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理解“三十不发四十不富”这句话?

苍穹惊雷


“三十不发,四十不富”是一句民间俗语。能够长期流传的民谚俗语,都是有一点道理的。发是发展的意思,富是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是在三十岁的时候,事业还没有发展,到四十岁的时候,也一定不会过上相对充裕富足的生活。

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和传统中国人的人生理想相关联的。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说的人一生人格完善的过程。人在三十岁之前,是学习的时间,到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立于社会。人的自立,最重要的外在体现,就是努过自己的劳动能养活自己,使自己可以独立生存,并能养家糊口。因此,发这个字,是个人通过学习使自我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形象表示。发展,是事业大了。发面,是面大了。个人发了,个人的影响力也就大了。也就是立足社会养家糊口的表现。

如果三十岁,事业开始发展了。到四十的时候,基本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了。如果一个人在三十的时候,思想上还没有独立,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方向,事业还没有起步,这就是所谓的三十不发。比如,当农民的,这时候已经会种田了,学手艺,也差不多可以出师,自己挣钱了。事业进入起步阶段了。如果三十的时候,什么也不会做,不能自立于社会。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到四十岁的时候,你的生活一定不会富足。

这句俗语的现实语境大概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三十多了,还是一事无成,不但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希图侥幸,认为自己一定会发达。这时,人们就会说,“三十不发,四十不富,人到五十寻死路”。也就是说,人生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如果小学的时候是个学渣,人们为什么会相信你到高中的时候能成为学霸呢?三十岁的时候,还在混日子,四十岁的时候,一般也不会富足。四十岁一过,马上就要奔五十了。按传统社会的标准,已经进入老年了。一辈子很难有所成就,只能混吃等死了。

这个观点,当然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姜太公八十岁遇到周文王,人生开始走向辉煌。邓大人七十三岁带领中国改革开放。似乎可以反证出“三十不发,四十不富”未必正确。但这些后半生能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和成绩的人,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也绝不会是混日子的状态。以此言之,三十不发,四十不富,还是很有道理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认真的对待,认真的生活。每个阶段的努力,都会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而牢固的基础是收获的最根本保证。


七月流火140400643


我认为,人生的黄金年龄在30岁以前。过去有一个寓言,说造物主安排动物植物和人的寿命的时候,他首先安排人活30年,后来安排牛活30年,牛说我有20年就够了,人说把那10年给我吧!安排给马30年,马说我有20年就够了,人说把那十年给我吧!造物主又给安排狗30年,狗说我有20年就够了,人说把那时间给我吧……。其实造物主安排人生命的这些年数,是让你享这些年福的。你看人类在30年以前,基本都是享福的。后边都是受罪的,四五十岁,像牛马一样操劳受累,后面的十年去给人看大门。有的给别人看,有人给自己的孩子看。古人一般很少活过60岁的,有句话叫做人活70古来稀。而今时代变了,外国的人都工作到了69岁了。我认为30不发40不富的意思是是,人在30岁以前,你的智力、体力、能力,都在高潮期,而父辈在你创业的时候,能给你平添无数助力。比如经验、人脉、财富……等等,让你迅速的起步,快速的发展起来。而30以后,你身边的助力越来越少,老人逐渐的老了,他不在能帮你,反过来需要你照顾,让你有一种干什么顾此失彼的感觉。而今社会上各行各业都竞争比较激烈,富二代官二代的人比较少,大多数人都是芸芸众生,依靠的东西特别少,如果我们错过了创业的好时机,我们怎么能发展起来呢?一旦你沦为终身的打工仔,你又怎么能发家致富呢?各位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君发2019


二十不勤,三十不立,四十不富,五十而衰靠子助”这句古语,流传至今,令多少人每每看到此句话,感慨万千,脑中浮想联翩。

所谓三十而立,立德,立身,立志,这应该是诠释了其基本的含义吧。所谓立德,作为一个三十岁的人,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已经走向成熟,自身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和素质已是这个年龄所需体现出来的内资本吧。立身,中国古话,凡事身体力行方可知其味,在三十岁的这个时候,所做的事情,自己已能充分考虑并能为其负责,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立志,若是在三十岁的时候,在人生的这条路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那只有一个结果,会生活的很累,所以在三十岁之时,明确指向,明确目标,目标不必太过远大,但最起码的是自身切实考虑出来的一个方向,不是随机而生成的。

至于四十而富,非一个财产丰富所能代表的了得,其中掺杂了人生百味,财产,精神甚至是家庭的财富。这样人生才会有所留恋,也许现如今很多人把这部分财富寄托于在孩子身上所作努力,但岂不知只有自己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相对富余平衡方可给家庭及个人带来更多的选择。当然这并不是财富相对匮乏的人就不可拥有,也是在努力地那条路上所给与满足。

