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笼罩下的焦虑如何缓解?

狂野868


由于起初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认识不足,控制手段不力,结果导致全国乃至全球性扩散,影响了人们的春节团聚,大家都在居家隔离乃至恐惧中生活,有些家庭笼罩在疾病的痛苦和悲痛中。随着春节的结束,其对许多行业、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现出来。特别是酒店、餐饮、旅游、文娱、教育、交通等影响直接而巨大;对于其它类型的企业也带来了烦恼。不生产经营,企业无法生存,员工生活受影响;开工又担心新型冠状病毒扩散,给家庭、企业、国家添负担。

尽管新冠病毒危害性大,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可能要注意另外一个问题,即过度恐惧导致的心身疾病,生产经营停滞,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从传染病专家的观点来看,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强,但是只要加强防护,仍然可控;此外,该病毒的致死率相对于SARS(10%),中东呼吸综合症(35%),钟南山院士估计在2-3%左右。许多人经过隔离、消毒、透气,以及增加自身抵抗力,都得到了恢复。

因此,对新冠病毒的防护要有一个合适的度,不重视防护和诊疗是问题,而过于夸大其风险也是不理性的。我们可以通过出门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地方、经常通风和消毒,以及适度的锻炼等措施,增强防护,防患于未然以消除恐惧;第二,多交流一些正能量,看看康复的人和治愈率数据,减少恐惧;第三,改变生活和工作方式,进行远程办公和交流,也可以做到工作和健康平衡。有些公司居家办公,互联网教学和沟通,盒饭就餐,工作场所测温,教授防护TIPS,实施电梯防护管理,都是有启发性的管理措施。


汉唐方略


新型肺炎笼罩下的焦虑如何缓解?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凶猛,很多人被感染,让一些人出现了恐慌、焦虑情绪,尤其是原来就有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的心理疾病患者,更加焦虑,其中,疑病和洁癖的最为明显。

缓解焦虑,力争在正常的生活状态,首先对疫情有一个大概了解,虽然传播很快,但也是有规律的,按照一些专家,如钟南山、童朝晖、李兰娟等人的建议,尽量不出门,出门戴好防护,按要求消毒,一般不会被感染。

了解一下免疫力好的人,就是被感染,康复的概率极大,所以要学会健康养生,从生活规律,饮食结构等方面,尽量提升自己的免疫力。

对于本来就有心理疾病的人,即便没有和感染者有接触,也可能有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一般都是焦虑的躯体症状,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调整。

了解了本质,用正确的方法应对,焦虑就会降低下来。


霍体清


  推荐大家进行平缓呼吸法和挑战引发焦虑的念头来进行调节

平缓呼吸法平缓呼吸法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深呼吸有些难,但多试几次就能够掌握。

  第一步:通过鼻腔快而深地吸气到肺的最底部,同时慢慢从1数到3。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地把空气吸到身体最深处。把手放在腹部,感受你吸气时腹部的隆起。

  第二步:屏住呼吸,慢慢地从1数到6。

  第三步:通过鼻腔,缓缓呼气,同时慢慢数到6-9如果需要更多时间,就数更久

  第四步:确定已经完全呼出气体后,再正常节律呼吸两次。

  重复上述步骤,每次练习3-5分钟。

挑战引发焦虑的念头

  第一步:区分自己担心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还是“不可解决的”。多关注那些你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我会得病吗?”是无解的,而“我可以预防吗?”是可以解决的。

  第二步:问自己:你担心的问题是积极存在的吗?它发生的机率大吗?如你离开疫区越远,相对而言,你感染的几率就越低。

  第三步:如果它很可能发生,我可以做什么应对它?比如学习武汉协和医院发布的自检方式,学习国家官方发布的居家隔离指引,使用可靠的义诊服务等。


  关于缓解焦虑,您如有不同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怡嘉人


2020年,除夕夜,各地医护人员从北京、上海、四川、广东出发,驰援武汉。

有网友称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生活充满了希望,感觉很暖心。

可也有人担心“连医生护士都被感染了,是不是情况很糟糕?”

