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九十九学习书法的人都不知道临帖的目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无心斋手稿研究


临帖不是目的,只是学书法的手段或方法!临帖是学书法的不二法门!活到老,临到老,学到老!


林默之健龙达人


首先感谢各位同道的参与!

这是一个学习书法必然遇到的问题,也是书法学习过程中司空见惯的问题,甚至这就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曾经困扰了我很久,后来在生活工作中也多次与前辈有过深度了交流和请教。最后得出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同道分享,也希望各位道友不吝赐教!

学习书法临帖只有一个终极目的:置换。

由表及里,置换我们自己所固有的框架,包括书写的行为习惯、观察认知习惯、以及思想意识习惯。

我们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风格和特征,而且这种风格与特征会伴随我们一辈子。就像老师不需要看名字就能准确知道自己班上每一本作业本,每一份考试卷是哪个学生的。如果一个用自己的个性风格写一辈子的字,甚至是“人书俱老”,这种作品依然不是书法艺术作品,这个人也同样不会成为书法家。

为什么呢?因为这种风格和个性不具备普遍性和艺术性,说到底就是不具备审美标准,大众也无法解读。艺术虽然千差万别,但还是有一个相对的标准框架。把自己原有的一切打包放置到一个可以不要触及的角落里。因为这种身体固有的东西几乎是扔不掉的,只能暂时封存起来。

所以就必须通过临习古代优秀的字帖,一种具有普遍性和可读性的好的框架,来置换我们原有的不能解读和不具有普遍性的框架体系。置换的越彻底,我们就有可能越接近古人。置换的速度与彻底性,取决于个人的努力程度和天赋。只有当我们通过临帖真正做到“改头换面”的时候,甚至到了物是人非的境界。这时,我们稍加放松,回归到自然的书写状态,那些曾经被我们置换出去,封闭在角落里的东西就会神不知鬼不觉的自然流露出来,只要一点点,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有风格,就会有属于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特征。

再次感谢各位道友!


无心斋手稿研究


我一直坚持临帖,我临帖主要学习古代书法家的用笔技巧和结字。在临帖过程中,体会不同书家的用笔细节,摸索他们的规律,逐步形成自己的动作和习惯。这是我昨天临的文徵明小楷千字文。





金星753


书法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一个重要步骤。可以说没有人能够逾越。但是,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很多人不太理解理解。大部分人是照猫画虎。以为画的越像书法水平越好。其实如果放过字帖,让他们去创作。那么,他们就又回到了原来的水平上。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不懂临帖。我以为。紧贴最主要的是先读贴。如果读不懂贴,那么,就先不要贴。其实当你读懂字帖的时候,你就知道一个字贴的优秀的地方,精妙的地方。这样你再去临帖。那么你才能够取得比较大的进步。



坚充沛书法艺术



初学时的临摹,没有“自我主张”,纯粹是“依托式”学习,也就是仿照。因为书学的根基浅,理性认识模糊,此时的临摹就是由无到有打基础的手段,通过仿写来规范点画线条、结构结字的书写基础。随着临深临细,逐渐理解领悟笔法字法笔基本技法,在一遍又一遍的深察细照中积累并提升书写技能与理性认知。

入门之后的临摹,书法开始“彰显自我”,大多是借鉴式“择临”,有点像战争中“精确打击”的味道,实质上是结合个人实际所需,搞“精准”的拿来主义。帖海无边,每个书学者不可能把所有前人的帖子都临学一遍,只能是有针对性地选学。即便针对一本帖子,也不是笔、字、章法一环不落面面俱到,只选择自已最感兴趣的那一部分就可以了。

书法初具个人风格时的临摹,则多为“反叛式”临摹,不仿形,只会意,也有人称之为意临。这时的临摹,即入即初,贵在融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东西。既临学形态技法层面,也临学风格神采,大多以后者为主,比如书法作品中空灵、飘逸、拙朴、敦厚、险峻、端庄等气质神态。

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抱庸詩書


学书法就是要扎扎实实的临帖,不然随性写的话就只能称为毛笔字。


学书法和学毛笔字不一样,有很大的区别,古时候人写字全是用毛笔,只要用毛笔写的字就都可以叫毛笔字,但是不能叫书法。


书法是有章法,有笔法,是通过汉字书写来表现意向情感的艺术,它不仅是线条艺术、造型艺术、抽象艺术,还是表现艺术。其载体为汉字,其表现内容是书写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


