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造反失败后,康熙想将他全家上百口满门抄斩, 不料却漏掉了一人,这个人是谁?最后怎么样了?

钝拙缘己G


三藩之乱吴三桂是首乱,罪大恶极,康熙自然不会轻饶他,吴三桂长子额驸吴应熊及诸子全部被处死,留在北京的吴三桂家人无一幸免。吴三桂病死后,即位的太孙吴世璠自杀,而吴三桂次子吴世麒则逃过清朝的搜捕不知所踪。




吴三桂在云南联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起兵造反,清廷震动,康熙盛怒之下,将留在北京的吴三桂长子吴应熊及长孙吴世霖全部处死。吴应熊是和硕恪纯长公主(《鹿鼎记》中的建宁公主,清太宗皇太极第十四女)的丈夫 ,公主在痛失丈夫儿子之后,康熙命将公主及幼子幽禁在宫中,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乱平定,公主所出两名幼子既额驸其他庶子被全部处死。



不过,吴三桂久镇云南,长子吴应熊只是作为人质留居北京。因此三藩之乱爆发后,康熙毫不留情的就将吴应熊及诸子,不分长幼全部处死,吴应熊长子吴世璠虽早在吴三桂发动叛乱之前就被秘密送出北京,但他在吴三桂病死后不过三年,也于昆明自刎而死,吴应熊也就此绝嗣。不过,史载吴三桂除了长子吴应熊,还有次子吴应麒和几个幼子,其中次子吴应麒后来成功逃脱了清廷的捕杀。



吴三桂的次子吴应麒长期跟随在他身边,三藩之乱时,吴应麒率马宝等将领转战广西、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病死后,皇太孙吴世璠(吴应熊长子)在贵阳即吴周帝位,吴应麒随同侄儿吴世璠退守昆明。此后,吴应麒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无所踪迹,包括《东华录》、《清史稿》等史料再也没有关于吴应麒的记录。吴应麒是死是活也就无从说起。

可以肯定的是,吴应麒成功的逃脱了清朝的搜捕,要不然他的生死在史料中不可能没有任何记录,这说明吴三桂虽然罪大恶极,但是他并没有绝嗣,吴氏后人虽湮没于民间被迫隐姓埋名,但必有重见天日的时候。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人们终于在贵族省岑巩县马家寨发现了吴三桂后裔,世居在这里的吴氏家族正是几百年前为躲避清廷搜捕追杀的吴三桂后裔。根据专家考证,当时跟随吴世璠返回昆明的吴应麒,自知吴周王朝大限将至,在昆明城被清军重重包围前,偷偷护送陈圆圆等人躲避到滇黔交界地带,最后落脚于岑巩县安身隐藏。而吴三桂的遗体,也被大将马宝从湖南衡州(今衡阳)秘密运到黔东南,安葬于马家寨。至此吴应麒带着幸存的吴氏族人,在岑巩县的深山老林里过着隐姓埋名的山野生活,一直到几百年后才被人们发现他们吴三桂后人的身份。


大国布衣


在这里我要阐明一点,康熙在将吴三桂全家满门抄斩时,不是漏掉了一人只是没有找到那个人的踪迹而已。按理说这应该算是他自己逃走的,而不是被人遗忘以至于存活下来的。而这个人就是吴三桂的次子吴应麒,后改名为吴启华。反叛失败以后,他隐姓埋名,带着自己家族存活的一部分人和陈圆圆归隐山林,保住了吴家的血脉。至于详细内容具体是什么,就听我一一向大家道来。

(吴应麒剧照)

先从“三藩之乱”吴三桂造反一事开始吧!早在吴三桂在云南成藩当王时,清政府就开始有所警觉了,身为一个臣子,吴三桂却对云南有绝对的管理权利,这就相当于地方上的土皇帝,况且他还有自己的队伍,兵力雄厚,以前又对明主忠心耿耿,这不得不让清政府产生怀疑。


而吴三桂虽在平定西南后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但却不知道收敛自己的势力,清政府也开始了削弱吴三桂势力的计划。4年时间,清廷先是收缴了他的平西大将军印信,后又剥夺他的司法特权,这样再次加深了吴三桂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康熙十二年,康熙趁着镇守广东的平南王想要辞官回乡,便也向其他藩王提出收藩命令,于是吴三桂便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起兵造反。其实不管清政府是否收藩,吴三桂都不会老老实实的呆在云南,他可以因为野心,利益背叛明朝,也当然可以为此反抗清朝。


三藩之乱的结局基本上是以吴三桂的死告终的。康熙十七年吴三桂病逝于衡阳,其孙子吴世璠继承大统,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挣扎。最终在康熙20年城破人亡。他的儿子吴世璠,于清军到来之前自刎。