在各种信息的冲击下,人们难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出现“恐慌性就医”的情况。

一旦头疼脑热、咳嗽流鼻涕,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新型肺炎。如果有发烧的情况,那会更担忧。甚至有人在网上搜索新型肺炎的症状,再对照自己的情况,自我鉴定,结果越看越担心。

如果你是非医护人员,不具备一定的医护知识,这么做只会让自己更恐慌。

1月25日长江日报就曾报道了一则新闻:

四十多岁的周先生,12月初出差回家,从汉口下车。自从听说华南海鲜市场出事后,就怀疑自己患病,每天反复测量体温。但他能吃能喝,体温也一直正常,却因为泡脚出现体温有些许升高则嚎啕大哭,怀疑自己患上了新型肺炎。

明明没有任何生理上的不适,却依然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且持续处在恐惧的情绪中。这种过分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某种躯体疾病的表现,在心理学上,称为“疑病症”。

1.不要助长恐惧情绪

这段时间,在很多社交软件中,都会出现一些看似离谱,却让人焦虑、恐慌的谣言:

钟南山院士被传染,XX市飞机撒消毒药水,甚至还有人发布视频称,武汉某医院尸体无人处理……

但这些谣言很快就被官方辟谣。

在这一次突发的疫情中,网上的消息真真假假,虚实难辨,甚至有人歪曲事实,散布谣言。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学会信息过滤,相信权威媒体的报道,而不要道听途说,增加自己焦虑、恐慌的情绪。

必要时可以先放下手机,不要每时每刻都在刷与新型肺炎有关的新闻,可以改成定时关注,避免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导致自己无法消化,而造成紧张、焦虑的状态。

2.合理的认知新型肺炎

洛夫克拉夫特曾说过这样的话:

人类最原始且最强烈的情绪就是恐惧,而最原始且最强烈的恐惧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在疾病面前也一样,这些未知和不确定性让每个人都感到害怕。

所幸的是,在科研人员的研究下,发现此次病毒性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并快速搞清其基因组序列,又快速分离病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新闻发布会中也提到:“人类对疫情的认知是有过程的。”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不聚会,不扎堆,非必要不出门,出门佩戴口罩,就能很好地防控新型肺炎。

如果你当前出现咳嗽、流鼻涕、发热等感冒或流感的症状,请先别恐慌。目前全国各地不少医院,针对新型肺炎,开展了网络问诊服务,可以先在线咨询。

如果非医护人员,或有医学背景的人,不建议直接在网上查询病症,进行自我诊断,因为目前已有其他非典型症状的病例。

1月24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研究组发现,咳嗽发热并非新型肺炎唯一首发症状,在诊治过程中还发现多个不典型病例:

  • 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
  •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
  • 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即便不幸染上新型肺炎,也不必过分担心。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称,对于大部分病情、症状较轻的患者来说2~4周可治愈。

因此,对于新型肺炎的病人而言,应该听从医嘱,好好休息,做好隔离防护的措施。过度的焦虑、担心、恐惧反而不利于病情好转,也会使自身免疫力下降。

若你是家属,应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并与医护人员了解清楚护理及其他注意事项。如果需隔离观察,也应该积极配合。

3.关注自己的负面情绪

在未知的疾病面前,恐惧和焦虑是人们最显著的情绪。

接踵而来的可能是内疚、自责、绝望、恐慌、愤怒、抑郁、攻击、压抑、委屈、孤独……

不管是武汉封城当天,有30万人离开,还是春节期间有500万人离开,这两个数字足让无数的人感到焦虑和恐慌。

因为这种恐慌,甚至出现了湖北人回乡信息被泄露,围堵鄂A私家车的情况。

可还有无数生活在武汉、湖北的人,为了让疫情不再扩散,没有回家。

在这些人当中,有封城后自愿护送医护人员上班的热心市民,有站在疫情前线的医护人员,还有在工地连夜赶工不计报酬,建设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工人……

