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生鲜电商企业都做对了什么?


疫情之下,生鲜电商企业都做对了什么?

​题图来自《小森林》


“任何一次大的社会事件的爆发,都是对企业供应链能力的重大考验。”


作者 | 林 波


疫情期间,由于传染风险,全国多数企业处于停止状态,而少数生鲜、超市企业依旧冒着风险坚挺运营。

一方面,这些企业主动承担了保障民生物资供应的责任。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自身来说,这也是一次罕见的施展机会。

不过,由于停工、各地交通管制等原因,各大企业在供应链、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实力并不能完全发挥出来,更多是在有限的资源上做文章。


一、必要的取舍


“目前不是考虑需求的问题,而是如何供给的问题”,本来生活网全国运营总经理卞宁在接受《锐问》采访时说道。

本来生活的线上增长超乎想象,以蔬菜为例,供应总量达到去年同期的10余倍。但由于疫情和停工影响,平台的供应能力只有正常时期的一半。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更好满足用户需求,是平台关注的核心。1月31日起,本来生活启动民生生鲜保障配送专项工作,遴选了可以持续稳定供应的sku,主要包括蔬菜、熟食面点、肉禽水产、大米、乳品、鸡蛋等。

民生商品作为当前用户的首要需求,也是政府关注的重点,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平台,都是生鲜平台的首选。据一位美团买菜负责人提供的数据显示,蔬菜、粮油副食、水果、肉禽蛋、海鲜水产等品类日均销量占比超过60%。

此外,企业也需要对市场有所取舍。

从企业自身情况来说,各方面资源有限,难以服务全国,集中资源成了必要的措施,又由于企业在各地运营深度不同,选择运营更顺畅的城市作为重点成为企业趋利避害的选择。

在综合考量下,每日优鲜关停了华中地区的服务站点。美团买菜以全力维持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四地站点的运营作为当前目标。

本来生活网则选择位于浙江沪、华北、珠三角三地的22座城市作为供应重点。原因在于这些城市人口密度高,物流配送体系完善。据卞宁介绍,目前本来生活全国500多家社区门店目前客流量已经恢复平时水平的70%-85%。


疫情之下,生鲜电商企业都做对了什么?


中经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端认为,生鲜行业受疫情影响爆发,但并非导致全面繁荣,其结果可能加剧分化。对于中小平台,最好的选择是,“收缩战线,深耕某一领域或区域市场,赢得局部战场的优势”。


二、运营策略的调整


如何在运营上更大程度满足更多用户需求,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是各大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以永辉超市为例,线下业务下滑明显,但新兴的到家业务增长明显。2月1日,全国订单量突破20万,目前这一数据突破30万。

——线下线下平台的优劣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对于线上和线上平台而言,根据用户需求调整至最佳供给状态,也展示了平台优化SKU的能力。

疫情初期,口罩等医疗物资成为紧俏商品,吸引部分平台跟进销售,以此带动其他板块,但因物资有限,未能奏效。

从具体的用户需求来看,此前人们更倾向于在生鲜平台上购买粮油、食品,甚至百货等不需要考虑时效性或质量较重无法便携的物品;而在疫情期间,人们不仅希望能在线下买到蔬菜肉蛋水产这些生鲜品类,也希望线上平台在这方面的供应能做到又快又好。

被超市分流的产品,现在成为平台增加供应的目标。据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FO王珺介绍,目前每日优鲜的每日蔬菜供应链达到1000吨,并计划增至一千五百吨到两千吨;以蛋类为例,每天供货为100万枚,后续将达到200万枚每天。

在配送端,一方面配送人员少,另一方面c端需求量远大于日常,行业配送效率不可避免出现整体下滑。

每日优鲜作为头部平台,疫情初期的配送效率为一小时达,由于一线压力大,目前已经调整至两小时达,完成率为90%;

叮咚买菜取消即时送单模式,用户在每个时间段可预订一定量的订单,如果该时段已满,就顺延到其他时段,且无法预约第二天的订单。以适度降低配送效率,换取满足更多用户需求。

“现在大家都在家里,对即时性送达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了”,叮咚买菜 CEO梁昌霖认为。


疫情之下,生鲜电商企业都做对了什么?

在整个用工端,人力缺口十分明显。以叮咚买菜为例,其在上海的人力缺口为3000人,因此采取了推荐一位一线员工入职最高奖励2000元的方法。

目前行业内的趋势是借用其他公司的闲置员工。比如,每日优鲜的方法是,以按件付费的方式租用西贝和眉州东坡数百名仓管员工,他们负责将毛菜加工成可以售卖的标品菜,以缓解员工产能的不足。目前,两家企业每天可以向每日优鲜供10万件商品。

比起招聘,借工成本更低。如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所言,企业不可能因为一时间的非常状况而大量增加人力资源,“能够在非常时期采用灵活的管理手段来应对更为重要”。


三、供应链“加速”


对于生鲜平台,供应链一向是核心的竞争要素,包括源头供应端、物流运输端、仓储配送端或者门店端等复杂的市场环节。

正常情况下,各大企业供应链能力与积累深度、市场表现是成正比的,但是春节假期内的突发疫情打破了这一点。

从企业自身情况看,员工在岗的规模直接影响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从外部情况来看,企业上游端大部分企业春节停工停产,封路情况也导致物流运输端成为普遍难题。

在这一紧急关头,有更多准备的和更高整合能力的企业,更能发挥甚至逆向提升自己的供应链能力。

在这方面,大型平台拥有天然的优势,尤其体现在整体的解决方案上。以永辉超市为例,其在全国拥有926家门店,覆盖28个省份、533个城市。1月20日开始,永辉超市成立疫情应急小组,针对供应端、物流端、门店端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及强化。

