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夹江:山区党员走出抗疫“新长征”

夹江县华头镇位于四川省夹江城西面35公里,由于山高坡陡,风景秀丽,素有夹江小西藏之称。这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破了山乡的宁静。疫情当前,群众的生命和健康牵动着每一个党员的心。从大年三十开始,这些山区党员们放弃休假,不顾自身安危,走村串户,踏上了抗击疫情的“新长征”。

华头镇的党员们,只是夹江山区党员抗击疫情的一个缩影。

1.9公里山路 他每天来回走三趟

“今天是36.5度,是正常的,你放心。”“你家离场镇远,有什么需要买的就给我们说,我们帮你买。”“这是你家里需要的东西,还有什么需要帮忙买的,随时给我说,不要客气哦。”……

这样重复的语言,夹江华头镇杨山村党员志愿服务者周永兵从大年三十一直重复到正月初九。这样的重复还在继续。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生以来,素有夹江小西藏之称的华头镇也成了防控“前线”,因为这里居住着从湖北各地打工返乡的村民。郑海霞是华头镇杨山村6组人,在武汉打工,于1月20日回到家里。通过化整为片、块、点的方式,夹江开展了对湖北尤其是武汉返乡人员的全域摸排。“对所有湖北返夹人员必须以‘人盯人’的方式开展服务。”县委政府一声令下,郑海霞一家成为了“紧盯”的对象。周永兵“承包”了郑海霞一家。他说:“我是党员,必须带头。”

周永兵今年50岁,是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党员,身体微胖。他家距郑海霞家有1.9公里,全是山路。从大年三十开始,周永兵每天要去郑海霞家三次,来回往返一天得走11.4公里。事情并不复杂,就是给郑海霞一家人测体温,但非常重要。“因为测一次体温,就像一次排雷,他们一家三口体温正常,我心头的石头就落下来了。”一来二去,周永兵和郑海霞一家走成了“亲戚”。“大过年的,他们这样隔离在家也憋得慌,陪他们摆摆龙门阵,说说家长里短,可以解解闷。”

1.9公里的山路不算长,但不好走,周永兵换上了解放鞋。“解放鞋不打脚,走起轻松些。”隔三差五要给郑海霞家背去米面油菜等生活必须品,周永兵要走出一身汗。冬天的山区,气温低,汗一凉,背心就冷成一片。周永兵生怕自己感冒咳嗽被疑似被隔离,每次背生活用品上山,他都会带快干毛巾垫垫背。

从大年三十除夕开始到正月初九,每天三次,周永兵把1.9公里的山路走成了114公里的“长征”。

“没解除警报,我还要继续走。”放下一袋20公斤的大米,周永兵气喘吁吁地说。

四川夹江:山区党员走出抗疫“新长征”

(党员志愿者周永兵给郑海霞女儿量体温)


四川夹江:山区党员走出抗疫“新长征”

(周永兵为返乡农民工郑海霞一家送米和油)

截肢老党员 杵着拐杖“上前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夹江各级党员干部不顾自身安危,冲向了疫情防控的一线战场,华头镇永欣村总支部委员谢德军就是其中一员。

今年56岁的谢德军,是一名老党员。2019年农历腊月初,他的左脚因疾病被截了肢。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一般的伤筋动骨都要休息一百天,截肢是大手术。虽然已经出院,但医嘱建议:卧床休息!听说了疫情的严重性后,好像有人往被窝里撒了把铁钉子,谢德军再也卧不安生了。他操起拐杖就要出门,家里人拦都拦不住。到了村两委,经过一番“谈价还价”,同志们看谢德军眼睛都犟红了,只好应他的要求,到村口交通劝导点当劝导员。

村交通劝返点再往里走是原国营煤矿,也是部分白甲村人的必经之路,还在春节假期里,来往车辆频繁。从1月27日开始走上岗位,车辆登记,耐心劝返,谢德军干得有模有样、一丝不苟。看同志们忙不过来,他又主动承担了永欣村外地返乡人员信息收集汇总工作。这份“兼职工作”谢德军是在交通劝返点工作的间歇完成的。谢德军家距劝返点只有300多米,由于他行动不便,每天上下班,都是邻居用三轮车接送。他常开玩笑说:“我是在重走长征路,但享受的是专车待遇。”

乡镇试点改革,村建制也做了调整。因为年龄偏大,谢德军主动把机会让给了年轻人,但大家还是坚持选他当村总支委员。“说明大家还都相信我嘛。”谢德军淡淡地说:“我在这村里生活了几十年,对这里有感情,和乡里乡亲相处很融洽,大家都听我的招呼,做起事情顺手。”

并不是演苦肉计,但却取到了苦肉计的效果。来往车辆的驾驶员看到谢德军杵着拐杖从凳子上挣扎着站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车前,每个人都十分配合地登记。被劝返的车辆都会轻轻鸣响喇叭向他表示感谢,或许这喇叭声也代表着致敬吧。

一张小桌子、一把木凳子,木凳子上绑着一把普通的雨伞。坐在简陋的交通劝导点,烤着电火炉,寒风中的谢德军内心充满了力量感。“杵拐杖有啥子嘛,我还是我,我还是那个当初的谢德军。”

四川夹江:山区党员走出抗疫“新长征”

华头镇永欣村总支委员谢德军在村交通劝返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