在疫情面前,人人惶恐,这是一种正常且合理的情绪,可别让这种情绪,伤害到无辜的人。

在这次疫情中,有被确诊的患者,有被隔离的疑似病人;有生活的城市、乡镇、小区因出现确诊病人,而被暂时封锁的人;还有其他生活不受限制,需要自觉减少外出、聚会的普通人。

在这些人群中,有一部分人会把目前的形式、困境、问题归咎于自己。比如:

“如果当初我没有去华南海鲜市场,就不会……”

“如果我当初早点发现自己病了,就不会传染给别人了……”

“如果我当初不出门,不去那个聚会,就不会被隔离了……”

“如果我重视这个疫情,多买些口罩、酒精,就不会……”

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内归因”,如果盲目地将问题揽在自己身上,忽视了外部因素,很容易出现过度自责、抑郁、羞耻、委屈、绝望的负面情绪。而外归因的人,可能表现为愤怒、焦躁、恐慌,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不论你是哪种归因方式,应该先关注自己当下的情绪和感受,对于已经发生,无法弥补的事情,不必耿耿于怀。

一旦你开始重温那些让自己感到不安、焦虑、抑郁的事情,很容易让这个负面事情或情绪填满你的心智和大脑,出现噩梦、多梦的情况。

如果你处在这种情况,可以试一下冥想。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冥想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抑郁,减轻压力,是释放情绪的利器。

体验路径: 打开小睡眠APP-在顶部搜索框中-输入“圣地冥想”-即可找到对应音频

如果你觉得当前的情绪状态非常糟糕,在崩溃的边缘,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目前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已经开设了免费心理热线电话。(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027-85844666)

4.保证良好的睡眠

在新型肺炎疫情发展至今,医护人员为了规避交叉感染的风险,会让部分疑似病人居家治疗。

住在武汉盘龙城黄女士的母亲就属于这种情况。

在持续高烧、食欲变差、彻夜失眠的情况下,18日黄母被诊断为“疑似新型肺炎”,但因医院床位不足,只能居家治疗。

回家后,黄母在家安心休息。在睡眠质量得到改善后,黄母逐渐恢复了食欲,状态也比之前要好。黄女士在接受长江日报的记者采访时,提到“睡眠和营养非常重要”。

睡眠好能提高免疫力,这并非毫无依据。

发布在《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了一个叫做nemuri的调控睡眠的基因。这种基因在大脑中表达一种抗菌肽,平时在人体内表达较少;当它细菌、病毒被感染后,会提高睡眠时长和深度,并对抗感染,增加抵抗力和存活率。

换句话说,在人们生病后,人体为了抵抗感染,进而出现了睡眠增多的情况。这意味着疾病、免疫力、睡眠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因此,在生病时,保证良好的睡眠的确可能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加快病情好转。

但如果你身体健康,没有患上感冒、流感、新型肺炎,晚上睡觉的时间不建议超过8小时,白天午休的时间不建议超过1小时。

5.寻求社会支持

每个人希望获得温暖、爱、归属感和安全感,而这些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社会支持基础上。

不管目前处于什么状态下,建议多与家人和朋友沟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你走出困境。

其次,你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对自己的情绪和反应有更为直观的认知。这些记录会帮你找到抑郁、焦虑的原因,也能告诉你如何正确的应对情绪波动。

当你情绪波动较大时,可以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 我现在感觉如何?
  • 我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反应?
  • 当我处于这种情绪,会有哪些需求?
  • 我以前有过这种感受吗?
  • 以前出现这种情绪我是怎么解决的?