至此,以吴三桂为首的叛乱就此告终。在这次叛乱之中吴氏家族的人基本上都被杀害了。

先是吴三桂长子吴应熊及其儿子,其实多尔衮早就看出吴三桂有反心,就未雨绸缪把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圈起来,做媒让吴应熊和建宁公主政治联姻,吴应熊成为"和硕额驸"留在京城当人质。



面对吴三桂的反叛吴应熊将康熙要削藩的机密告诉给来京接他的吴三桂,但却拒绝随从吴三桂而去,他只是将自己的嫡长子吴世璠送回,因此当吴三桂真的反叛的时候,吴应熊和其次子就被理算当然的杀害了。据载,当朝廷听到吴三桂反叛的消息就把吴应熊和其儿子吴世琳投入大牢,绞死,其余幼子免死。

“吴应熊及其子吴世琳处绞,其余幼子俱免死入官”。


(吴世璠剧照)

又因为吴世璠及其吴三桂的旧部都于叛乱失败时要么被杀要么被抓,所以大部分人会以为吴氏家族早已绝迹,其实并不然。因为吴三桂还有一个名叫吴应麒的儿子活了下来。电视剧《龙珠传奇之无间道》中有过关于吴应麒的描述,不过却也只有几集,后面就基本没有他的戏份了,这大概就是因为他退隐山林,无人知晓了。电视剧自然不能太当真,但是关于吴氏家族后裔的问题历史学家也已经出来证实了。清史专家滕绍箴、李治亭等确认了在贵州岑巩马家寨发现的吴氏家族为吴三桂后裔。所以说以吴应麒为首的吴氏家族最后存活了下来,并且安稳的度过了百年之久。


(吴应麒)

其实当时兵败之时,吴应麒就早有准备或是已经料到了这个局面,于是便在在吴周王朝将要灭亡之时护送陈圆圆等人逃到了云贵交界地带,然后选择在岑巩县安身隐藏。而吴三桂遗体据说也被悄悄运到了黔东南并葬在岑巩马家寨。


小姐姐讲史


吴三桂三藩之乱失败后,康熙将吴三桂全家满门抄斩,连康熙的姑姑建宁公主与吴三桂之子吴应熊所生的儿子也全部处死。但还有一条漏网之鱼吴三桂的幼子吴启华。近年来,有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说是吴应麒(应期)在昆明城破后逃走,携带吴三桂遗体和陈圆圆,隐居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但史书记载吴应麒早在吴家内斗中被郭壮图处死。

去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的,应该是一位马姓和胡姓的臣子,他们带着吴三桂的幼子吴启华(不是原名)、吴三桂和张皇后的遗体。

1,吴应麒是吴三桂庶子,过继给了吴三桂的哥哥吴三凤。

吴应麒就是吴应期,是同一个人。

吴应麒是吴三桂与一位歌妓生的儿子,过继给了没有儿子的哥哥吴三凤。

1642年,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在锦州投降清军,吴三凤也在锦州就一起投降清军了。

吴三桂就把吴应麒带到自己身边养。

1644年,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在一片石大败李自成。李自成大怒,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和弟弟吴三辅等人全部杀死。这是吴三桂的第一次家难。

不久,李自成、刘宗敏仓皇撤出北京,将掳掠的人口和辎重抛弃在路上,以迟滞吴三桂和清军。吴三桂在乱军中重新找到陈圆圆。

2,吴三桂的三藩之乱引发第二次家难

吴三桂在三藩之乱时,他的嫡子吴应熊和孙子吴世霖被康熙处死。

3,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在昆明兵败自杀

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后不久就死了,众将决定请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前来衡州奔丧,并继承皇位。

吴国贵等人提出:宜滇不顾,北向以争天下。

如果龟缩回云贵只有死路一条。

而留守云南的郭壮图为了自己的私利,反对吴世璠去衡州继承皇位。最后双方妥协,吴世璠去贵阳继承皇位。

因为吴周放弃了湖南要地,很快军心涣散,兵败如山倒。

吴周快要灭亡了,还在搞内斗。

吴应麒是吴氏集团中的一个核心人物,开始他在岳阳对抗南下的清军,双方处于僵持状态。后来,吴应麒从湖南逃到贵州,再逃云南。因为喝醉酒,吴应麒大发牢骚,痛骂撺掇吴三桂反清的方光琛。

郭壮图怀疑吴应麒要篡位,就把吴应麒和他的两个儿子吴世琚和吴世珵一并处死了。

很快清军就包围了昆明。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吴世璠在昆明自杀,死时才十六岁。

4,吴三桂的幼子吴启华逃往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

吴三桂在没有造反前,就在昆明建立上千人的后宫,除了张皇后、陈圆圆外,还有大量的妃子。

这些妃子给吴三桂生了几个幼子,历史上没有记录名字。

清军逼近昆明后,吴世璠就和郭壮图安排了心腹马某和胡某,带着吴三桂的幼子吴启华和吴三桂张皇后的遗体逃亡。

史书记载:大兵逼云南,世璠潜易祖柩,自郭壮图数人而外不预也。

马某就带着吴启华到了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现在马家寨的人大部分姓吴,很有可能是吴三桂的后代。

