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介绍老子思想的好书?

康存亮


《新编诸子集成:老子校释》是建国后对诸子著作的系统清理,相对于民国时期出版的《诸子集成》来说,后出转精,是目前最好的古代哲学资料。

本书以唐景龙二年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文为主,参考石本、敦煌本、旧抄本、佚本、正统《道藏》本诸刻本共100余种,从事校勘。本书系据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重印。

全书将分两辑出版。

第一辑所收子书舆旧本诸子集成略同,是一般研究者经常要阅读或查考的书。每一种都选择到目前为止较好的注释本。极少数尚无注释本的,另行注释。有的书兼收数重各种各具优长的注本。为保持体例基本一致,除个别书外,一般只收用文言或浇近文言撰冩的注本。各书正文、注文一律加以新式标点,校正版刻或排印错误。

第二辑收集第一辑之外的其它子书。其中大部分没有现在注本,凡有必要进行注释的,应加注释;其余的选择较好的版本运行点校。这一辑中有不少是残缺或散佚的书,整理时区别不同情况,有的选取较好的现成辑本,有的要运行补辑或重辑。

扩展资料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淘气蛋的爸爸


学习老子思想最好的就是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出的。

还有就是学习老子的著作,

比如:老子的《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这三部书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老子今注今译》简介:

《老子》又称《道德经》,全书分为“道经”和“德经”两篇,共计八十一章,仅仅五千余字,却微言大义,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了宇宙观、认识观、人生观、方法论以及处世之学、用兵之道、治国之策……《老子》被世人奉为道教主要经典之一,为我国重要文化遗产。

[1]《老子今注今译》是由陈鼓应先生注译的。《道典诠释书系:老子今注今译(参照简帛本)(修订版)》在大量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多年研究心得,对《老子》作了全面介绍。它以《老子》原有篇章为序,先引原文,再加注释,而后是今译,最后是引述。注释通俗易懂,今译文字优美,注释、引述学术容量大;因而,它既便于初学者,又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指南。

感兴趣的话可以阅读学习。





西路坝七杯茶


第一个可以说是注释《老子》的,就是法家的韩非子

《韩非子》中有《喻老》,《解老》二篇。且韩非子是在战国时期,距离老子应当是最近的。所以韩非子的看法,是很有参考意义的!

《庄子》,是对老子“道”的详细阐述。有人说老子朴实,庄子逍遥。其实都一样。丑和美,难道不一样吗?要解读道家,就要彻底抛弃儒家思想。谁都知道,装满橙汁的杯子,如果不倒完,是不能装水的。

还有 河上公, 三国时期的王弼,对《老子》

的注释,可谓是千古有名。还有 严君平的《老子指归》。

解读老子,首先要了解《道德经》的原文。可以参照以上我说的那些,以及甲乙帛书来看。

也可以看看禅宗思想,禅宗思想深受魏晋玄学影响。



我爱吃兰州牛肉面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1]



华美德


王弼,字辅嗣,三国时代曹魏山阳郡人,经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王弼曾任尚书郎。少年有文名,曾为《道德经》与《易经》撰写注解。由于《道德经》的原文逸散已久,王弼的《道德经注》曾是本书的唯一留传。


彭昌奇梦外人19660215


《道德经》《清净经》《太上感应经》等…… 经书不是世间法的学问,要明白经书的真正意义,要修行。有心者可以去寻一位明师随之。经书也不在多,因为讲的是一个事儿。一通百通。九九归一。关键是契入。老子言:上士闻道,勤而行知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无古亦无今208


老子的作品:著有《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共81章。

老子介绍: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老子有两个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莱子。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老聃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到了唐朝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认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Aa参天大树


书有很多,比如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兰喜并《老子解读》、周绍贤《老子要义》、徐梵澄《老子臆解》、马叙伦《老子校诂》、朱谦之《老子校释》。

但我觉得如果真的想了解老子的思想,一方面是读原著 ,这样能从原著中得到自己的体会;另一方面还可以多看一些论文,特别是硕博论文,结合别人和自己的观点,更好的理解老子的思想。


我思故我在品味此岸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子跳出来说: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假象!

你是相信老子,还是相信眼睛?

对老子思想的兴趣,源自寻找人生导师,还是只想了解一下老子其人呢?

说到人生导师,老子实在不是理想选择。孔子虽然絮絮叨叨,倒也平易近人;孟子雄辩滔滔,庄子天马行空,众弟子定是顶礼膜拜!

只有老子,老先生总是‘正言若反’,听的人一头雾水!但实际上说到思想的博大精深,首推老子。老子思想,集中体现在《老子》一书,也就是《道德经》中。《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翻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不管是《道德经》也好,《论语》也好。重要的不是经典到底说了什么,而在于阐述者是如何理解的。所以在历史上真正发挥过作用的儒家思想,是孔颖注的《论语》、朱熹注的《论语》等等注本。朱熹注本《论语》更是科举考试官方指定教材,虽然朱熹本人表示反对。

《道德经》比较著名的注本有:

西汉时期的《河上公章句集注》

西汉末年严遵的《道德真经指归》:

东汉时期的《老子想尔注》,据说是道祖天师张道陵所撰;

东晋天才玄学家王弼的《老子指略》

这些古文,虽经过阐发,现代人看起来依旧费劲。推荐几本现代人的老子新解吧:

一:熊逸《道可道》(一句话:透彻)

二:南怀瑾《老子他说》(一句话:博大)

三: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一句话:全面)





太古水月


张三愚释义《道德经新译》一书,让老子之道,可知,可解,可传,可行,可证,可悟。

古之大德译《道德经》侧重点各有不同,尹喜侧重于修行,吕洞宾侧重于内丹,李世民侧重于治国,王弼侧重于译文,南怀瑾侧重于国学、佛学,甚少以“道”为翻译之重点。盖因“道”之玄妙,无波若智慧,难释道之妙义。《道德经》新译,直击道之本源,让“大道至简,返璞归真”人人可解,人人可行。

《道德经》言简意赅,内容宏大。大至宇宙,小至微尘,有修身,有长生,有用兵,有治国,更有无为取天下。所以道德经之妙在于。用,故新译版本侧重于实用。新译《道德经》不再是讲“道理”,而是讲“道”。道理服务于头脑,道服务于心,支持于行动,实践出真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