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孩子第一张奖状,看到上面的字后,家长讲:这是欺负娃不识字

“孩子你很努力”“再努力一点点”“努力超过你前面那一个人就好”“努力超越自己一点就好”,背后是他辛勤和努力练习的结果,也是妈妈肯定的力量在支撑。

回想孩子第一张奖状,看到上面的字后,家长讲:这是欺负娃不识字

因为一张奖状,家长不但不高兴反而生气了

奖状是鼓励孩子的表现,也是父母眼中的骄傲,它代表着学校对孩子能力的肯定,是孩子优秀的表现。奖状对于孩子来说,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孩子领回一张奖状,看清上面字后,宝妈怒了:这不是坑娃不识字吗

回想孩子第一张奖状,看到上面的字后,家长讲:这是欺负娃不识字

张灿的妈妈原本很开心,因为自己的孩子被学校评为了三好学生,这可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张奖状。但是当她看清奖状上面的字后,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恨不得立马撕了奖状。

原来奖状上本应该写着张灿的名字,此时写成了"烂"。写错名字这种低级的错误,不管放谁身上都不会开心,明显就是坑娃不识字。

回想孩子第一张奖状,看到上面的字后,家长讲:这是欺负娃不识字

气愤的宝妈立马打电话找老师理论,老师发现自己的错误后,主动向家长道歉,并承诺会立马补一张奖状给孩子。

从这件事不难看出,这种奖状的评比,在老师心中并没有多么重视,否则也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其实现如今的教育,奖状可以说是泛滥成灾。老师们为了激励孩子上进,特意设置了很多奖状,找到机会就给孩子们评比,想尽办法的鼓励孩子。

回想孩子第一张奖状,看到上面的字后,家长讲:这是欺负娃不识字

类似在奖状上写错字的事情并不罕见,很多家长都感觉学校对给孩子发奖状的事情感到很敷衍,比如说“好孩子”的“孩”写成了“该”,甚至有些班级几乎给每个孩子都发了奖状。

家长们不禁质疑,这样的奖状还是否有“含金量”。其实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现在孩子人手一张奖状的事情。

回想孩子第一张奖状,看到上面的字后,家长讲:这是欺负娃不识字

奖状泛滥了,激励作用会失效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如果他所有的行为都需要通过“奖状”驱动,例如“与小朋友友好相处有奖状”,“吃饭干净有奖状”,“帮老师收拾教具有奖状”。

未来孩子恐怕会变得懒惰和被动,因为奖状多了,没有价值,再多的奖状也驱动不了孩子行动起来。奖状对孩子行动力的驱动是外部驱动的,不是内部驱动。

回想孩子第一张奖状,看到上面的字后,家长讲:这是欺负娃不识字

在这方面,专门研究行为驱动的专家Uri Geneezy有相应的研究,他给教育者们的建议是:要不你就发展内部驱动,让孩子感觉那样做的内心意义和幸福感;要不你就加大奖状的“头衔”

例如这个奖状是“全宇宙最厉害”的奖状,让孩子感觉这个奖状多了不起。否则,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有奖状的做法,只会害了孩子。

回想孩子第一张奖状,看到上面的字后,家长讲:这是欺负娃不识字

所以,唯一驱动孩子行动力的正确做法,就是发展内驱力,让孩子获得从行为本身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让孩子一直认为奖状重要,不如让孩子学好汉语,只有学好了汉语,就连奖状写错字这种原因,就可以让孩子跟老师说,这样好能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跟表达能力。

回想孩子第一张奖状,看到上面的字后,家长讲:这是欺负娃不识字

就连外国人都体会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难道让自己的孩子也落后吗?所以从小培养孩子认字能力,也是为孩子上学做基础,这样孩子学习也会轻松一些。

回想孩子第一张奖状,看到上面的字后,家长讲:这是欺负娃不识字

在此,我给大家推荐一个趣味学汉语拼音教材的书籍,这本书非常适合幼儿园、小班、大班的孩子,通过文字与图片的形式让孩子接触到汉语。

回想孩子第一张奖状,看到上面的字后,家长讲:这是欺负娃不识字

这套趣味书,主要是通过提高孩子的兴趣才学习,有生动形象的图画,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找到相近的事物来记住自己学的知识,这套书也受到了很多家长的喜欢,就连孩子也是非常喜欢这套书。

回想孩子第一张奖状,看到上面的字后,家长讲:这是欺负娃不识字

而且这套书总共56.8元,有8本书,平均每本书7.1元钱就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学起汉字,成为妈妈的骄傲,超级划算。

有想要的朋友,请点击下面图片,就可以得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