号称陈圆圆墓碑于1983年出土,正面刻字:“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右上方刻一行字:“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

很多砖家根据这些字考证为陈圆圆,我看是牵强附会,很有可能是吴启华的生母聂氏,是吴三桂的一个妃子。

现在都是文化乱搭台,陈圆圆的名声多大啊,引来经济好唱戏。

还有吴三桂的墓碑“受皇恩颐养一次八十五岁吴公号硕甫墓”。石碑右侧,刻有“雍正元年岁次癸卯季春月廿七榖旦”。

吴三桂有一个号叫硕甫。

但吴三桂只活了67岁,并且一般墓碑上也不会写岁数。我估计是康熙三十六年把吴三桂遗体埋葬在此,从吴三桂的出生年算起,到埋葬时间共85年。

这个墓有可能是吴三桂和张皇后的合葬墓。只是有可能。

5,大将马宝

网上说是马宝带着吴应麒、陈圆圆到了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也是不可能的。

马宝原来是李自成的部下。李自成入北京时,马宝是老营副营总。

1645年,李自成死后,马宝拥护永历帝,封安定伯。

永历帝兵败后,马宝无奈投降吴三桂。

康熙二十年,马宝在云南乌木山大败,为保存子孙,向清军出降,九月在北京被凌迟处死。

马宝的五个儿子都逃走并活了下来,但没有一个是在岑巩县的。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曾经他被骂为大汉奸,是大汉民族之耻辱,是他引清军入关,导致300年中原遭受满族奴役。也有人称他是英雄,平西川,创佳绩,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也是中国之福将也。后来吴三桂因不满康熙大帝削藩而反,最终落得个满门抄斩的悲惨结局。<strong>

吴三桂既然造反,那他就一定想过失败,他肯定会想会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而当时康熙将他满门抄斩之时,果真漏掉一人,这一人是谁?他后来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这还得从吴三桂的发家史说起。

吴三桂作为山海关统领,负责抵御东北清人的入侵。而明末时期中原混乱,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一路北上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被迫上吊自杀。而吴三桂也想过和李自成搞好关系,投降李自成。

可没想到李自成杀入北京之后,就将吴三桂的老家,抄了个底朝天。他手下的将领刘宗敏还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这可让吴三桂愤怒之极,一怒之下便放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但其实当时吴三桂和清人说好,是扶持崇祯太子登基,可没想到清人已入北京之后马上变了卦,吴三桂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来。本来还是正义之举一下变成了卖国贼了。又是一个女人改变了中国历史。

当然清人知道吴三桂怎么想的。在后来的清军向南进攻之时整个中原,也只让吴三桂去清理大顺政权,而不让其去碰南明政权,就在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被完全剿灭之后。吴三桂,又面临一个处境,那就是在南明和清朝之间做一个选择,吴三桂又一次选择了清朝。之后他一马平川,以爱妾圆圆作为精神支柱,平李闯、定云南、驱永历,为大清统一中国立下赫赫战功,成就一代开府建藩,拥兵一方的平西王。

然而就在吴三桂前往云贵,当起了自己的土皇帝之时。清朝不会那么容易放他出去,为了防止他造反,就将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留在京城。并将多尔衮的女儿建宁长公主嫁给了吴应熊为妻。以驸马的身份封吴应熊为三等子爵,实则是让其在这里当人质罢了。

就在吴三桂打算过着自己逍遥快活的日子之时。他却遇上了年仅十几岁却胸怀大志的康熙帝。在其他两位藩王尚可喜耿精忠,都做样子申请削藩之时。60岁的吴三桂也只能跟着这个风,但没想到康熙帝居然直接同意了,决定下令削藩。

这下可把吴三桂给吓到了,削藩就代表着他再也没有了军权,没有自己的军队的他就成为了一支待宰的羔羊,康熙随时可以杀了。

那么吴三桂在造反之前就没有想过自己的儿子吗?

