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共讀繪本《艾特熊和塞娜鼠》,收穫快樂,更收穫各自的成長

有一次聽樊登講書,樊登說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對於不愛學習的孩子,越是自己小時候就不愛學習的父母,就越焦慮。

為什麼?

因為他們自己吃了不愛學習的虧,說小時候父母越催,自己就越不愛學,等長大以後才發現父母是對的。於是他們就像當初父母逼自己那樣,逼著自己的孩子學習。可孩子呢,偏偏又像小時候的自己一樣叛逆,越說越不學!

所以他們焦慮得不行,甚至睡不著覺,來尋求幫助。

樊登的回答特別好——

他說,其實仔細想想你們的父母是不對的。或者準確地說,他們的想法是對的,但方式是不對的。否則,為什麼他們強迫你學習不但一點作用沒有,還讓你產生了牴觸的情緒呢?所以,就算你覺得學習重要,也最好不要再複製父母的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了。

和孩子共讀繪本《艾特熊和塞娜鼠》,收穫快樂,更收穫各自的成長

那麼,父母到底應該如何教育好孩子呢?

曾經有人說,父母其實是最應該持證上崗的一個角色了。可是真的只通過理論學習,父母就能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嗎?依我看:不盡然。

第一,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在走入工作崗位之後,並不一定會比一個比他學歷低,但工作時間比他長的人表現更好。因為知識和應用之間還需要實踐來銜接

第二,人的性格千變萬化,每一個家庭也情況各異,教育理論與方法也多種多樣,而且還在不斷更新。到底學什麼?怎麼學?恐怕還沒開始學就已經讓人很頭大了。

因此,持證上崗做父母不但操作上不現實,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真正有效的方法應該是:用成長型的思維看待自己與孩子的關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與他們共同進步。

我並不是說讀書學習全無用處,我只是覺得把理論學習和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見招拆招效果更好。而且,父母也不必把學習這件事看得過於嚴肅,它常常就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比如我們通過看劇、看電影就能得到不少啟發。前一陣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電影《少年的你》都讓很多家長感觸頗深,同時也反思了自己。

至於看書,也不一定只侷限於字書。繪本一直被譽為是幫助孩子們瞭解世界、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但常常有一些優秀的繪本在具備這個功能的同時,還能夠對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啟發性。

《艾特熊和賽娜鼠》就是這樣的一套書。

和孩子共讀繪本《艾特熊和塞娜鼠》,收穫快樂,更收穫各自的成長

本書的作者嘉貝麗·文生來自比利時,她原本是一個專業畫家,直到過了50歲才開始創作繪本,卻因為《艾特熊和賽娜鼠》系列書籍的第一個故事《西蒙不見了》就一舉成功。之後,這套繪本獲獎無數。

但嘉貝麗不為所動。她做事低調,極少接受採訪,依然全心專注於自己的創作世界近20年,直到去世。

嘉貝麗沒有孩子,甚至一生獨身。但她喜歡和孩子相處,所以《艾特熊和賽娜鼠》的故事基本上都是以真實的故事為原型,其中有一些就來自於她和侄女的親身經歷。

嘉貝麗說:“我喜歡發自內心的本能。我最愛為小朋友畫故事。”

也許正是因為作家擁有純淨淡然的內心以及對繪本的熱愛,才讓她筆下的故事如此溫暖動人、啟迪人心,充滿了各種可被解讀的可能性。


和孩子共讀繪本《艾特熊和塞娜鼠》,收穫快樂,更收穫各自的成長

下面咱們就以《街頭音樂家》這個故事為主來試著解讀一下,看看這套繪本到底能為成人與孩子的相處提供哪些有趣的啟發。

故事很簡單:

艾特熊發現閣樓的屋頂漏雨了,但沒錢修補,他冥思苦想也沒結果。

沒想到小小賽娜鼠卻找到了辦法,還讓兩人一起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

但小故事當中卻有大深意——

一,別把孩子養成公主或王子,讓他參與到日常生活中來

父母通常覺得孩子太小,沒必要讓他們參與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工作,並誤以為這樣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可是,一個從小就“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怎麼可能突然有一天就懂得承擔家庭責任呢?

故事裡的艾特想了很久,也沒有好法子,於是就鬱悶地去睡覺了。

賽娜鼠可睡不著——她翻箱倒櫃找出了艾特熊的小提琴,並鼓勵他練習。艾特熊漸漸找到了感覺,表演得有模有樣。

最後兩個人說好了第二天去街頭賣藝賺錢。

賽娜鼠作為被艾特熊領養的小朋友,為什麼會如此關心家裡的事情呢?這是因為艾特熊總是讓塞娜鼠和他一起做事。比如,在本輯繪本中的第1個故事《約瑟芬阿姨的臥室》當中,在給約瑟芬佈置房間時,賽娜鼠始終和和艾特熊在一起,她全程參與了整個事件,不僅幹活,還提建議。比如打掃房間、尋找可用資源等等。

有人可能會說:淨瞎鬧,一個小孩子能幹什麼呀,還不是添亂?!

