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及要求怎么写?

13473394369


您问的应该是教学设计方面的知识。你说的“教学目的”常用的专业术语叫“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即教学所预期通过自己的组织教学最终能帮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和培养学生哪些品质等。

从两个方面谈下吧!

第一方面: 写教学目标的依据是啥?

上一次《课标》要求的经典教学目标是“三维教学目标”,你上网搜教学设计,满眼都是这几个关键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多年来,很多老师便在这三个框架下写一句话,误以为是写出了“三维目标”!!其实,这是对课标的误解。“三维一体”,“三维目标”是学科知识整体目标,不是分解出来的目标。

2017年《课标》又一次做出了修订,废除了“三维目标”的说法,强调学科教学目标应该是着重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拿语文学科来说,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懂了这些,再写教学目标时就需要紧扣学科素养来写教学目标了。

普及这些理论知识,就是为了说明白一点,我们写教学目标的依据是啥,也就是学理。实话说,不懂学理所写的教学目标都有很强的随意性。一旦教学目标不清,不准,上课组织教学就开始“打迷中拳”!

因此,你学写教学目标前,强烈建议你读读《课标》(2017年)

第二方面:如何写好教学目标?

以语文学科为例。如果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李白的《静夜思》,那么如何写出教学目标呢?有人写: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很多人一看,对啊,没毛病!!这时需要谨慎了!这个目标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了吗?有教学方式的设计吗?或者有学习要求的体现吗?都没有!!!

所以,规范点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写:

1.带领学生通过诵读,读懂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对关键词的分析,理解诗人情感。

3.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抒情方式。

你看,教学方式具体了,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也出来了,而且目标有梯度,体现了尊重学生认知规律,注重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孔之见,学识有限,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时光情书02


首先澄清这个概念教学目的不是教学目标。的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提出的要求,反映的是教学主体,也就是我们教师的需求。而教学目标是指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性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教学目标呢,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活动中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就是说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他们主要是针对的主体是不同的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学目的的主体是教师。他们二者提出或制定的依据是一致的。而我作为一线的老师,我在写教学目的时候,首先会思考我这节课的主题是什么?我想给学校给学生呈现的目的是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所以围绕这样几个问题我就会来编写教案。所以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去写去呈现我们的教学目的。

其次教学的目的呢,主要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制定的他的目的,其实就是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啊,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我们的学生达到一个良好的发展和飞跃,所以我们在制作教案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我们的教学目的来。

最后我们谈一谈设计教学要求:确定我们的主题,也就是教学内容(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及演示文稿.ppt)、主要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各阶段时间分配、教学过程(五个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各阶段设计意图、课后评价与反思等内容。





每天一画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及要求有其联系,但又有不同的地方。教学目标更宽泛,而教学目的及要求更具体。

老师如能好明晰的教学目的及要求,能让老师在“教”有的放矢,使学生“学” 有目标可循。

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是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学习活动中的目的和要求,因此在撰写教案时要明确、具体、简练,有目的、有计划指出本课学习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要达到什么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提高学生哪些方面素养……

简单的说,教学目的及要求,主要是站在教师的层面,指出教师教学的重难点,描述教师通过怎么样的教学之后学生所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

而尽管同一课程,但不同课时的教学目的及要求也是不样的。

在实际教学过程和撰写教案中,对教学目的的语句描述,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通过本课的什么训练,使学生掌握什么”。

如学习《小小的书橱》一文第一课时制定教学目的及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浩瀚、遨游、沐浴”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通过学习诗歌,懂得小书橱中蕴含的知识,能使人眼界开阔,生活充实,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感受读书的乐趣。

3、体会体会总-分-总的写法,。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又如,通过阅读训练,说话,造句等,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要求的各种描述。

当课时改变,那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及要求也相应的改变!

也就是说,教学目的及要求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郑老师的教育


愚友对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交流的个人学习体会和实践心得如下。

弄清楚一个学期,一个单元,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及要求,这是对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和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有的能力。

这也是区分一名教师合格与不合格的一个标准。

怎样才能写出一个学期,一个单元,一个课时的教学目的及要求呢?

回答:

一是必须熟悉本科的《教学大纲》;二是必须弄清楚教材根据《教学大纲》对本科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结构以及各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知道该教什么,才能做到打有准备之仗,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走到那里黑,就在那里歇的"教应付书,发水书"的老师。

怎样书写教学目标和要求呢?

回答:

这要根据教案的方式而定。

目前,我们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教案方式有:叙述式教案、表格教案、书头教案、活页式教案、板书式教案、目标教案。

比如一个课时,教材中的知识有巩固性知识,垫底性知识,过渡性知识,然而根据教材的安排,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新知识点确只有一个或最多两个,只要教师拿捏准了,无论写在书头上,写在各种教案的顶格或左边、右边,或活页教案的最后一页,这仅是一个形式而已。

愚友认为,如果把这个形式硬要作为一种固定的形式规定下来,并要求老师人人照办,是有形式主义之嫌的。


李勇8194


要知道怎么写,必须要知道目的与要求的概念。实际上,任何课程或者章节都有目的与要求。

目的的含义

  • 目的,是指行为主体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其中,还包括根本目的,直接目的。如,《反垄断法》:“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是其直接目的,“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是其根本目的。
  • 在教学中,如,教学生认识数字“2”的直接目的是数量值,以此区别“0”“1”等数值,最终目的是运算等。

要求的含义

  • 要求,有许多解释,如,指提出具体愿望或条件,希望做到或实现。但与目的在一起运用时,则是指实现目的的手段或运用。
  • 以《反垄断法》为例,通过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垄断行为、垄断协议、反垄断调查机制等阶段性的学习,可以理解该法的直接目的也根本目的。
  • 再以数字为例,认识数字“2”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物的展示使学生理解直接目的;再通过数字“2”的运算,达到根本目的。

目的与要求联系

  • 上述论述可以理解目的与要求的区别,实际上目的也要求在概念上是有联系的。也就是说,要求中也有目的与“要求”。为了理解要求,也可以分别设定目的与要求。
  • 实际上,教学目的及要求的编写由不同层次的的目的与要求组成。就如中药房的药柜,整个药柜是目的,每个抽屉内的相同药品是要求;每个抽屉内相同药品是目的,具体的药品又是要求。这样药剂师就不会抓错药。
  • 同样,教师认真编写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师可以有的放矢的教学,学生能够也易于理解,不会出现差错。


教育与法律之一


教育部提出,教师应从三个维度设置教学目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为目标。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顾老师哒哒哒


根据自己教学内容所写:1.要求表明教学知识点.2.教学知识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培养所起的作用.3.通过知识学习对学生能力提高所起的作用。


公者为大


要深刻理解文本,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的“三维”目标。


语文聊吧


就是写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确定三维目标时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并且立足于学情!


雷妈日记


目前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