三十不立,四十不富,说的很简单,但其意深远。


呼尒嘿呦


很有道理!但只是人生经验的归纳,不是铁律。

此语见于明清时期的格言谚语幼教书《增广贤文》。这本书啊,扎心的话不少,例如: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实在说,看着这个书,觉得那时候儿童教育得多阴暗啊!(也有阳光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这句谚语,原文是“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衰寻子助。”民间也有流传其他版本,如:三十不苦,四十不富,五十死路。

对于古人而言,二十弱冠就算成年,奋斗十年,积累经验人脉财富,到三十而立,就进入人生最黄金的奋斗阶段,过了三十奔四,就可以称老夫了,苏轼那么豁达的人,三十八岁时写到“老夫聊发少年狂”;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也是名句。到了四十岁之后,人生能达到的高度已经定型了,再难有大气色了;对于平均年龄只有四五十岁的古人,大多数人已经进入暮年,所以五十死路,五十寻子助就顺理成章。

对于当代而言,虽然人寿命大幅延长,但是对于大多数上班族而言,生命周期(Life Cycle)仍然起作用,规律是以三四十岁为黄金创业期。只是,由于社会环境提升,人可以在前至二十岁后到五十岁时仍然有奋斗的激情。不过,峰值仍在三四十岁。

当然,社会整体性的经验概括,和个体是两回事。中国自古就有不服老,老当益壮,老骥伏枥的传统。褚时健的橙子都没少吃吧?个体努力是可以无视“三十不豪四十不富”的说法的。对于年轻人,创业要早,努力要早,可以拿这句激励自己。



长剑不出鞘


立是什么意思呢?是树立、站立,看过打仗的都知道,阵地上插着一杆大旗,亮出自己的名号,代表的是实力、威风!

看看我们身边的商业大佬,三十岁的时候都难有大作为,特别是老一代企业家,三十岁只是刚刚淌出一条道路,刚刚开启一扇大门,但也能看出他们留淌在血液里的不屈的基因,事业不光看眼前而是要看他五年前十年前,或者说要看谁现在有什么本事要看他交往的人,要看他有多大前途就要看他五年十年后把现在的局做多大。



所以说三十不立四十就富不出来,四十不立五十就富不起来,五十面有为六十做打算,六十就面临危机!
人就像一棵树,上面枝叶对路了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树干不粗,树根没有五年十年扎实的基础,注定像浮萍一样长不大!


黄蜂二师兄


看了不少回到,大都在证明这句话的合理性,我想换个角度看看。

”三十不发,四十不富“大概可以从孔子的话中找到原型,有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不翻译了,不懂去百度下)

1、孔子那个年代人类的平均寿命挺短的,不像现在的人类,平均寿命基本上70打底,80-90岁可以挑战,100岁人生还是有不少人够得着的。

2、而且古时候十几岁便能考取功名,征战沙场,现在的人类学习成长的周期明显比古人更为长,那些博士毕业的人差不多就30岁了,他们可能还很穷,但是未来潜力不可估量。

3、举几个例子吧,巴菲特30岁也算不上富豪吧,不过他跟时间做朋友,财富雪球越滚越大;任正非40岁才创业哦,这个老先生的故事很多,就不瞎哔哔了;前段时间去世的褚时健老先生70岁了还在借钱1000万创业种褚橙,80岁创业搞得风风火火,90多岁走到人生尽头(不清楚的去百度下吧,很多文章)

最后,朋友们,别管你30还是40还是50岁,又能说明什么呢?别忘记你的人生要按100岁来计算啊,50岁人生才走一半,时间还长着呢,一切皆有可能。(以褚时健老先生的后半生为榜样,原创不易,记得点个赞,哈哈哈哈哈)


破规


人一生当中,十五岁至二十岁,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不考虑后果,勇往直前的,是接触社会的初级年纪。

到了二十五岁,有了一定的手艺和认识,是确立人生目标的一个过程。

到了三十岁至三十五岁,在社会中,有了一定的社会和事业基础,也确定了目标,思想也趋于成熟,知缓急,晓勇退,有干劲!

