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有靜氣


疫情面前有靜氣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心靜使人理智,在冷靜觀察中審時度勢,做出合乎理性的判斷。急中生智是將腦中一切無關事,快速調整為“靜音”狀態,頓時生出化解危難的智慧。

水靜下來才會清澈,才能映照世界。人心如此,心靜了,才能真正做生活的主人,細細品味生活。堅守內心的寧靜,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見天地之精微,察萬物之規律。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有靜氣、守靜心,為的是恢復心靈的清明。平心靜氣、心平氣和,方能臨大事而不亂,處危機而不驚,專注於探究本質、解析機理,從而抽絲剝繭尋找本質,讓問題迎刃而解。所謂“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靜,就要少用情緒,多動腦。應激的生物本能,會讓人極易受到情緒擺佈。開心就笑,難過就哭,這沒什麼問題。但面臨需要批判思考才能決斷的問題時,情緒就成了最大障礙。收起情緒,調用知識,用大腦思考後的結論做決定,而不是興奮/憤怒/懊惱/同情/憐憫......

一場疫情把心都攪亂了,對病毒越恐慌,大家情緒就越波動,坐立難安,不知如何是好。隨著消息的好壞,心情跌宕起伏,隨著戰線的拉長,大家陷入焦慮恐慌中。

任何危機面前,可怕的永遠不是外界環境的變化,而是我們不能蓄積內心的正能量。面對突然或長期持續的巨大壓力,我們會進入“應激”狀態。在這種狀態中,我們較往常會在情緒、生理、思維和行為上發生許多改變。這時,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穩定情緒,這樣才能緩解壓力,讓身體的每個細胞自由自在,釋放出巨大能量,與病毒對抗。

在面對複雜、未知情況時,我們情緒難免不被攪動,陷入迷茫、焦慮、驚慌、憤怒和恐懼中,不自覺被風暴帶走。每個人無法改變大的現狀,但卻能試著安住於風暴眼中。外在發生的疫情是大的風暴,我們的情緒是小的風暴。如果我們被風暴裹挾,就會失去自己的中心,在風暴中迷失自己。無論風暴有多大,風暴中心是平靜的。

安住於自己內在的中心,無論外界發生多大的事,都可以用平常心去對待。在疫情面前,我們最需要守住自己的內心,讓情緒在身體裡自然流動,打造一個強大的保護屏障,抵禦病毒侵襲。

時間能治癒一切,正能量源源不斷,有如黑夜結束,太陽從地平線升起…...

保持理性,共克時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