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的變現模式與品牌營銷

vlog的變現模式與品牌營銷

瞭解一下,Vlog

2012年Youtube上出現一種全新的視頻博客內容形式——Vlog,即Video-BLOG,翻為:視頻博客,也被人們稱作"生活視頻博客"。

Vlog創作者們被稱為Vlogger,他們以創作生活題材視頻內容為主,結合博客類型的圖文屬性作為整體內容展現形式。Vlog的內容更具真實性與傳播力,聚焦於人物與事件(故事)之間的聯繫,符合現代人在生活中獲取有效信息的方式。

現在Vlog多為記錄作者個人生活日常及延伸類型的內容,是以人物為核心結合生活事件的內容創作。大多數創作者的內容選題非常之廣泛,可能是某些活動的記錄,也可能是日常生活具有代表性事件的合集。


Vlog視頻標準

1. 在較短的時間裡,更快、更精準的節奏感,展現出完整且吸引觀眾的核心內容;

2. 視頻畫質要求清晰度、光照,以及畫面色彩,相較於短視頻更高;

3. 擁有能夠清晰辨認的標識或標誌,使觀眾更快、更準確的識別品牌與認知內容。

綜上標準所述我們可以理解為,Vlog視頻相較於短視頻更注重內容的真實連貫性,視覺方面需要更加清晰有質感的展示畫面,內容策劃則要求能夠更有效的使觀眾產生帶入感,並完成更好的品牌識別與內容體驗。

哪些人適合做Vlogger

商業化Vlogger所需具備的條件:

Ø 高性能的專業拍攝設備

Ø 具備明星、名人資源

Ø 擁有優質的內容運營渠道

Ø 具備商業化視頻創作能力

Ø 具有優質短視頻創作經驗

Ø 擁有獨特視角的創作力

Ø 擁有健全後期製作能力

看似專業的條件下,其實依然秉承了短視頻創作模式,而區別則是如何在較短的視頻時長內,更加聚焦於紀實性的商業化內容策劃,以及品牌與產品的價值、理念觸達之上。

普通Vlogger所需具備的條件:

Ø 具備較好的拍攝工具

Ø 擁有吸引觀眾的創作視角

Ø 具有一定的視頻創作經驗

對於普通的vlogger來說,其條件相對於一般短視頻創作門檻基本相同,甚至僅需要一部拍攝功能較好的手機即可,究其原因則是vlog其核心理念依然是繼承於傳統博客。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Vlog的內容創作十分容易產生兩極分化的趨勢,無論是OGC的品牌化路線,或是PGC的媒體化路線,還是UGC的用戶化路線。在長期運營之後都會因其內容與時長因素,將商業化創作向著更高要求的趨勢推進,而非商業化則會向著元素聚焦的方向推進。


vlog的變現模式與品牌營銷

國內知名Vlogger列舉:

生活紀實類,歐陽娜娜、竹子。生活情感類,張琳、井越。以及flypig、冬瓜、cbvivi、戀與白侍從等。


哪些平臺可以發佈Vlog

抖音、新浪微博、B站、快手、秒拍、一閃、VUE、人民視頻、小影、人人視頻,以及騰訊旗下產品yoo視頻,百度旗下好看視頻,比較特殊的平臺還有騰訊的”微信視頻動態“。


淺談Vlog的變現模式

以5G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為背景,用戶群體對視頻內容的需求會更加傾向於高質量、高精準方向,這為Vlog的發展避開了短視頻與直播的直接衝擊,更為視頻與博客相結合的屬性創造出更大的流量空間與商業價值。

國內從Vlog的出現到興起與歐美有所不同,國內首先是以抖音、快手為主流的短視頻平臺呈現火爆狀態,之後進入Vlog受到關注並興起,而歐美Vlog的出現要早於TikTok,並流行於各類國際互聯網平臺。所以從市場角度來看,國內的Vlog更多的會繼承短視頻與博客的變現模式。


主流Vlog變現模式

Vlog的核心內容創作集中於生活領域,並延伸至明星、美食、娛樂、旅行、知識、時尚、幽默、數碼等領域之中,在秉承視頻與博客屬性的同時,也為兩類平臺和內容創作者們尋找到吸引流量的新途徑。

相對分析:

以Vlog的時長來看,短視頻雖然在相同時間段內能夠刷出更多廣告,但短視頻行業中各類細分領域間的馬太效應愈發明顯,總體上受眾已經出現”疲勞態“趨勢。

從內容來看,各平臺仍然無法徹底解決短視頻領域內容的總體質量問題,而長視頻的成本極高非專業化團隊無法進行創作與發行。

再從市場角度,短視頻領域的流量與變現能力已經呈現穩定態勢,長視頻領域的市場與資本已經成熟穩定,直播領域的經濟價值也已經被眾多資本所看好。

無論Vlog最終的經濟價值到底如何,平臺之所以能夠多年培育Vlog,並不斷投入資金、舉辦活動激勵創作者,其中當然存在著各平臺間品牌與用戶資源的相互競爭關係。再有則是Vlog所處的市場位置,介於長視頻與短視頻之間的領域,又與博客有著天然的契合度,同時也是資本市場尚未深入開發的細分藍海市場。


vlog的變現模式與品牌營銷

主流變現模式包括:

1. 品牌的宣傳與廣告

視頻和博客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商業變現方式,尤其以視頻平臺的廣告最為普遍,廣告主通過平臺或第三方投放廣告,內容創作者能夠從中獲取不同程度的廣告收益。

2. 平臺獎勵補貼

在短視頻真正火爆之前,以今日系為首的各大平臺與資本方合作開展的一種激勵模式,以獎勵補貼的方式促進視頻產量與內容質量的提升。有能力的OGC(品牌生產內容)集中精力與資源探索有效的品牌宣傳模式,而大部分UGC(用戶生產內容)、PGC(專業生產內容)類型的創作者們都是依託這種模式獲得收益。

3. 內容付費

平臺或內容創作者們都會以流量為價值基礎,向內容付費模式靠攏。平臺方面推出的會員免廣告及一系列的增值服務,創作者們則通過知識、興趣與用戶建立直接或間接的交易關係。

4. 電商營銷

平臺與創作者們通過產品或服務的介紹展示吸引用戶,使其在平臺內部渠道或外部渠道消費購買產品及服務。當用戶產生消費後,平臺與創作者們將獲得相應的部分銷售利潤,這種模式PGC與OGC類型的創作者們,利用大量的關注粉絲與營銷手法,從中獲取到相當可觀的收益。


其他變現模式包括:

1. IP打造

當創作者擁有大量關注人群后,利用流量優勢,打造名人網紅或為特定場景代言引流,進而獲取相關的報酬,其中明星與KOL的號召力度尤為明顯。

但因往年明星與KOL的負面輿情與危機公關的影響,品牌商雖未停止投資行為,但已經顯現出更為謹慎的態度。

以大魚號作為領頭者,各大平臺緊隨其後,紛紛開始籌備或實施視頻素材的版權經營,其中內容創作者們則可依託平臺的支撐,在原創素材的交易中獲取持續的收益。

3. 資本運作

資本方會對擁有大量關注流量的平臺與創作團隊注入資金,並進一步扶持其發展擴張,通過一系列的資本與商業運作實現平臺的市值增加,創作團隊變現能力與品牌影響力的提升。

4. 代運營類

平臺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為進一步提升站內的內容質量與用戶黏性,會不斷調整內容創作者的體系架構。增加進入頭部的門檻,併為優質創作者提供大量的推薦資源與成長機會。這種激勵模式促使一些對平臺規則有深入理解的個人與團體,為初入平臺的創作者提供流量與數據等,相關的支持服務,以降低新入者的初期運營難度。

這類參與者可能曾是平臺內容創作者,或是正在進行內容的創作與運營,通過自身擁有的經驗與資源實現盈利變現。


vlog的變現模式與品牌營銷

Vlog的品牌營銷屬性

Vlog在國內的逐漸興起,使各行業的品牌方發現了其具備的特殊屬性,即內容的真實連貫性與KOL代表性。

內容的編排與策劃方面,Vlog更加註重連貫的發展節奏與事件的真實性。KOL屬性則是,用戶長期關注Vlog博主的動向與狀態產生共鳴所形成,相對於其他內容類型的創作者,顯然Vlog博主與關注用戶的心理距離更近,溝通更自然順暢,用戶通過Vlog博主的真實展示與推薦,也更容易接受品牌及產品的認知,併產生需求共鳴。

品牌方通過與眾多有代表性、符合品牌調性與產品賣點相契合的Vlog博主合作,構建起多層面、多視角針對品牌與產品的Vlog營銷矩陣,重點分析出矩陣中的受眾人群畫像與重複覆蓋群體信息,開展各類型有針對性的營銷與傳播活動。在活動實施過程中,增加品牌美譽度的同時,將產品與服務銷售到目標客戶群體當中,再由購買者與Vlog博主、品牌方進行售後反饋互動,進一步促進品牌與Vlog博主在覆蓋用戶群體中的口碑提升與銷量增長。

由此形成的品牌營銷模式,理論與社群營銷基本相同,能夠有效促進品牌方、Vlog博主的共贏合作,也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品牌認知與產品體驗,最終實現多方的共贏互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