要知道在史书上记载,吴三桂就只有吴应熊这么一个儿子。其实不然,吴三桂曾经和一个歌妓生过一个儿子叫吴应麒。但吴三桂为了保持自己的名节,一直对外和吴应麒以叔侄相称,而实际上他们却是父子。吴应麒一直追随吴三桂四处征战,为吴三桂创下汗马功劳,非常有才能。

削藩命令的下达,吴应熊就知道自己的父亲必定会造反,他也知道自己脱身无望,于是暗中就派人将自己的长子吴世藩,秘密的送回。吴三桂看到自己的长孙回来,就知道自己儿子的意思,于是1673年吴三桂揭竿而起,发动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发生后,康熙帝不管建宁长公主的反抗,将吴应熊和其几个儿子全部处死,而只将建宁公主所生的两个幼女和其他庶子送入宫中幽禁。

一开始吴三桂打着“反清复明”的名号,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清人实力相当。可是,吴三桂人生中做过最错误的决定,便是在后来称帝了。这让百姓看清楚吴三桂不是真正的忠诚,而是一名乱臣贼子,由此三藩很快的就被康熙帝剿灭。

1678年吴三桂被杀,吴世藩在岳父郭壮图的支持之下,在贵阳即所谓大周皇帝位。1681年,清军攻入昆明,吴世藩自杀身亡。由于吴世藩尚且年幼,未曾留下子嗣,清军入昆之后将吴三桂所有的家族进行灭门抄斩。也包括在北京关押的吴应熊的庶子们,因此吴三桂的所有后代全部被杀。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在一开始我们讲到的,吴三桂一个不为人知的次子吴应麒。康熙帝杀了全家,却漏了一人,就是吴三桂的次子吴应麟。

那么这个吴应麒去了哪里呢?

原来在吴三桂死后,吴世藩和吴应麒曾经争夺地位,但是吴应麒却由于是自己低微的身份,在争夺帝位中失利。于是和另一名大将马宝在贵阳迎吴三桂灵柩于岑巩安葬,并且带着已经出家的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一起藏到了贵州马家寨,为了避免追杀,他还将名字改成了吴启华。

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次考古活动,发现了今天贵州的马家寨确实有一座吴门墓,而其中埋藏的女性,就是陈圆圆。如今生活在贵州的岑巩马家寨的吴家人,应该就是吴三桂的后代了。


无笔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最具争议的“领袖”人物,出身将门世家的他曾是明朝边关大将,却在明朝覆亡之际选择倒戈,最终他协助满清入关,成为知名“汉奸”

随后,因为撤藩而不满的吴三桂,又扯起反清复明的大旗,成为汉人眼中的救世主,随后吴三桂攻城拔寨,大有恢复河山的气势,兵锋也直指长江以北,惹得清朝统治者惶恐不已,都产生了撤回关外的想法。可是随着他称帝的消息传出,世人方才知道这个所谓的前朝大将,只是个唯利是图的人,最终年事已高的吴三桂在位仅5个月便去世,清朝实现反扑,将三藩之乱平定,吴三桂家族也惨遭屠戮

什么?漏掉了一个人?此人何在?现在尚有传人否?吴氏一族竟然延续下来了!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

这是关于吴三桂的定义,他既不是明末的爱国名将,也不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他的定义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政治军事家,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评价,是因为他先后降清又叛清,背叛明朝又借口反清复明。总之,反复无常的吴三桂,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差点毁掉了刚建立的清朝

吴三桂字长伯,是锦州总兵吴襄之子,而他有个非常出名的舅舅,袁崇焕手下第一名将祖大寿。可以说,当时辽东系的领袖在袁崇焕死后就是祖大寿,而作为祖大寿的外甥,吴三桂在崇祯时期,便官居辽东总兵,并封平西伯,负责镇守山海关。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明朝灭亡,此时的吴三桂手握重兵,不仅没有进京勤王,反而是考虑是否要投降李自成,而正是此时,发生了一个传为“千古佳话”的故事出现了

怒发冲冠为红颜——吴三桂的家人都在北京,其中包括他的爱妾陈圆圆,原本已经计划投降李自成对抗满清的吴三桂,在得知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将陈圆圆霸占之后,怒不可遏,随后转投多尔衮。得知此事的李自成也是愤怒不已,下令将吴三桂留在京城的一家全部杀死,并亲自带兵前往山海关对战吴三桂

吴三桂也是能打,山海关大战中,吴三桂率军大败李自成,因战功被封为平西王,此后吴三桂在清朝入关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将屠刀挥向了曾经自家的子民。顺治十六年,镇守云南的吴三桂奉命引兵入缅甸,逼迫缅甸王交出南明逃亡的永历帝,并于康熙元年在昆明杀害了南明永历帝。同年,吴三桂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撤藩之前,吴三桂就是云南的土皇帝,自然不能接受康熙的安排

康熙十二年,自以为羽翼丰满的玄烨下令撤藩。此时的吴三桂,早已过惯了土皇帝的生活,自然不接受这一安排,眼见康熙撤藩决心已定,他联合自己的老朋友也就是另外两藩,准备造反。除了陆地上的朋友,他还联系到了台湾那边,可以说是准备来个海陆并进,双管齐下

