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今年的新冠性肺炎。农民还会卖光粮食吗?

用户7243675258362


非常感谢有机会回答您的问题,

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

1:古话有云☁️ (手中有粮心理不慌)

。 2:经历过这次疫情,让人人都意识到经济危机,粮食储备的重要性

3看过一视频,楼下的用一名表换粮食, (有点戏剧却又现实

综上所诉

你有什么想法,又有人开玩笑说,疫情期间,乡下比城市好?有没有?

如果你家粮食储备多的话,销售价格也比往年好,但还是不建议卖完呀[微笑]




信赖水果


经过这次疫情的发生,我不得不佩服老一辈人的思想观念,他们不被眼前较好的生活状况所蒙蔽,每年要囤积一些粮食作为急需备用。这个人就是我老爸,因为他在艰苦的年代,饿怕了。

话说到这里,不怕你笑话,我家现在还存有五年前的谷子,大约为几千斤,你信不信?现在还能有五年前的存粮,最终功劳归于我的老爸。

这个老爸是我的公公,一个种了一辈子的地的老人,在以前吃过很多的苦,孩子多,还被无情的火烧过房子,在一贫如洗的家里把四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不容易啊!

只有吃过苦的人,历经了困苦,才知道粮食的可贵。我家的粮食虽然是老粮,吃起来口感上比较差,但没有总比有强,最起码不会被饿肚子。

也许有些人会说,什么年代了,还有存粮,真可笑,但是,经过这次疫情的发生,你还敢说可笑这两个字吗?说不定恨不得自己家也有存粮呢。


现在农民的田地越来越少,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种田地,就算自己有田地,也只希望出去打打工,然后自己买粮吃。

还有些农村人的思想是,种水稻不赚钱,一年吃不了多少,还不如买了吃,种水稻太辛苦了。

但是经过这次疫情的发生,也许年轻人没什么想法,到是60后,70后的人会想,还是应该屯着一点粮食才安全。

我们南方人主食大米,没有吃面粉的习惯,市场上的大米价格不一,好一点的要四块多一斤,隔年的陈仓米大约两块多就可以买到。

其实陈仓米再陈,时间再长,淘洗干净后,也不怎么难吃。所以我家每年,都要把吃剩的余粮做一番处理,砍一些桉树叶堆放在屋里,地上喷上防虫药,谷子里塞入防虫的花椒,大蒜等物,才得至于到现在谷子都没被虫蚀。


今年的疫情有点长,所以人们才会想到这个囤粮食这个话题,总的来说,我们农村人都有囤粮食的习惯,多则几千斤,少则几百斤,经过这件事情后,也许都会考虑增加屯粮的数量吧!


泥糖小丫


刘婶站在锅台边上洗碗,她突然就想到了一件事情,于是甩了甩手上的水,顺便在围裙上抹了两把,扭身走到卧室门口,对看电视的老刘说道:老头子,你头年还埋怨我没抓住好时机把玉米给卖掉,现在是不是得庆幸没卖啊?


去年我们山东天气干旱,很多人家的玉米因为缺水而没收获,刘婶种的玉米地跟前守着一口井,井中一天可储存十几桶水,老两口天天去浇水,一天浇灌几十棵玉米苗,付出就有收获,刘婶家的玉米在去年长的还不错,到秋时收获了大概两千多斤玉米。

去年玉米最初收购的价格是一元钱,那时候刘婶看到别人家长得不咋地的玉米卖一块钱,自家颜色金黄籽粒饱满的玉米卖一块钱太亏了,于是就放在家里,想等着涨价到一块一毛钱或者一块两毛钱再卖,结果到过年还没卖出去。

年前老刘还埋怨刘婶:你看看这一堆玉米,过年还放在家里占地,一块钱时卖掉就算了呗,就差那两三百块钱了吗?看着家里多乱啊!