心潮APP


各人有各法。

网上消除焦虑的段子就不当搬运工了,有专家建议,坚持不出门的同时,不要把精力过多用在关注疾病信息上,正常人应尽量少接收疫情信息,尽量多接收一些其它积极向上的信息,能干啥干啥,该追星的追星,该追剧的追剧,该考虑工作的考虑工作,这样对缓解焦虑情绪有帮助。

有事做就不焦虑。

说说自己是如何度过第一个宅14天。

1月23号武汉封城已是农历腊月29。此时对宅根本没有概念,只是根据沪上通报的情况,认为出门一定要戴口罩,还不知道最好不要出门,于是,驱车回江北老家,出门一车人都戴口罩。

回到老家,家里的老人看着我们戴口罩回来都觉得怪怪的。然后叫他们出门戴口罩根本就听不进。在饭店定的年夜饭让去取消根本就不采纳。

腊月29回家,小镇上没见一个戴口罩,但30走在大街上就看见戴口罩的多了,同时也没有了往年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人流涌动的热闹。

正月初二,回娘家的日子,大街上竟然看不到几个人。

当地父母官真抓实干,把人都管到家里不出来,拜年聚会串门打牌溜达通通禁了。

宅,成为举国男女老少的唯一状态。

恐怕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水产市场几个卖野生动物的摊位,能把十几亿人都宅养了起来。更不会想到,东西南北纵横几千公里十几亿人的大社会刹那间进入可“休眠”。

社会管理的一点疏忽,竟能将以高速发展为特征的国家逼停。这一方面,说明一个国家的安全边界其实很脆弱。同时,另一方面,辩证地看,又说明我们国家很强大,动员全民在家蛰伏比动员全民上街困难大不止十倍百倍。

宅家里一两天没感觉,天天不出门,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消息满天飞,特别是周围不断爆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心情就不仅仅郁闷,而是担心害怕,不知自己会不会被感染,于是心里产生焦虑,甚至莫名的恐慌。

怎么办?

我每天要陪4岁多一点的小宝宝,看着她不出门。

不出门总要找点事干干。

于是就帮着她各种衣裳的穿,各种裙子的试,围巾帽子的戴,自己的、爸妈的、外公婆婆的,只要能打发时间,她想怎样就怎样。于是就陪着看动画片,从早到晚的看,竟然让她看到不要看了。于是陪她讲故事,讲得口干舌燥也得讲,否则时间耗不掉。这些还都不无聊,最无聊的是数鞋子。全家人春夏秋冬的鞋子摆一屋,一只只的数,原以为可以教她识数,几小时,数上百遍,感觉自己都快不会数数了。

正常的人,因抗病毒不得已闷在家里,为的是不被传染,或者不传染给别人,其实也是与病毒在战斗!

看报道说病毒厉害,武汉正坚强地与病毒直接作斗争,举全国之力,救治防扩散,尽管坏消息比好消息多,但看到那么多专家跻身抗毒最前线,全国那么多公务人员挨家挨户深入细致动员起抗毒最广大力量,作为过了大半辈子的人,相信我们国家一定能打赢这一仗。

不必焦虑,无须恐慌,有信心才能继续战斗。

对我来说,响应国家号召,宅到病毒消亡云开雾散为止💪也算在为国家做贡献。


布衣吴新建


(1)深呼吸能快速的缓解焦虑。

深呼吸简单易行,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并且几分钟之内便可见效。在进行深呼吸之前,不妨找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身心放松地坐下或者躺下。

然后,将双手平放于腹部之前,即胸腔下方。慢慢地吸气,并且从一数到五,有意识地将吸入的空气沉入腹腔。最后屏住呼吸,慢慢呼出,并用丹田呼吸5到10分钟即可。

(2)肌肉放松练习能有效缓解焦虑。

在进行之前,需要绷紧全身并慢慢放松全身肌肉,然后从脚尖到头顶,一次锻炼一个部位的肌肉,循序渐渐。找个舒服的地方躺下以后闭上双眼,脚趾头卷曲,进而让脚趾头的肌肉绷紧。

