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体温没注意6个细节,别怪测出的结果不准……

最近,「测体温」成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区、单位、地铁站……各处都要“嘀一下”。

测体温没注意6个细节,别怪测出的结果不准……


有人为了监测自身的健康状况,也会在家自行测量体温。

这时,有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用不同体温计测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时测出体温偏高?体温的正常范围是多少?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为你解答关于测体温的种种疑问。

受访专家

本文记者丨李爽

各种体温计有啥区别

目前市面上的体温计样式让人眼花缭乱,测量体温的也是方法多样,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水银温度计

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大于玻璃,以显示出温度。

水银温度计测量较准,一般放于腋下进行测量,但摔碎后水银会迅速挥发,一旦被人吸入,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体而损坏中枢神经系统,因此使用时要多加小心。

电子体温计

利用温度传感器输出电信号,再转换成液晶数字显示温度,可测量部位有口腔、腋下、肛门直肠。

  • 从医学角度来说,肛门直肠温度最稳定,但操作难度大;


  • 其次较准的为口腔温度,需要将体温计放舌下并紧闭嘴唇,适合居家使用;


  • 腋下测量最为便捷,但是准确度一般,有汗液或因测量者姿势不正确,都会影响实际测量的效果。

红外线测温

该仪器通过接收被测物体的红外波段的热辐射强度来确定其温度,目前常见有耳温枪和额温枪。

  • 耳温枪:利用检测鼓膜所发出的红外线光谱来测量体温。但如果使用中角度不正确,红外线没有对准鼓膜或有耳垢等均会影响测量。


  • 额温枪:通过接收额头皮肤的热辐射强度测量体温,但是额头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例如现在室外依旧比较寒冷,额头会受冷气影响而导致测出的体温偏低。

红外热成像仪

其原理是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成像与测温。

可解决传统测温需要人员近距离接触的问题,能减少交叉感染。可快速、方便地连续进行体温排查,适合车站、机场等大型场所。

测体温时要注意什么

有人明明没有发烧,但是测体温时却显示偏高,问题可能就在于,测体温前没有做好“准备”。

测体温没注意6个细节,别怪测出的结果不准……

测体温时要注意以下几件事:

1、测量前20~30分钟要避免以下情况:剧烈运动、进食、喝冷热水、沐浴或者是进行冷热敷,如有上述情况,请休息30分钟后再测量。

2、测量时如选用水银温度计,应检查有无破损,水银柱顶端应该在35℃以下,用干毛巾擦拭腋窝,保持腋下干燥再测量。

3、水银槽端放置于腋窝正中。测量者采用曲臂过胸的姿势,测量时间为10分钟。

4、口腔测温30分钟前不能吃任何食物、吸烟或者喝水,防止结果不准确。

5、使用耳温枪或者额温枪时要注意,热水澡30分钟不能使用后,热水澡会使头脑发热,测量出来的结果不准确。

6、如果测量值高出正常范围一点(0.1℃或0.2℃),也不必惊慌,因为仪器可能存在误差。这时,可以多测量几次。

体温的正常范围是多少

尽管每次测出来的是一个数字,实际上我们的体温是个范围。

不同测量方式,体温正常范围各不相同:

口温:36.3℃~37.2℃

腋温:36.0℃~37.0℃

肛温:36.5℃~37.7℃

发热可分为高热和低热,一般来说,低热为37.3~38℃;中度发热不是特别多见;按照临床用药的情况来看,超过38.5°C就算高热,需要用药退热。

在目前疫情的背景下,一发热就到医院去看,可能会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发热,是否去医院需要分两种情况对待:

  • 如果近期接触过可疑的传染源,出现发热伴随呼吸困难、手和嘴唇紫绀现象等严重情况,就需要马上到医院检查。
  • 如果没有接触过可疑的传染源,发热时不一定要去医院,很多短期内(不超过3天)的轻度发热可以在家随访观察。

出现发热,自我观察时很重要的一点是「看趋势」。发热后吃药不可能立刻降温,需要看每天的最高温度是不是呈下降趋势,人在感受上是不是有好转。

如果每天的最高体温一直在下降,不需要因发热而过于紧张;如果每天的最高体温都在上升或持续不退烧,这时候就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