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并发布了征讨檄文,这一造反行为史称“三藩之乱”。一开始,吴三桂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进行造反,一时间遭受满清贵族统治的汉人是一呼百应,纷纷加入了吴三桂的队伍,加之吴三桂原本就是一代名将,统兵打仗的能力自然是一流水平,打的清朝守军是满地找牙,很快就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兵锋直指长江以北,一时间清朝统治者是人心惶惶。此时的康熙也后悔了,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只能硬着头皮去面对气势汹汹的吴三桂

也不知道吴三桂是因为年纪大了,还是皇帝梦作祟,他没有趁势北上一鼓作气,反而是停下了自己的脚步,选择在康熙十七年登基为帝,国号为大周,建都衡阳。这一行为,不仅打击了诸多汉族人民反抗清朝统治者的积极性,也标志着三藩之乱由全面进攻转为守势,并直至最后衰亡。此时的民众看清了吴三桂的嘴脸,他根本就不是想着恢复前朝,而只是为了自己!

或许真的是因为年纪大了 ,吴三桂已经没有精力再去想着一统全国,自知时日无多的他选择登基,或许也只是为了圆自己一个皇帝梦。最终,在位仅仅五个月的吴三桂在衡阳病逝,其孙吴世璠继位,却没有了吴三桂的那种一呼百应的号召力,造反军也由原先的铁板一块变成了散沙。三年后,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以失败而告终

谋逆之罪是要诛族的,吴三桂或许早就想到了自己的结局

深知一旦造反就没有回头路的吴三桂,自然知道失败的结果,所以他选择留一手。史书记载吴三桂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清宫剧中出现的吴应熊,而另一个儿子是吴应麒。至于吴应熊的结局,有点惨——作为政治的牺牲品,吴应熊早年就作为“人质”成为驸马,在北京生活,随着吴三桂的起兵,吴应熊最终也被处以绞刑;至于吴应麒,则在吴三桂起兵之后,率领马宝等将领转战贵州、广西、湖南、四川等地。可以说是跟吴三桂并不处于一条线上,而之所以这么做,或许就是吴三桂为了保留自己的一条血脉,以免落得个诛九族的下场,让老吴家断了香火

两条线作战的吴家父子,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却也最终以失败告终。吴三桂死后,其孙吴世璠继位并继续顽抗,吴应麒也随之退守。只是,最后清朝攻破的是昆明,抓捕的也是吴世璠一条线上的吴家人,至于吴应麒则消失不见了!难道说,自知势必兵败的吴三桂,早就安排好了这一计划,让吴应麒逃匿了?

对于吴应麒的下落,史书上再无记载,而后多年也没有任何的音讯表明,吴应麒仍尚在人间,对于一代枭雄吴三桂的子孙后代如今身在何方,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团。终于,在当代,也就是在吴三桂死后三百多年,有考古专家在一个叫做马家寨的小山村中,寻到了吴三桂后代的踪影。随着科考的进一步深入,最终专家确定了这一支族人,就是当年吴三桂的二子吴应麒的后代,并且也在此地发现了吴三桂爱妾陈圆圆的墓地

 一切尘埃落定,吴三桂并没有绝后。虽然康熙下令杀死了他的大儿子,并将其孙等百十口吴家人赶尽杀绝,但仍然有一支吴家后人,通过隐姓埋名藏匿深山而幸免于难

昔日的吴三桂征战沙场大杀四方,曾是明朝的肱骨重臣,也是清朝得力的爪牙,甚至说他都曾坐拥半壁江山,叱咤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也是让人唏嘘不已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吴三桂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头号大汉奸,他勾引清军入关给中华民族带领深重的灾难,导致几千万甚至上亿无辜同胞被清军屠杀,使中华文明倒退几百年。吴三桂还亲手屠杀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全家几百人,彻底灭亡了自己的祖国明朝。

吴三桂这样罪恶滔天的大汉奸,还有很多舔狗为他涂脂抹粉洗白,真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杀殉国,明朝灭亡。

吴三桂本来已经投降李自成并献出山海关,走到半路听说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霸占,于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不顾父亲吴襄与全家几十口人的生命投降清军。

吴三桂勾结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以后,1644年4月23日,李自成大怒,斩杀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于永平(今河北卢龙)城西范家庄,并将他的首级悬挂在高竿上示众,李自成回师京城后吴家三十八口惨遭灭门,但李自成没有舍得杀绝代佳人陈圆圆。



吴三桂勾结清军占领北京以后,在兵荒马乱之中居然找到了绝代佳人陈圆圆。

此后陈圆圆一直跟随吴三桂辗转征战。吴三桂平定云南后,陈圆圆进入了吴三桂的平西王府。

1673年十一月,吴三桂诛杀清朝的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起兵造反清朝。 1678年八月,吴三桂在衡州称大周皇帝五个月以后病死。