谁知道过了年,因为疫情村里封闭,轻易不让大家出门,当很多人抱怨家里粮食不是很多的时候,刘婶这才想起家里还有两千多斤玉米呐,于是就觉得心里踏实,最起码一家人有粮食吃。

老刘看着刘大妈骄傲的小眼神,突然觉得挺好笑:我说老伴啊,你还以为疫情战要打打长期的吗?你过来看看新闻,钟老说了,四月底病毒会被打败,我们很快就可以出去干活了,今年种花生保准耽误不了。



不过老刘承认,非常时期家里有储存粮食心里踏实,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以后打算卖粮食时要等到第二年收粮食之前,价格再贵再贱差不了几百块钱,在看到丰收有望时卖掉先前的粮食,这样肯定能防备了特殊时期需求。

实际上农村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储存粮食的习惯,只有五十五岁以下的比较年轻些的农民才不愿意储存粮食,嫌弃放在家里太乱,经历了疫情,估计村里人的生活习惯没有多大改变,存粮食的还是老人,年轻的还是无所谓的样子。

再说了,现在种地的农民并不年轻,年轻些的都还在打工挣钱,真正经历过没粮食吃的贫困时期农民们已经老了,六十年代往后的农民们压根就不记得挨饿的滋味,因此我们还是不会被这次疫情吓到,如果种地收了庄稼,估计还是会在第一时间卖掉,储存粮食是老农民的事情。


悠然见东山


今年年前我和老公去街上买了80斤面粉,本来觉得老公买的太多吃不完,没想到碰到新冠病毒疫情买不到馒头,隔几天就做一次馒头,现在面粉也不多了。

由于这次疫情,估计农民会改变以往的思维,可能会囤粮以备不时之需。我姥爷快80岁的老人,他每年都会存1000斤麦子,然后剩余的卖掉换钱,让他卖光,他说不行,有粮在手,吃穿不愁。

疫情过后,农民朋友卖粮方式应该会有改变,会留足余量。

其实囤粮不囤粮都没事的,我们国家储备粮据说可以够我们吃几十年的,所以老百姓囤粮就是自己给自己的安全感,也是无可厚非的。



高大胖圆


对于题主的这个问题在我们农村只要是60岁以上的人基本上还多保持存粮的这个习俗。经过今年肺炎疫情的影响我想给我们所有的农村的农民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观念和想法。

为什么老一辈人会有存粮的习惯呢?

我们的父辈们他们基本上都是5060后的人,他们基本上经历了吃不饱的年代。就拿我岳父来说吧,虽然说他们杞县那边是大蒜种植产区,但是每年都会留1亩多地的地块来种植小麦。由于他们那里的小麦种植面积比较少,在小麦收获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选择用镰刀割小麦,小麦大型收割机是不会专门跑到这一亩地给收获小麦的。岳父岳母一般的把小麦拉回家跺起来然后再让收割机给脱粒,虽然这样种植小麦比较麻烦,但是这也是他们老一辈人对于粮食的打心眼里的一种依恋之情即“家里有粮心不慌”。



这几年我也是在农村老家承包土地搞种植,受到岳父的影响每年我都会选择用麦囤储藏1000多斤小麦。我们村里就有一家打面机,所以基本上一家老小都是吃自己种植的粮食,蔬菜也是要上超市里面购买一些的,但是大部分都是通过自己家的小菜园里种植的蔬菜来满足一家四口人的吃菜问题。


把粮食农作物都卖掉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一家人基本上都不在家的农户,但是随着这几年出门在外打工挣钱要比一边打工一边种地的收入要高一些,所以现在这样的农户也是越来越少了。即现在直接就是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全家人都出去打工。


豫东小农


大家好,我是小黑大人

今天是很多单位复工的第一天,听一个大哥闲聊在说,每年过年回农村老家,老妈都会把门口种的小菜园给搬上后备箱,小油菜、香菜、生菜等等要啥有啥,走的时候都给收拾拿回家。可是今年,正赶上疫情的特殊时期,也是需要菜的高峰期,偏偏今年老妈被大哥叫去了城里住,家里的小菜园就撂荒了,这一年过年回家,什么菜也没拿成。

虽然说现在疫情还是很严重,病毒肆虐,但是大家越来越重视了,很多农村和小区加强了管理,复工的单位也都需要一一打申请才能复工,所以说在各种严格把控之下,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那么当疫情过去之后,对于农村人来说,会对农业产生啥影响呢?我觉得任何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之后,总会给人带来许多正面的东西。

