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之橋·19、超前思維與眼光


夢之橋·19、超前思維與眼光

第七章:搶來的寶貝

19、超前思維與眼光

閱讀金橋的發展歷史從中可以吸收到許多值得記憶和回味的東西。一個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才起步的開發區,讓我們看到一個接著一個企業來到這塊土地上紮根,尋求發展的空間和機遇。有投資12億美元的上海華虹微電子有限公司超大規模集成電路(909)項目;有投資15.7億美元的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和泛亞汽車技術中心等等企業的入駐。如果都把這些入駐金橋的企業寫出來,是長長的一串名單。

選擇金橋,企業一定有自己選擇的理由。

金橋開發區能夠吸引大量的企業入駐一定有她自身的魅力。

打開中美關係大門的基辛格曾經說過:我堅持認為中國浦東開發開放是真的,不是簡單的一句口號。

美國前任總統老布什在目睹了浦東的鉅變後曾經後悔道:如果再年輕一點,我一定投資浦東。①

所以對於金橋而言,趕上了一個好時機——浦東的改革開放。沒有這個大背景,何談金橋的發展。

今天,我們已經進入到了新的發展歷史時期。選擇的眼光依舊在考驗著金橋開發區,依舊在考驗著準備入駐開發區的企業。

夢之橋·19、超前思維與眼光

我看到有關夏普的故事。這家創建於1912年的日本企業,產品涵蓋了收音機、電視到微波爐、計算器、太陽能電池、液晶顯示器等,是一家大型的綜合性電子信息公司。在浦東開發起步的時候,嗅覺靈敏的夏普老闆把目光焦距到了浦東、到了金橋。因為中國是倍受矚目的需求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浦東是中國開放的一個試驗田。他們選擇了上海浦東的金橋,成為金橋地區最早落戶的外資大企業。

夢之橋·19、超前思維與眼光

這是一種眼光,既有賺錢的需要,也有對於浦東金橋的一種認可。這樣的眼光也有“失算”的時候,那是他們對於中國市場的深度和廣度還不能真正理解。在落戶金橋開初,夏普在金橋建了1萬平方米的廠房。金橋人提醒他們,按照夏普的生產能力,估計這個廠房無法滿足未來的需要。固執的日本企業沒有當回事情。到了生產線開工之後,他們發現1萬平方米的廠房遠遠不夠了。於是就有了再尋找10萬平方米的廠房。誰知不到三年隨著市場需求的迫切,夏普在浦東再租了30萬平方米的廠房。

事後,夏普人有點後悔。這種後悔的背後是浦東開放的快速,是金橋人營造的開發區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企業。這種速度對於日本企業家來講是頭一回看到。所以他們感嘆:沒有想到夏普在金橋的發展這麼順利,投資的效果會這麼好。

夏普“三塊地”的故事給了我們一些啟示:一個區域的發展需要時間,需要政策,需要累積的過程。能不能吸引企業入駐開發區,不僅需要開發者的超前眼光,還考驗著準備入駐者的眼光。

那麼,我們在這段往事中能夠得到一些什麼呢?我們應該如何向準備入駐金橋的朋友們推介呢?我們如何尋找那些具有發展前景的優質“品種”呢?

記得我在臨港工作的時候,在第三年(2015年12月)我們實現了“港開、橋通、城用”的目標。“城用”就是這座在灘塗上建起的城市可以使用了。

那時來入駐臨港這片區域的企業寥寥無幾。十多年來從“城用”開始,到臨港產業區的建立;從臨港地區“雙特”政策的實施,到現在新片區的成立,各類企業紛紛搶灘入駐。在這樣一個過程中,超前思維與獨到眼光對於雙方也許都是必須的。

——————————————————————————————

①何建明:《浦東史詩》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第195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