吴三桂发动的三藩之乱失败以后,其子孙都被逼自杀或被清军处斩,基本上落得了一个灭族的结局。

史书记载吴三桂只有吴应熊一个儿子。清朝为了笼络吴三桂,将多尔衮的女儿建宁长公主嫁给了吴应熊为妻。

不过,为了防止吴三桂造反,清朝以吴应熊驸马的身份,封吴应熊为三等子爵,并要求其长驻京城,实际上成为了清朝的人质。

吴三桂造反以前,吴应熊自知脱身无望,暗中派人将长子吴世璠秘密送回云南。

吴世璠回到云南以后,1673年,吴三桂孤注一掷造反清朝。 三藩之乱发生以后,清朝果断地将吴应熊以及吴应熊的几个儿子全部收押。

一年以后,吴应熊和次子吴世琳被清朝处死。吴应熊和建宁公主所生的另外两个幼子和其余庶子,暂时得到豁免,但是被送入宫廷幽禁。

1678年,66岁的吴三桂病死于衡州,反清形势急转直下。吴三桂死后,吴世璠在吴周二号人物、其岳父郭壮图的支持下,奔赴贵阳迎接吴三桂灵柩,并于贵阳即皇帝位。

自从吴三桂死去,周军心离散,战斗力逐渐削弱,在与清军战争中节节败退。

康熙帝命令展开总攻击,清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很快将周军打得一败涂地。

吴世璠被迫退回到昆明。大周内部实际上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状态,不同派别之间互相倾轧、明争暗斗。

郭壮图与手下大将密谋杀死了所有反对派主要人物。吴三桂的两个孙子吴世琚和吴世珵也被活活用绳子勒死。

1781年,清军攻入昆明,吴世璠与妻子郭皇后自杀身亡,宫中自杀的有100多人。

康熙命令封锁昆明城,仔细搜寻吴三桂的亲属,凡是找到的,就地立斩、绝不留情。

康熙帝命令挖开吴三桂坟墓,将其尸骨拉出墓穴,斩首示众并鞭打300下。

由于吴世璠死时只有十几岁,还未曾留下子嗣。而清军在攻入昆明以后,对吴三桂的其他兄弟子侄的后代也进行了赶尽杀绝,前后被杀者达几百人,吴三桂在云南的族系因此全部灭绝。

云南平定以后,为了永绝后患,康熙帝不顾建宁长公主求情,将幽禁中的吴应熊其余幼子全部处斩。

因此,到这个时候,吴三桂直系后代已经无一幸免。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对于吴三桂的子孙,康熙帝还是放过了一个漏网之鱼。那就是吴三桂的次子吴应麒。

当时,吴三桂担心自己死后、陈圆圆在宫中会受到迫害,所以,命令儿子吴应麒秘密把陈圆圆送到云南和贵州交界的山区里去。

吴应麒偷偷带着陈圆圆来到云南、贵州交界的山区里。眼见荒山野外实在艰险,吴应麒料想如果丢下陈圆圆一个人,那么她就是死路一条。再说皇位已经传给吴世璠了,自己也没有登上皇位的可能,而且还有可能受到郭壮图等人的迫害。

想到这些,吴应麒当机立断,决定留下来,帮助陈圆圆维持生计。

吴应麒与陈圆圆一起留在山里。 为了掩人耳目,把两人居住的小村子叫做马家寨。

吴应麒在马家寨娶妻生子、繁衍后代。直到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66岁的陈圆圆寿终正寝。

现在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狮子山上就有一座墓碑,据说就是陈圆圆的安葬之所。 吴应麒的子孙一直生活在马家寨。村庄名字叫做马家寨,实际上居住在村子里的人家全部姓吴,就是吴三桂儿子吴应麒的后代。


厚德载物49847


逃脱的是吴三桂的儿子吴应麒。

清廷关于吴氏家族斩尽杀绝的圣旨,通令全国。吴氏家族中有头有脸的人物的结局,一一都有记录交代。唯吴应麒就此消失踪迹。

吴应麒化名吴启华入思州龙鳌里隐居。吴氏家族自知大势已去,唯恐兵败后遭受灭门之灾,为保佑吴氏一脉香火,吴应麒改换名字,带上侄子,和陈圆圆一起,潜身于比云南更为偏僻闭塞的龙鳌里来避难求生。

最终他们的目的也确实达到了,保留了吴家的一脉,只不过权势不再。



笑谈古今趣史


吴三桂,明末镇守辽东抗击满清的著名大明将领。可惜,在大明灭亡之时,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从此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如果吴三桂当时肯舍了陈圆圆,暂且忍辱负重,投靠李自成,不但可以保家人的安全,其后还可以再辗转投奔南明政权,继续抗清。吴三桂如果抗清战死,那此时吴三桂的声名,恐怕不会低于宋朝抗金的大英雄岳飞。