是的,孩子可能無法登高刷牆,但至少可以清除牆上的小汙點;他可能搬不動傢俱,但至少可以擦擦桌子;只要家長用心,總能為孩子分配一些簡單的、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

這樣安排的主要目的,與其說是要讓孩子成為家庭的幫手,不如說是為了培養孩子作為家庭中的一員,所應該具備的參與感和責任感

和孩子共讀繪本《艾特熊和塞娜鼠》,收穫快樂,更收穫各自的成長

二、別把孩子關在溫室裡,讓他去體驗做事的辛苦和快樂

在賽娜鼠的鼓勵下,兩人精心打扮一番走上了街頭。可是艾特熊完全沒了頭一晚在家練習時的藝術家風範。他告訴賽娜,當眾演奏讓他感到害怕。賽娜鼠就讓他閉起眼睛,情況果然好了很多。可惜的是一天下來,他們一分錢也沒賺到。

艾特熊癱坐在家裡很失望,他說自己的小提琴算是徹底廢了。但塞娜沒放棄,她跳上床唱了一曲。艾特熊沒想到小賽娜的歌聲如此動聽。於是他們打算第二天再去嘗試一下,這次是艾特熊伴奏,賽娜唱歌。

第二天,兩個人又雄赳赳地來到大街上。可當艾特熊的琴聲響起時,賽娜鼠卻在一旁瑟瑟發抖,她說:我害怕……

在這段故事裡小賽娜的表現太過自然真切了,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都會心中暗笑。因為類似的事情在我們身邊也經常發生:當我們看著別人做事兒的時候,特別樂於指手畫腳,可是真到自己一動手才發現:事情哪像想象得那麼簡單呀,你做的比別人差多了!

所以,生活中記得讓孩子多動手、多參與,這能夠讓他們不再害怕失敗,培養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會讓他們懂得如何更好地去理解別人、善待別人。

很多家長怕孩子受傷,就把所有的困難和風險都屏蔽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溫室的花朵難敵長夜裡的暴風。有選擇地讓孩子去應對一些事情,反而能讓他們更茁壯地成長。體驗過生活中艱難的孩子更懂得惜福。

和孩子共讀繪本《艾特熊和塞娜鼠》,收穫快樂,更收穫各自的成長

三、別隻想著給孩子施壓,最重要的是教會他享受當下

艾特熊讓緊張的小賽娜閉上眼睛,賽娜驚覺:這不正是頭天自己教給艾特熊的法寶嗎,竟然一著忙,全忘了!於是它閉上眼睛,歌聲很快就吸引來了不少的觀眾,大朋友、小朋友紛紛向他們投來了紙幣和硬幣——

回家以後一數,好傢伙,他們賺了那~麼多錢!


兩個人於是跑到超市買回來各種好吃的,還互贈了禮物。晚上他們在燭光下吃著美味的食物,還不忘開瓶酒來慶祝。


直到臨睡前,賽納鼠才突然問艾特熊:我們的錢差不多都花光了,房子怎麼辦呢?

艾特熊說:啊……,那就只好下次再說了。(看這反應,賽娜鼠要不問,他都忘了!哈哈)


畫面裡桌上杯盤狼藉,兩個人卻手舞足蹈地去睡覺啦~

和孩子共讀繪本《艾特熊和塞娜鼠》,收穫快樂,更收穫各自的成長

現在的人們特別喜歡追問人活著究竟是為什麼。因為當我們已經擁有了豐富的物質,哪怕是通過努力獲得了成功之後,卻依然無法驅散內心的迷惘和惶惑,有些人甚至感覺失去了目標,比之前還要無措。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漸漸意識到,不無謂地悔恨過去和擔心未來,過好當下才是生活的真諦。但道理都懂,想做到卻太難。

可你有沒有發現,當自己和孩子們在一起時,常常能變得專注而快樂。

我曾經在如何減壓的建議當中,看到有一條赫然寫著:

每週和小孩子玩耍半小時。

可見與孩子相處,很容易讓我們重回簡單,並且全然的放鬆自己。所以,請珍惜每次和孩子相處的時光。當你們正沉浸在快樂之中的時候,不要做那個提醒孩子“要去寫作業”、“該去睡覺了”的“掃興大王”,有時候稍微任性一點,不但能共同築造一段美好時光,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教會了自己和孩子如何享受當下。這將是孩子成人後一項非常寶貴的生存技能。

與其讓孩子長大以後才明白這個道理,再去改變,哪有你從小就去影響和培養來得順暢和舒服呢?

也許你會說,連我自己都做不好“享受當下”。如果真是這樣,就更要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培養了呀~

和孩子共讀繪本《艾特熊和塞娜鼠》,收穫快樂,更收穫各自的成長

好了,這就是我通過《艾特熊和塞娜鼠》當中的《街頭藝術家》所解讀出來的內容。

世界文豪莎士比亞曾經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放在經典之作當中,是顛覆不破的真理。

《艾特熊和塞娜鼠》系列繪本自從1981年第一個故事誕生以來,就一直風靡全球、經久不衰,正是因為它以簡單的故事承載了豐富的內涵。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讀者,收穫都會有所不同。

哪怕只是《街頭藝術家》這一個故事,如果換作你和你的孩子,也一定會發現不同的角度、內容和樂趣!

所以,真誠地邀請你也來讀一讀這套繪本吧。相信我,無論大朋友、小朋友,我們都會有所得,有所樂噠……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