在供应端,一线采购人员全体停休,返回产地及批发市场组织货源;针对重点商品中的宜囤商品进行30天左右的货量储备;

在物流端,从正月初二至初六,启动24小时不停配机制以及自提机制,缓解厂家配送困难;增加社会车辆、调配司机、调整线路、制定商品配送优先级,同时启动高峰期夜间合车运输。

在门店端,加强重点商品补货;综合排班,利用食百、生鲜中心两仓之间的高低峰期作业差异,人员、设备、车辆等运营资源共享;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初六,返岗员工从600人增加到2200人。

1月26日到31日,永辉超市每日蔬菜配送量达到3000-5000吨。《锐问》采访了多家北京永辉超市,因为春节期间物流菜品稍微有些紧张,自正月初七后,除消毒液外,其他在售商品均较为充足。“以前两车蔬菜水果就够了,现在可能加到3-4车”,一位北京永辉超市负责人提到。

在物流端,由于跟各地交通和公安的系统有良好的沟通,目前全国26个仓配中心的干线物流和城际物流均正常运行,百果园副总裁焦岳称。

今年是每日优鲜实行“春节不打烊”政策的第二年,由于系统、人力、供给较为稳定,因此额外又新增了20%的仓。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FO王珺对此略表满意。


疫情之下,生鲜电商企业都做对了什么?

从短期来看,各大平台供应链表现有赖于复工程度;但从长期看,供应链基础雄厚的企业,自身的恢复能力强大,并能调动更大的产能。

毫无疑问,任何一次大的社会事件的爆发,都是对企业供应链能力的重大考验。


四、一次对话


以下为《锐问》与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的对话。


疫情之下,生鲜电商企业都做对了什么?

1、疫情发生后,线上生鲜获得了爆发式增长,这些用户是否会因为疫情结束后流失?企业想要留存这部分流量,应做哪些措施?

这部分增长应该是源于无法出门或者是不便于到周边的菜场、超市进行购物的家庭。应该说,这部分需求是在非常时期因为疫情所产生的刚需。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顾客是恐慌性购物。

疫情结束后,恐慌性购物的需求肯定会消失。刚需客户群体应该也会有一定的流失。因为许多需求都源于无法外出而选择在生鲜平台上进行采购,也可以说是无奈之举。

但好处是,也许一些新客户因为这段时间的使用,而对各家平台的界面、特点有所了解,从而形成一定的使用习惯。

企业如果想要留存这部分流量,还是应该从核心价值出发,也就是保证产品和服务的高性价比,比如菜品水果的新鲜、高质量,递送的体验等。

2、目前来说,对生鲜平台而言,他们面临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比较棘手的问题主要是即时物流配送资源的短缺,和平台供应的短缺,包括物流无接触配送后社区的管理。

在目前环境下,应该说只有更多的跨平台共享才能克服这样的问题。比如,有的餐饮企业配送人员如有空闲的是否可以协调为其他生鲜平台开展配送,麦乐送、必胜客宅急送等外送员工是否可以在非餐饮时段共享给生鲜平台统一调度或者采用抢单制度,也可以像阿里巴巴和云海肴一样临时借用人力资源。

平台供应的产品中短缺的,是否可以通过与其他本地超市、卖场的信息衔接实现将有需求的客户引导至其他线上途径购买。比如我在盒马约不到配送员,在叮咚买菜又发现买不到菜的时候,会去京东到家去看,事实上以我个人的体验而言,在京东到家还没有遇到过没有配送人员的情况,卖场和商家在售的产品缺货现象也不多。

3、从成本的角度来看,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这些生鲜电商平台增添了哪些成本?

如果是针对生鲜电商平台企业,成本应该围绕了人力和供应这两部分的增长。

部分生鲜电商是线上线下都有的,也有只有线上部分的。对于有线下部分的商家,如果经营的SKU比较单一,那么线下流失会比较多。SKU比较丰富的,线下流失量应该还不是很多,特别是当配送人员不足的时候,还是有许多顾客会亲自去线下店采购。对于线下流失比较多的平台,可能就要尽可能发挥线下店铺作为门店仓的作用,增加线上配送能力。

一般而言,企业对于营收增长和由此产生的可变成本(随产品或者服务提供的增加而增加的成本)有一个估算,一定有一个平衡点,也有一个最高点。理性的看待疫情期的增长可能就需要参考这些数据开展业务。

但我们也知道疫情毕竟不是常态,企业不可能因为一时间的非常状况而大量增加人力资源或者产品的采购。因此适配灵活的管理手段,能够在非常时期采用灵活的管理手段来应对更为重要。

4、对供应链的挑战在哪里?

对于生鲜电商平台,供应链能力一向是决定性的竞争要素。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包括了源头的基地直控能力(可以控制产品的品质,减少损耗,提升体验)、过程运输的协调能力(含冷链,这部分主要可以减少损耗,提升体验),以及销售地的仓储和市内配送能力。

在需求变动比较剧烈的非常时期,感觉还是具有综合性背景、有自控基地、强大的物流网络和终端服务能力的平台会更具有竞争力。

5、短期和中长期来看,此次“战疫”,对公司和行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可以说是对生鲜电商平台企业的一次难得的大练兵,整个行业发展应该更趋成熟、稳健。企业对技术平台的抗压能力、平台漏洞的发现、运营的抗压能力、应变能力都经历了一次真实考验,大家可能也了解了自身的极限。

而且,估计企业之间也对业务在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有了新的认识,对不同竞争对手的优劣势有了清晰的认知,应该在下一阶段,能够更好地指导各个企业根据自身优缺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战略调整,查漏补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