然后放松脚趾头,双脚屈起,进而让脚部的肌肉绷紧。接着,双脚放松片刻,继续锻炼小腿。以此类推,慢慢绷紧再放松身体每个部位的肌肉,从脚趾头锻炼到前额。

(3)和朋友谈心,也能消除焦虑。

凡事都不应该憋在心里,因为诉说便是个很好缓解焦虑的方法。如果你正处于焦虑之中,不妨向朋友打电话倾诉自己的心事,或者直接约见面,当面诉说烦恼。

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千万不要以为用短信或者聊天工具便是最好的交流方式,相反打电话或者当面谈心才是更好的沟通方式。

(4)参与运动,能有很好的镇静作用。

锻炼身体,对治疗焦虑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所以,处于焦虑的时候,不妨走出家门,运动运动。何种运动并没有固定的形式,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便可。

出门散步便是其中最简单的运动,在小区周围便可以完成;做瑜伽,瑜伽不仅能拉伸身体,增加肌肉力量,还能运用呼吸和冥想技巧,对缓解焦虑十分有效。

(5)迅速转移注意力,也能让你有效缓解焦虑。

面对焦虑的时候,强迫自己做些集中精力的事情。

每天不管再忙,都一定记得花上10到15分钟专心做一件事,读一本书,好好泡个澡,逗逗猫遛遛狗,或者整理整理自己的房间,与此同时焦虑自然而然也消失了。

(6)令人放松的音乐,能缓解焦虑。

音乐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有些病人手术前都会接受音乐治疗法,听听让你放松的音乐,古典乐、爵士乐、新世纪音乐或者其它皆可。

大灾面前,谁也无法避免陷入恐慌与焦虑之中。而用不同角度看待这份焦虑,会有助于克服你对恐慌本身的焦虑。

培养健康的习惯,并确保将这些好习惯坚持下去,以此帮你改变,克服困难。没有其他的办法,唯有更好的了解你的恐慌,才能更早地战胜焦虑本身。


荣耀宝鸡


前段时间我也很焦虑虽然自己不觉得,然后就会影响身体过激反应总局的不舒服,心思总在上面。个人建议:每日监控体温,尽量不外出,最好防疫。找个自己喜欢的事情(做饭、看电影、小说、收拾家务等等),不要让自己闲下来。至于至于有些考虑工作、收入这些听当地政府安排,权力配合,这个是没办法的,也是对自己何家人得保护。


熙姐的兔子


长时间待在室内,可能会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出现频繁刷手机、作息紊乱等情况,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不适。建议:1.制定一个计划。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2.钻研一件事请。看书、听音乐、写字、学习一项新技能等,并且享受这个过程。3.找到一种支持。来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会支持。4.进行一项锻炼。心情烦躁时,做一做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5.思考一些体验。思考自己可以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行走的芨芨草


对于新兴肺炎大家不免有焦虑,因为要自我隔离哪儿也不能去,什么也干不了,有焦虑很正常,但只要想一想那些为治疗肺炎病人危险工作的医生,警察和哪些为阻隔疫病继续传播而努力工作的人们,就不会焦虑了,同时自己做一些活动,如看电视,锻炼身体,都可以排解焦虑。



用户6702816543


其实朋友们不必焦虑,疫情总会过去的。只不过呢,在这段非常时期,每个人都应该时刻关注疫情走向,做好防护工作,听从党和组织的安排,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如果你感到焦虑的话,不妨在家做点释压的活动。比如看看书,作作画,打打游戏,做做运动,一家人坐着吃美食、看电视、聊聊天,多好啊。不必感到太焦虑,一定要管好自己,调整好心态。要相信一线的医护人员,做好自我防护就是在给她们做后勤保障工作,减轻她们的负担。阴霾天总会有的,待雾去烟散,又是一片晴空万里。在一线努力工作,守卫我们健康安全的英雄们,你们要保重身体,放心吧,全国人民都是你们的后勤保障部队!谢谢你们,辛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