可惜呀,吴三桂降清了,而且降清之后,比在大明时更加的卖力。他作为清军前驱,率军追击李自成、张献忠余部。然后,吴三桂又同多铎进攻云南、贵州,剿灭了南明政权最后的根据地,将永历皇帝逼入了缅甸。

吴三桂不依不饶,又率兵追入了缅甸,迫使缅王交出了永历皇帝。他将永历帝带回昆明后,用弓弦缢死了永历皇帝。

吴三桂亲手结束了南明政权,他的大汉奸罪名从此是板上钉钉,永远无法洗脱了。

吴三桂靠抓到了永历皇帝,剿灭了南明政权,受到了康熙的嘉奖,在康熙元年晋封为了平西亲王。亲王,这在大清朝,可是只有皇帝的亲兄弟,或者儿子才能享受到的超品爵位呀。

不过呢,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康熙十二年,小皇帝玄烨脑袋发热,开始削藩。吴三桂一看,这不行呀,才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举兵造反,并自称周王,拉开了“三藩之乱”的大幕。

吴三桂很快占领了云贵,攻取了湖南大部分郡县。吴三桂本想让清廷割地,和康熙和谈,被康熙严词拒绝。

到了康熙十三年,即吴三桂起兵的第二年,两方开始陷入僵持。康熙十四年,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和其孙吴世霖被康熙绞死。康熙十六年,其他响应起义的藩王、将领纷纷投降清军,吴三桂失去外援。

康熙十七年三月,吴三桂为了振奋军心,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为周,史称吴周。同年八月,吴三桂在长沙病死。吴三桂的女婿郭壮图拥立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继位。

吴世璠退守贵阳,清军多路大军进攻。吴世璠不敌,在康熙十九年十月逃回昆明。

康熙二十年,清军三路大军分别从蜀、黔、桂三路入滇。吴世璠急令夏国相、胡国柱、马宝等将领阻击清军,最终决战于昆明城下。两军殊死拼杀,相持数月,到了十月中旬,城内粮食不继,吴周将领大臣纷纷投降,昆明城破。

吴周守将胡国柱阵亡,郭壮图自杀,吴世璠自刎,吴世璠妻子自缢。吴世璠的首级,及吴周将领夏国相、马宝等人被送往北京。马宝等人后来在北京被磔杀。这时,吴家人基本上死伤殆尽,其将领大臣也是被杀的被杀,投降的投降。从此之后,历史上再无吴家后人的记载。

惹出这么多事情的关键人物陈圆圆,自从吴三桂降清之后,正史中就没了记载。在野史稗记中,有说吴三桂在乱军之中找到了陈圆圆一说,但是关于陈圆圆的结局,却有多个版本。

第一种说法,陈圆圆年老色衰,做了道士终老。

第二种说法,云南城破之时,陈圆圆投湖自尽,或者随吴氏内眷一同自缢而死。

第三种说法,云南城破之时,大将马宝护送陈圆圆及其儿子吴应麟,躲避到了云贵交接处的岑巩县马家寨安身。据公开报道,说在那里还发现了陈圆圆、马宝等人的坟墓。

不过呢,第三种说法,跟《清史稿》的记载有明显的冲突。马宝在云南城破之时,被俘送往北京处死了。而吴应麟,在跟随吴世璠逃回昆明后,确实没了后续记载。

也许,吴应麟真的逃了出来吧。在民间传说中,说是吴应麟更名为了吴启华,隐居于马家寨,并在那里繁衍生息了下来。


奕天读历史


枭雄吴三桂。


1、吴三桂其人。

吴三桂,字长伯,辽宁绥中人,锦州总兵吴襄之子,可谓是出身名门。将门出虎子,他也成为明末清初著名的军事将领。提到吴三桂,我们自然会想起“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历史典故,的确,陈圆圆的一个大美女,自古美女配英雄,吴三桂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大英雄,所以,自己的女人被别人抢夺,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他这一怒可不得了,直接把清军引入中原,让华夏大地被满族人统治了三百多年。



2、满门抄斩。

吴三桂刚开始是倾向于和李自成和解的,但是爱妻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抢走后,他发誓要报仇,所以就秘密联系上了努尔哈赤,吴三桂其实是被满族人欺骗了,因为当时他们私底下有一个协议,就是把满族人引入中原后,重新扶持崇祯皇帝统治天下,也就是要把崇祯作为一个傀儡,然后把持朝政,但是努尔哈赤到了中原后,改变了主意,或许压根他就是在欺骗吴三桂。要说这个吴三桂也是命苦,因为他遇到了罕见精明的康熙皇帝,他想过自己的幸福生活,但是康熙不答应,于是就有了平定三番,为了要挟吴三桂,康熙把他的儿子吴应熊留在了京城,在吴三桂造反后,康熙毫不留情对吴三桂家族进行了满门抄斩,但是,精明的康熙忽略了吴三桂还有一个儿子,就是一直和吴三桂以叔侄相称的吴应麒,吴应麟是吴三桂和一个歌妓生的,康熙皇帝忽略了这个人,事实上为吴三桂留下了血脉,在吴三桂被满门抄斩后,漏网的吴应麟带着早已出家的陈圆圆一起躲藏到了偏远的贵州马家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次考古活动,发现了今天贵州的马家寨确实有一座吴门墓,而其中埋藏的女性,就是陈圆圆,直接证明了这段历史的真实性。



