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斤“爱心”白菜的进城路!战“疫”未歇,唯爱可以“闯关”

2月12日早上8点,一辆拆掉座椅的“依维柯”驶离贵阳。

副驾驶室里,古家柱手里紧紧攥住一张《关于运输修文县洒坪镇蜈蚣桥村村民捐赠爱心蔬菜的证明》。信签纸红字抬头:贵阳市南明区太慈桥街道办事处,两枚公章印记鲜红。

5000斤“爱心”白菜的进城路!战“疫”未歇,唯爱可以“闯关”

原来,三天前,修文县的种菜大户彭兴祥找到了蜈蚣桥村委会,想捐赠自家蔬菜给“困难的人”。经南明区对口帮扶修文县驻蜈蚣桥村第一书记陈振洁搭桥,5000斤蔬菜将于当天下午被送到贵阳新王府一、六栋和国际城H4组团1栋(因防疫需要实施封闭隔离管理)。

村民捐出 5000斤蔬菜

“估计这一路‘关卡’很多,我包里还备份了两份证明。”古家柱说,头天晚上,他就接到了太慈桥街道办罗马书记的电话,当天,他要代表街道办去接收这5000斤蔬菜。

此时,74公里外,蜈蚣桥村螺丝寨坝子里,村民彭兴祥和妻子正在自家菜地里手持菜刀割青白菜,背后裤腰带间还别有一把镰刀。

5000斤“爱心”白菜的进城路!战“疫”未歇,唯爱可以“闯关”

彭兴祥是3年前才回家种菜的,头20年都是在贵阳做木工。

“出门在外多年,没少受人帮扶。”彭兴祥说,最让他感恩的是回到老家这3年亲眼看见家门口的变化:以前出入是骑田埂背背篼,现在是车行水泥路直通院坝头。

目前,彭兴祥栽的莲花白、青菜等共计有50余亩,一年种收两季,收入可观被乡邻看在眼里。三年里,已有白杨树组、龙洞组20多户寨邻跟着他一起发展蔬菜经济。

“本来就是农民,种菜也没啥高科技,收入嘛,倒是比以前种包谷强得多。”彭兴祥并不赞同村委会给予他的评价:勤劳,致富带头人。

在外多年,彭兴祥喜欢看新闻,关注点儿时事。

“国家不好,我们小家也好不了。”彭兴祥说,作为一个农民,他唯一能为这次“战疫”所做的就是:“想把自家种的青菜,让出不了门的他们,能吃上一口。”

5000斤“爱心”白菜的进城路!战“疫”未歇,唯爱可以“闯关”

运菜路上 “村”步难行

进入蜈蚣桥村并不容易。

导航显示:从贵阳太慈桥到修文蜈蚣桥村村委会74公里,驾车1小时40分。车行西二环,白修线、贵毕路,而实际到达的时间是10时47分。沿途共有5道“关卡”停车检查,乘车人员测量体温、扫描“贵州110”App注册,绿色通关、核实身份证……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做什么?”是每个关卡都要重复的问题,介绍信也要看过又看。

去年年底连通的串户路与通村路,在忽高忽低的山间多如血管。按照导航,被强制调头两次:最近的路要么碎石乱堆,要么几辆农用三轮车断头。

能问路的人很少,偶有人家也是大门紧闭。在目前唯一通村的蜈蚣坝路口,他们被四个村民拦下车:“从哪来的?做哪样的?”说清楚来意,看过介绍信,一手握体温枪的吴姓村民还是冷冷地抛出一句话:“没有村支书和主任的电话,谁都得不到进村。”

解释中,他身后的红色帐篷里,又有两个村民从沙发上起身,走了过来。

“非常时期,请你们理解。”在蜈蚣桥村村委会,村主任陈黔笑称,他们都签有承诺书,还是严格一点好。

五天前,村委会门口多了一块竖长的牌匾:洒坪镇蜈蚣桥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牌匾下,十多名“联户长”正在对照统计单分拣物资,并用记号笔标注姓名。

全村人按居住就近原则,十户中推举一名“联户长”,主要职责是汇总各家日常必须品的采购并交由村指挥部集中购买,每周二、五为统计日,二是对这十户村民日常人员流动的动态监管和时事汇报。

从蜈蚣桥村当天正在分拣的统计表看,共有58户登记申请,购买物资576样,有尿不湿、牙膏、内裤等。

驻村第一书记陈振洁补充说,为防控疫情,该村实际在村的430户、1250人,“人人按手印,签承诺书,你家几口人就是几口人,多一个少一个,全家人都必须到指定地‘隔离’”。

防疫面前 凭爱“过关 ”

在蜈蚣桥村,关于新冠肺炎的疫情,近乎人人皆知的有两件事:收留外来的人,连自己都要陪着去“隔离”,一天的‘隔离’费用是160元,且自掏腰包;1月29日,洒坪镇红星村一村民不配合“关卡”检查,打伤执法人员,拘留9天罚款300元。

正月十六,陈振洁提前结束病假返回蜈蚣桥村,拿着洒坪镇政府的“通行证”——情况说明,身为洒坪镇党委副书记,蜈蚣桥驻村第一书记,也依然经历了七道“关卡”。

“从家里出门小区一道;同城大道扎佐物流园附近一道;下贵毕路进小箐镇一道;出小箐镇一道;小箐与洒坪中间段一道;洒坪镇街上一道;入村路口蜈蚣坝一道”。

进入洒坪镇,各种标语张贴在墙,说辞令人易记——串门的是敌人,敌人来了不开门;戴口罩比戴呼吸机强,躺家里比躺ICU强;带病回家,不孝子孙;少吃一顿饭,亲情不会断,少聚一次会,友情不会碎……

当日上午,5000斤白菜被装上车,再次经过重重关卡运往贵阳,并分发到居民家中。

“爱心菜已收到,这是2020年吃到最好吃的一碗素白菜,汤甜心暖,感谢捐赠蔬菜的好心人,也感谢历尽艰辛为我们拉运和送菜到家的工作人员,祝您们健康平安。”晚上9点,新王府小区收到菜的业主陆续在群聊中发出感谢。

“这三栋楼共有居民1100多人,按照平均每人每天一斤蔬菜算,正好可以吃上四五天分到每家,可能就是几颗菜,但我们都应该记住修文的洒坪镇,这里的蜈蚣桥村,有个村民叫彭兴祥。”太慈桥街道办事处罗马书记说。

路不远,“关卡”重,防疫面前,唯爱可以“闯关”。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志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