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卾男护士全璟:我护理的两个重症患者病情都有明显好转

庚子鼠年大年初一,全璟便跟随山东省第一支援鄂医疗队踏上奔赴“战场”的征途。截止到2月7日,他已经离开威海,离开家乡,整整14天了。

作为一名ICU护士,日常工作中每天都会遇到危重患者,每天都在抢救病人。可这一次,明显跟以前不一样!

病房变成了战场,“白衣天使”化身“战士”。而他和“战友”们主要任务就是打好防疫“阻击战”,帮助黄冈人民把死神轰走。

援卾男护士全璟:我护理的两个重症患者病情都有明显好转


身为男子汉就得冲在最前面

作为一名男护士,全璟的长处显然不在语言安慰上,不过他始终通过一些体贴入微的举止,让患者感觉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爱护。比如给患者盖盖被子,比如为患者纠正一下吸氧的导管,比如密切关注着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呼吸、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

只要进入病区,他的精神便不由自主高度集中和紧张起来。在护理病人的同时,他还要协助搬运患者,以及给病人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护理受压部位的皮肤,防止褥疮产生……

援卾男护士全璟:我护理的两个重症患者病情都有明显好转


“这不只是力气大小的事儿,更关乎职业暴露这样的关键问题。”援鄂医疗队一位负责人说。因为在接诊重症患者时,女护士抬担架床非常吃力,她们弯着身子会使面部离床上的患者更近,如果双手的力气还不够,甚至需要用腹部顶住担架床,这样防护服便有破裂的可能,这无异于增加了感染风险。因此,值班的男护士几乎接下了所有的力气活。

“应该说,这是男女优势的互补”,全璟说当年选择报考护理专业,还是有很多思想压力的,不过如今他早就适应了自己的身份,且有了职业自豪感,“现在很多三甲医院当中,都有不少男护士,我们这个群体早已经不稀奇了,我们自己更不会刻意区分男女,当然,在日常工作中一些需要力量和胆量的工作,我们男护士会主动抢着去做。”

比如这次“出征”湖北,全璟觉得“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身为男子汉就得首当其冲,冲在最前面。

援卾男护士全璟:我护理的两个重症患者病情都有明显好转


全璟进病区前

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感觉特别轻松

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重症组承担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收治任务。患者病情重,传染性强,医护人员要穿着三层隔离衣来严格防护:一层手术内穿衣,一层防护服,再加一层反渗透手术服。另外还有n95口罩、眼罩、鞋套、手套等。

“虽然规定工作时间是每班4小时,但是穿隔离衣和脱隔离衣的时间长,有时候整个过程会长达7个多小时……”

在重症监护工作中,全璟比别人还承担着更多压力,因为体形高大,最大号的防护服对他来说也像紧身衣一样,穿脱时每一个动作都要小心翼翼。穿的时候怕撑破了防护服,脱的时候又担心被污染。为了避免更换防护服耽误工作时间,以及造成物资浪费,很多时候他会在进入隔离病区前一段时间内就选择不吃不喝。

援卾男护士全璟:我护理的两个重症患者病情都有明显好转


喝水和上厕所这两大生理需求如今成为了奢侈品,每班下来,湿透了内衬衣衫的全璟和队友们都得急忙去厕所或紧急补充矿泉水。很多人在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差点儿就虚脱了。

全璟表示,他还好,没觉得怎么累,反而在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感觉特别轻松。因为他个子太高,而“防护服的帽子有些短”,上班的过程中抬不直脖子,要始终略低着头。

不过他表示,他的这点小困难在抗击疫情面前根本就不算什么。因为身边好多女护士皮肤比较娇嫩,脸和手都被磨破了皮,却一声不吭继续坚持工作,作为男子汉,他更不能向这点困难屈服。

援卾男护士全璟:我护理的两个重症患者病情都有明显好转


全璟出病区后护目镜上的水雾

问他脸上和手上的皮肤是否也受伤,他说没事。就是穿防护服的时候,鼻子特别痒,不过再痒也得忍着,不能乱动,毕竟保护好自己也是打胜这场战“疫”的先决条件之一。

戴着三层外科手套,依然能“一针见血”

除了防护服让全璟不能挺胸抬头,感觉有些难受,还有一个最大的难关就是为患者进行动脉采血。

重症呼吸衰竭病人的血气分析十分重要,需要定时采血化验检测,但这一类病人血管往往极度不充盈,让动脉采血成为一件难度很大的事。

而现在,因为护目镜内满是雾气,很难靠视力判断患者血管的位置,加之手上戴着三层外科手套,触感也同样受到了限制,进针只能靠直觉和经验,血管定位非常困难。

援卾男护士全璟:我护理的两个重症患者病情都有明显好转


在这种不利条件下,全璟完成了首例股动脉采血操作,“一针见血”,一次就进针成功!

询问他当时的感受。他说,护目镜里都是水雾,视线模糊,这种情况下,采血只能凭手感,可手上又戴着三层外科防护手套,手指对动脉搏动的触觉很微弱,往往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这个时候若是犹豫不决,反而会延误患者及时对症诊疗,男人总要有几分果断和胆识。不过能够顺利完成采血任务,也得益于平时在老家医院的技术练兵。

想家只是增加了他战胜疫情的信心

2月2日那天,有黄冈群众给山东医疗队送来了草莓,分给了全璟两盒。看着红艳艳水灵灵的草莓,全璟心里感觉特别欣慰,他说:“这边老百姓对我们特别好,捐赠了很多生活物资给医疗队。晚上值班已经不觉得跟以前那么寒冷难熬了。宾馆服务也好,每天都能吃到水果。不过这会特别想吃妈妈做的饭菜……”

援卾男护士全璟:我护理的两个重症患者病情都有明显好转


其实全璟这是想家了。

这个阳光淳朴的大男孩,今年才24岁,还是父母眼中没长大的孩子。但他一直很坚强,从不叫苦叫累,想家的念头只是增加了他早日战胜疫情的信心。

2月5日晚,全璟发来了几个好消息,“我护理的两个重症患者病情都有明显好转。5床大姨已经把高流量吸氧停掉了,改成了鼻导管吸氧。6床大叔镇静药减量了,略有一些躁动,准备明天白天拔除气管插管。队里有一个山医大二院ICU的男护士,昨天他老婆剖宫产,二胎生了一个小男孩……”

2月5日的夜,武汉小雨,在一条条微信消息那头,全璟却充满阳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