到了四十岁至四十五岁,是不惑之年,该争取的争取了,该拼的也拼了,善恶荣辱都体验过了,知道该怎么做人了,于是做事情比较谨慎小心,缺少了勇往直前的勇气。

到了五十岁至五十五岁,是知命之年,因为经历太多,身心疲惫,很多事情都看破了,懂得了争而无争,无争而争的道理,该是自己的,总归自己所有,不该自己的,在争也是枉然。

到了六十至六十无岁,是耳顺之年,人到了这个时候,无心与争,修心养性,随缘自在。

到了七十岁至七十五岁,乃是不愠之年,克制了自己的很多习性,譬如我慢嗔恚心,这是人的通病,几乎人人都有我慢嗔恚心,主观想改是很难的,只要到了耳顺之年,人行将落幕,活一天是一天,活一天赚一天,得过且过,还有什么值得生气的呢?

如果人能活到八九十岁,真是天与之福,法外之恩,到了这个时候,就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三毒已尽,五毒已消,返璞归真,逐步恢复了人之初的状态,离道不远矣!

由此看,无论学佛还是学道,修身养性,是为关键,假如你能活到一百岁以上,有什么不能成就的呢!


泽仁德喜


人的一生在三十岁之前,必须有自己稳定的工作,职业和事业。如果三十岁你还没有一点成就,没有把事业发展壮大,到四十仍然难得富足。

三十不发,四十不富这句话的本意应该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乘光阴,失去金钱可以找,失去光阴难找寻。

青年朋友们,不要错过好时光,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职业,努力发展自己的事业,建好健康富裕的小家庭,同时也为我们的祖国增添光彩!

下面图片是我现在的老板,今年三十岁现在他承包了三个隧道工地二衬浇筑工程,现在他有四个小孩(两儿两女)他的工作很忙,即要与公司领导接恰关系,又要搞好工人的工作安排,有时还要背着小孩工作,他叫李飞四川宜宾人,1990年出生,他现在有房有车有事业,还有四个小孩,真叫人财两旺。

李飞是我们年青人学习的榜样,青年,中年朋友们努力奋斗吧!老年朋友们发挥余热吧!





正常运转


你怎样理解“三十不发四十不富”这句话?

“三十不发四十不富”这句话,与农村常说的俗语“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近寻死路。”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这句俗语简单而又明了的概括了一个人奋斗的完整历程。

我们从现代人的学习和生活过程,分析上面俗语中的三个时间段。

一个人从出生到二十二岁大学毕业,再到三十岁有六年的时间。如果不在大学期间做好规划,那么六年时间转瞬即逝,将会一事无成。当然在这个时间段完全可以做好人生规划,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后,财力和学问的提升,都会使三十岁的人豪气干云,充满力量,充满斗志,对未来的人生满怀幢景。

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是一个人的重要发展时期。生儿育女,教育儿女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完成。个人财富的增长和积累阶段,或者是个人声望的提升阶段。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那么终将碌碌无为(当然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将碌碌无为)。

在四十到五十岁之间,在前一个阶段积累的基础上,财富更加雄厚,人际关系通达,声望达到极高。当然如果还在浑浑噩噩的过日子的人,再想努力为时已晚矣。人至生年末,垂垂老矣。不是和将死之人一样吗?能够贡献什么呢?

上面说的都是普通人中,大多数人概莫能外。当然也有极少数厚积薄发的人,那绝对是凤毛麟角。像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八十岁才出山。特朗普七十岁才当总统,杨振宁将近八十二才娶了美女翁帆。如果你选择八十岁结婚,你父母亲绝对揍扁你。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也有人说“活到老,学到老”,这些都是非常正确的观点,但五十岁之后人的精力不济,已经没有年轻时的体魄,更没有年轻人的勇气。因此在年轻时就必须树立坚定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奋斗终身,这决不是政治说教。古往今来,有那么多成就大业的名人志士,有几个是八十岁的老爷爷啊?

(蒋渊于2019年3月11日)



蒋东锦


你怎么理解,30不发,40不富,这句话?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有一句话这样说,穷不过三代,30不发40不富,感觉接近这一个道理,为什么呢?在中国,三十而立,就是30岁,是而立之年,30岁应该婚姻事业都定下来了,进入一个人生的稳定期,如果30岁了,还一事无成,那等到到是40岁的时候改变,基本上是很低了,

30不发40不富,是用来形容,他一直固定在一个姿态,生活姿态,因为,用来形容一个人,他有没有转变?如果到了30岁,还是那个样子?老人,眼里到了40岁,也就这个样子,意思就是废掉了,

我们老家很多,30岁出头没结婚的男士,我们老人经常拿出来说笑花,这个又30了,那个又30了,一两条村加起来都有几十个了,这帮人要紧哦,对自己的婚姻,找媳妇这么难?这个人这个样子,朗朗荡荡,意思就是,不务正业,整天这里喝酒,那里喝酒,这个人就是这样子,一辈子都完完,没希望了

老人一边聊天,一边感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