智者说历史


康熙自1673年开始撤藩,直到1681年才彻底结束,整整持续了8年之久。

康熙为何撤藩呢?

因为蛋糕就这么大,康熙只想自己一个人吃,不想别人参与,甚至别人看一眼他都觉得不爽。


这些藩王,都是曾经的开国元勋,立下了赫赫战功,没有他们,大清不会这么快扫平天下,没有他们,大清还在东北啃雪呢!

但藩王有兵,有枪,有粮食,有钱,而且还是汉人,康熙如坐针毡,寝食难安,他担心藩王造反,就算现在不造反,难保以后不造反,就算藩王不造反,难保藩王的子孙后代不造反。

要一劳永逸地解决此事,只有两个字—撤藩。

当初吴三桂引清入关,是顶着大汉奸的骂名的,后来,大清统一天下,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吴三桂总体还算满意,彩云之南,山美水美,天高皇帝远,舒舒服服的,是安享晚年的好地方。

可吴三桂没过几天安生日子,康熙就突然宣布撤藩了,吴三桂当然一百个不愿意了,云南是他打下来的,没有他,大清根本入不了关,他是清朝的大功臣。康熙如此对待开国功臣,太不讲究了!


吴三桂当然明白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他担心一旦交出军队,交出权力,他就真的一无所有了 ,那时候还不得任由康熙消遣啊!

吴三桂犹豫不决,问部下的意见,部下群情激昂,炸开了锅,大家意见出奇的一致,都说反了算了,再打个十年八年又如何!

此时的吴三桂,半截身子都入土了,深思熟虑之下,决定赌上一把,打赢了做皇帝,打输了大不了逃到缅甸。

吴三桂杀了云南巡抚朱国治,打出了“兴明讨虏”的旗号,还恢复了汉服,统一了军装,全部白衣白甲,就连军旗都是白色的,说要替死去了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报仇雪恨!

这就啪啪打脸了!当年正是吴三桂带着几十万大军,把永历帝追的无处躲藏,也是他亲手勒死了朱由榔,现在倒猫死耗子假慈悲了,可笑至极也。


所以,吴三桂这招并不灵,聪明人早就看透了吴三桂,“反清”是真,“复明”是假,真实目的无非是自己当皇帝。

百姓心想,当年反清复明势头这么猛,还不是被无情地扼杀了吗,你吴三桂又能掀起什么浪花,何况,我现在有吃有喝的,才不跟你干杀头的买卖呢!

老百姓但凡有口吃的,就很少造反。没有群众的支持,吴三桂大军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早晚会枯竭而死的。

吴三桂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1678年3月,吴三桂宣布称帝,国号周,此时他67岁,病入膏肓了,属于过一把瘾就死类型的,5个月后,吴三桂在忧愤之中死去。

接着,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继位。有人觉得奇怪,为何不是儿子继位,而是孙子呢?

因为儿子被杀了!


吴三桂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吴应熊,二儿子吴应麟。当年,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多尔衮担心吴三桂耍花样,就把建宁公主嫁给了吴应熊,并将他留在了北京,当做人质。

吴三桂反清前夕,曾经派使者秘密前往北京,准备接吴应熊回昆明,但被他拒绝了,使者带出了吴应熊的大儿子吴世璠。后来,吴应熊和次子吴世琳均遭康熙杀害。

吴三桂死后,孙子吴世璠继位之后不到两年,清军击败吴军,攻入昆明,吴世璠服毒自尽,吴三桂一家老幼数百口人尽数被杀,吴三桂的坟墓被掘开,惨遭戮尸。

有人或许疑问,吴三桂的二儿子吴应麟哪里去了呢?


有人说,吴应麟死于昆明保卫战,还有人说吴应麟逃跑了,而且还带着父亲的爱妾陈圆圆一起逃的,最后逃到了贵州东部的马家寨,并在那安家落户了。

现在,马家寨有一千多口人了,全村人都姓吴,没有一个外姓,有人还发现了吴应麟和陈圆圆的坟墓,不知是真是假。

如果,吴应麟和陈圆圆真的在一起了,给老吴家留下了余脉,吴三桂倘若泉下有知,或许会苦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