我觉得最直接的影响应该是,从今年春天开始会有很多人想跑回农村老家去种菜。我们家是从去年开始种些蔬菜的,之前家里有地,但是也都懒得种,觉得蔬菜反正买起来很方便又便宜,何必要自己下地去那么辛苦的种菜呢,但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感觉还是自己家种出来的蔬菜吃的舒心干净,还纯天然,何况自己种的菜跟买来的菜味道就是不一样,结果好巧不巧,今年冬天种了一地的大白菜,得有100多棵吧,就派上用场了。

前一阵子在刚爆发肺炎的时候,听说超市里的大白菜涨到了五六十块钱一棵,不过也只是听说,因为我们家白菜萝卜储存的足够多,根本就不需要去超市排队买菜。这可把很多城市住的朋友羡慕的不行了,他们住在楼上,根本就没有办法储存菜,储存个一两棵大白菜,吃的慢了就都烂掉了,但是又不敢天天跑出去买,也怕被传染,所以就只能少吃饭少吃菜,能扛就扛,估计她们此时心里想的就是,待疫情结束,春暖花开,我也要“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不管怎么说,基本生活还是离不开农业生产,在疫情当前时,有钱都花不出去,还是有粮食有菜,心里才有底,虽然说农村也不是病毒的法外之地,但是住在农村,山多树多,人口密度小,总觉得在村子里趴着就饿不死,相信,这次疫情之后,会有很多人回农村着手去修缮老房子,再有什么灾病的就趴在农村平房里不出门了,随便存点东西窝个一俩月不成问题。


小黑影子


你好,作为一个农村人,很高兴为你回答这个问题,虽然这次肺炎已经一个多月了,但是农村粮食消耗不是特别大,有可能城市里面粮食可能短缺,但是农村里面根本不会为了粮食这个问题操心,至少顶上半个月,我家里没有种田了但是我亲戚都说就算你们今年不出去也不要为了粮食操心,我这里够的,所以农村平常都没有卖完粮食,你所说的基本是不用担心的,农村卖粮食不会卖完的,就算卖了很多,但是都会留下一大部分在家的,别说以后了,平常都没有卖完呢。




我叫唐小易


题主你好,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先说一下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吧。

我这里坐标是四川南充,农民主要栽培水稻。在二十多年前,我们这里冬天还会种小麦,但现在都不种了。旱地里主要种植油菜、玉米、红薯和蔬菜。

在我忆中,农民一直都有存粮的习惯。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家有一座很大的木粮仓,那会儿,我听我妈经常说,要是家里的稻谷能把粮仓装满就好了。

后来健新房子,粮仓被撒了,老爸就打了两口大柜子来装稻谷,一口大柜子装满的话,能装一千斤稻谷。

现在我家还有一口大柜子和两个圆铁仓,里面都储存的稻谷,我妈妈说什么都不卖。

我们的从父辈,他们也许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饿怕了,所以,现在即便不愁吃了,可他们也不会将粮食卖光的。

而经过这次疫情,我觉得很多农民都不会将家巾的粮食卖光的。

俗话说“家里有粮,心中不慌”,无论在什么时候,家里都应该存一些余粮,以备不时之需。


李茗说乡村


大家好我是农村小王,我家河北邢台巨鹿,我是地道农民,我感觉这个问题是农民应该和以前一样,不会因为这次疫情收的粮食留下和卖光,因为现在农民也是收回来的粮食卖了,留下来的够自家吃的,现在主要是收小麦,和玉米,一般小麦都就卖了,卖了钱去买馒头,玉米吧自家一般会留下些,磨成玉米面吃点,熬玉米粥了,蒸点玉米面馒头了,白面子般都是买,自己加工的很少,现在就是疫情这么严,也能买到米面油,所以疫情期间农民还是跟以前一样,我家就是收粮食了等到价格高的时候全卖点,自己留下的很少,现在有钱就能买到食物,答完谢谢


一烟酒鼎


老师您好?您工作辛苦了。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当然粮食不能卖完。存的粮食再多,需要自已加工成面粉的,冬、春、秋这三个季节可以多淮备点面粉和其它的东西,因为这三个季节不是太热,准备的货不容易放坏。夏天这个季节太热,面粉准备的多了,面粉很轻松的容易变坏,这个事情是我亲身经历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