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不知,这场始料未及的疫情,已悄然改变纺织产业格局

疫情改变纺织产业商业格局

导读:经历过“非典”锤炼,面对H5N1、H7N9禽流感和H1N1流感大流行时,我们打出了漂亮的歼灭战,相信这一次,我们也会很快消灭新型冠状病毒。但是,这样一场从医学层面及社会层面的考验,正带给我们另一种生活体验和观念体验。真心希望,无论是与病毒作战的当下,还是战胜病毒之后,我们都能更加从容,“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殊不知,这场始料未及的疫情,已悄然改变纺织产业格局

来自丁香园的实时疫情地图(更新2月10日)

此刻,全国人民的关注焦点都在新型肺炎疫情上。相关的讨论已经太多,所以我们想在本文中聊点不一样的。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瘟疫始终如同影子般挥之不去,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是深刻无比——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能从很多方面促成人们的自省、社会的反思,由此引发一系列变革,不仅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甚至还能改变文明的走向。

殊不知,这场始料未及的疫情,已悄然改变纺织产业格局

为控制疫情,中大布匹市场复工时间待确定

当下新型冠状病毒流行,作为重大公共事件,疫情本身牵动了一系列社会运转模式调整和人们的行为模式改变,这些变化又会给商业世界带来哪些机遇和变革呢?

众所周知,面对疫情来袭,隔离是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手段,也成为牵引商业模式变革的重要变量。

以2003年非典为例,隔离导致线下面对面骤减,旅游、航空、餐饮和文化娱乐行业均受到负面影响,但药品、食品、纺织、电信等产业出现了商机。此外,电子商务趁机崛起,它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在后续十几年里持续对中国商业社会带来深刻影响,在极大地改变消费者生活习惯的同时,还间接带动了第三方支付、现代物流乃至团购、外卖等一众行业的壮大。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前,面对新型冠状病毒,隔离依旧是首选方案。面对疫情,即便是春节假期,各种走亲访友、商业往来、逛街购物等活动都统统按下“暂停键”。

传统纺织迎发展契机

时隔17年,当年消费互联网得到飞跃发展,隔离在家,外卖和电商的需求大增。但与2003年非典不同,步入2020年,外卖和电商早已是成熟的商业模式,隔离的意义不在培育用户线上下单的习惯,而是有望推动节约产业互联网沟通环节的变革。

03年非典对传统纺织产业冲击并不大,因为行业还处于高速发展期利润较高时期,有相当的利润来填充中间环节,且互联网环境还在培育阶段,经过17年的发展,当互联网跟空气一样存在的时候,纺企接班人也是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一把手,都将会对非常传统的行业进行思考,推动行业信息化与智能化、产业生态化。

08年印染行业交流平台横空出世,打破了传统师徒制的技术工艺传承,在PC互联网时代打造了行业流量之王,减少了很多无必要的见面,提升沟通效率,信息化为产业升级做了应有的贡献。

14年移动端4G网络的成熟推广使用,特别是微信的普及,让传统行业的流量又得到空前的覆盖,

传统纺织印染企业里的信息与沟通又得到一次爆发,信息的高度集中,又让供应链里的染料与助剂供应商对传统产品来了一次华丽包装,将产品包装成解决方案让应用范围得到更广泛。

殊不知,这场始料未及的疫情,已悄然改变纺织产业格局

疫情之下,空空荡荡的轻纺面料市场

近几年的所谓做得相对较好的网络化企业,无非也是价格跟推广手段上做了些调整,对行业的生态优化与供应链的快速反应并没有得到真正研发与生产环节配套解决。市场需求还是没能优化供应链。

更有甚者,打着平台幌子,收集行业痛点难点需求,以一司之力想吃透行业需求,消费者越来越高的要求,无华为之实力与远见,无基本功底,无研发与应用人才,又无管理能力与人格魅力,又想一统江湖,无非也是黄粱一梦罢了。

但这些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纺织行业痛点,只是从术上做了些改变,疫情来袭,一罩难求,即使我们最后成功战胜了肺炎疫情,消费者对线下见面防护需求也会越来越高的要求,纺织服装的防护功能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产业提升影响甚大。

经过17年的市场锤炼,越来越多的纺织传统企业拥抱网络,纷纷建立了线上营销部门,但还有很多企业不知如何赋能该部门?以为电商部门就是单纯的卖产品,在非标行业,要在线上大卖是何其难的事。网络营销是个系统工程,不是把架构弄好,找到电商人员就能按着想要的结果去发展的。

可以预见的是,由于疫情期间对于人员流动和接触的控制,企业在生产和供应链层面将会受到一定压制,但在疫情控制解除后,企业的产能将出现一个集中式的爆发,

对于那些以交易为主的产业互联网平台而言,由于有数字化处理大规模订单的能力,将更有机会承接订单,企业也将更加愿意通过此类平台直接进行交易。

所以一个类似于行业阿里的纺织产业平台就显得更加紧迫了,优化产业供应商,跟以往不一样的身份真正的融入进产业实体里,完成线上沟通与分工环节。以纺织面料为核心环节,参与功能面料的分析与解析,顺利完成产业链角色环节。

市场上也有不少布平台跟面料平台,其商业模式都不是理想模式,都想以集中订单来引导供求关系,他们可能并不真正了解纺织行业各环节,认为这样的商业模式按理是对的,可往往事情并不会按预期的发展,融来的钱烧完就完了,昙花一现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