘城铁站安装调试。购进了一批医用口罩、防护服、84消毒液、喷雾消毒剂、75%酒精等,根据统一调配分发到各家企业,全面保障防疫期间员工安全。

6、江西省: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积极助企复工复产

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尽快挽回损失,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积极主动提前谋划,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产,制定统一标准,采取统一监管的方式,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保障。

试验区严格落实复工审批制度,做好企业复工的把关、审查各项工作,达不到疫情防控要求的企业一律不得复工复产;全面核查人员,进一步细化防控措施,严格做好复工人员的摸排工作,精准掌握返岗人员信息,做好园区企业的消杀和工作人员的体温监测等工作,确保安全生产;严格监管,加强对复工企业的实地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全面停止一切聚餐聚会等聚集性活动,提高企业的防控意识,确保企业各项复工复产防控措施全面落实。同时,试验区结合行业实际督促指导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方案。企业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派专人负责疫情防控,建立职工健康台账。对所有外地返饶人员进行摸排登记,重点对曾往来重点疫区的务工人员进行详细登记。做好应急保障工作。保障企业正常生产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试验区作为数字经济示范区,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和优化对数字经济企业的扶持政策及手段,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为企业减负助力,实现疫情防控、经济发展两不误,为试验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华为江西云数据中心、中创数博、易知邦、启航科技等企业已按《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辖区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的工作方案》要求,办理备案登记、签订返岗承诺书等相关手续,并做好防控方案,陆续复工复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