要不然古代那么多人,为啥就出了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欧阳修、褚遂良、柳公权等几十个著名的书法家呢,而且他们的书法是有各自的风格特点的,代表着他们的性格,为人处世方面等。



那些著名的书法家也不是随便就能练成的,他们刚开始也是临前人的贴子,比如,赵孟頫就是临的王羲之的书法,永禅师智永也是二王书法的传承者,只是他们把前人的书法悟透了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自己的风格特点。


所以,想要学习书法,就必须静下心来临帖。不然绝对不会有一番成就的。


青年书法爱好者


我认为不一定百分之九十九学习书法的人不知道临帖的目的,多数人可能是临帖方法不对,不知道如何进行。学习书法,临帖是很重要的一关,临帖的目的是学习书写的方法和法则。纵观书法史,几乎每一个书法家都经历了反复临帖的过程。如果不临帖,不吸取前人总结的优秀成果,则书不成法,无源之水不可流长,也就谈不上书法艺术的传承了。

临帖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一、实临。这一阶段解决的是技法问题,认真对照法帖从笔画、结体、章法等方面临习,力求做到一丝不苟、形神兼备。二、背临。这一阶段解决的是熟练问题,巩固先前所学,力求在不看帖的情况下随手而出,准确写出法帖中的神貌。三、创临。这一阶段主要是为了脱帖,写出自己的个性,虽然不一定和法帖一模一样,却深得其精髓,变成了自己的东西。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后,书写水平会有质的提升,有些书家不满于现状,可能会另选它帖,也可能会重头再来,让书写技法炉火纯青。以上观点为本人部分学习理论和日常书写所体会,还请广大书友积极讨论,互相学习。附几张临习照片,仅供参考。









龙铭先生


说白了临帖就是走捷路。

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从技术层面到艺术层面到文化层面,如果靠我们自己一一去摸索去试错,既费时间收获也不大,甚或自以为是,误入歧途。

日日读帖,临帖,是草圣、书圣都要做的功夫,何况凡人!张芝之所以成为草圣,是天天学习杜、崔之法,在此基础上才有了变革创新;王羲之不但天天学钟繇,还有卫夫人做老师。


大悔忆智冰


我看只有你不知道吧。


有些东西是我们生而知之的,有些东西是我们学而知之的。比如说小孩子生下来就会吃奶,就是生而知之的。比如说两个年轻人结完婚之后就能生出小孩,也是生而知之的,这些东西没有人去教他,况且在我们中国那么保守封建的国度,又怎么能够去教这种难以启齿的,甚至被别人看来是下流的私生活呢?

但是书法就不一样了,书法是后天经过我们不断的学习,把我们老祖宗的那些精华,要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那么必须要临帖。

书法有很多的风格。比如说柳公权的瘦硬,赵孟頫的圆劲,颜真卿的豪迈。那些东西就摆在那里,因为我们是凡夫俗子,所以你根本看不出他的风格。所以你必须去写,必须去临帖,用笔去感知他们的妙处。

我再强调一句,我们必须用笔去感知那些书法的力量和魅力,所以必须去临帖临帖。

现在你知道了吗?你知道了我也就放心了。

再见。


水电工老路书法


临帖的目的是学会书写的方法,这个人人都知道。但在实际学习上,目标并不是很明确,很大一部分人把学习书法的目标放在了字体的外形上,而用笔和结构的关系却没有领会应用。

字无常法,法无定形。形体的模仿是有限的。临帖如果以相似为目标,最多能够写到和字帖一样。而把临帖的目标以学会笔法,结构的规则就能够自由的应用。不会受字体的束缚,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

为什么现在的书法家都说书法要创新?钟张羲献,欧颜柳赵,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就这么多,而天下的书法爱好者何止千万,大家都以形体在学习模仿,楷书无非唐楷、魏碑,很难见到有新的面孔。在一些错误思潮的误导下,创新变成了任意改变汉字的结构,出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独特的书风:丑书。

汉字的结构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形成自己的风格,是用笔。每个笔画的书写,由不同的笔法组合完成。而每个人的笔法组合都不相同,才会有了妍丽,质朴,劲健,遒润,庄重,洒脱等等的风格流派。

弄明楚笔法的组合,是学习临帖的目标。以一个主要书体为主线,旁涉其它书体来证实临帖时的感悟。就能得到笔法的组合,也既用笔。就不会在形体上死掐,一点一画,不敢越雷池半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