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2月17日企业若复工,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白洋花


要看企业性质和疫情进展、(1)民生性质类在科学保障基础上要尽快复工(2)其他类企业可按照政府指导意见分批次复工、不给国家和社会添乱(3)疫情一旦控制要尽快复工、(4)疫情未控制期间可以多推行远程办公


程思远说吧


我认为利大于弊,首先从我所在的地方长春市,我们公司已经在2.10号开始复工,公司对于复工做了很多详细的方案,还有政府也非常支持复工,我们每天进公司门口需要测量体温,上午在测一次,下午测一次,上午消毒一次,下午消毒一次,每人2天发放一个KN95口罩,公司为了防止吃饭期间聚一起,现在发放间餐,在测量体温超过37.2时,直接进行隔离,然后送去医院就医。社会经济还需要发展,现在除了湖北省之外,其他地区发病率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陆陆续续复工,长春公交公司实现了实名坐车,在哪上车,在哪下车,清晰明了,我认为大部分企业可以开工,开工的同时做好员工防护,做好消毒,问题不大,以上仅是个人观点,谢谢倾听!


梁山好汉


我认为利大于弊。

我所在的杭州,已经有不少企业已经开工。企业要复工,不单单是企业的事情,也会影响到相关的交通,餐饮服务公司。现在还有很多小区不让外来人员进入,需要复工证和健康证明才可以。

所以企业复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员工可以正大光明地返回所在地,不用被卡壳了。

这个春节,真的把很多人闲坏了。很多人包括我迫不及待回到工作地上班,在家主动隔离了20多天,都快憋出毛病来了。

企业全面复工之后,员工收入回归正常水平,企业也开始运营,找工作也会方便许多。现在因为很多企业不能复工,不能正常开展招聘面试工作,对中小企业伤害非常大。

虽然在疫情防控面前,企业经营也要让路。最近几天看新闻,浙江省的数据已经基本稳定,希望大家早日开工,早点挣到钱。

我是江少,职场领域优质创作者,欢迎点赞关注留言,一起在这个功利的世界做个有钱人。


江少


我认为是利大于弊。

复工时间一拖再拖,从原本2月3日推辞到2月10号。现在又把复工时间推迟到2月17日。如果2月17日可以正常复工,当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现在每天都会有朋友跟我抱怨说延迟复工后对他们收入影响非常大。本来很多人都是月光族,有不少每个月需要交房贷车贷的朋友现在没得复工,如今正为房贷车贷发慌。

所以,2月17日如果可以正常复工,对于减轻房贷车贷压力势必很有帮助。

另外,复工时间的延迟也让大家衣食住行非常不方便。

以快递举例。现在快递公司没正常复工,我们正常网购都没办法进行。

年前买的商品,现在隔了差不多一个月依然没办法发出来。

如果还继续延迟复工,那堆积的商品越来越多,恢复正常的时间只会一拖再拖。

回想起过去正常的日子,如今疫情影响让人实在难受。企业可以正常复工,也是预告着这次疫情可以慢慢消失,因此2月17日可以正常复工,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好,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启发。

关注@华迪说,每天与你分享职场、销售思维与方法论。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华迪说


2月17日企业若复工,它的利弊关系应该从不同的两个方面来比较。


一、对于企业的经营来讲,当然是利大于弊,因为不复工,企业就要停产,而停产必然影响企业的效益。众所周知企业就是靠生产产品来换取利润的,长期不生产就会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灵,从而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因此停产给企业造成的是灭顶之灾。

然而,当下疫情严重,企业复工困难重重,而且一两个企业复工,是不能使整个经济体系运作起来,必须全社会绝大多数企业全都开工,经济才得以复苏,才能回到正常的轨道上。就像我们企业是实体经济,自己复工,但生产产品需要原材料,如果生产原材料企业没有复工,那么我们企业一样不能运转,可见社会是一盘棋,每个棋子之间都是有关联的。

二、从目前的疫情来讲,肯定就是弊大于利。因为这次的病毒传染性很强,简直就是防不胜防。企业复工后,人员聚集、人口密集度增大,企业里很多东西都是公用的,比如饮水机、卫生间,小到电灯开关、门把手、电梯按钮,同事之间的互递材料、公用的触屏仪器等等,几乎企业的每一项都是人与人之间交融的焦点,因此就加大了传染的几率,如果有一人感染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复工对疫情的控制不利。


资深机械工程师


1、就企业及经济发展来讲,利大于弊,停业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讲,无异于直接的经济损失,开始营业至少能够好转;

2、就就业人员而言,开始营业意味着开始工作,即能享受正常的薪酬,对于一些人来说,求之不得;

3、就社会而言,增加了人员流动及人员聚集,提高相关风险,弊大于利。


Z先生7104


我认为利大于弊,在家休息的时间够长了,该出来透透气了。

原本的春节假期是1月24日-1月30日,后因疫情缘故延长到2月10日,紧接着很多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再次延长至2月17日,这么算下来,很多人的假期长达一个多月了,差不多休息够了。

从疫情的角度来看,这几天的确诊人数已经连续下降了,2月13日湖北有一个爆发性的增长,但这是由于换领导了,报表格式可能调整了一下,数据出现爆发性增长很容易理解。

再来看看企业,因为疫情很多企业损失巨大,尤其是服务业,包括旅游、餐饮、商场等,社会停摆1个月了,再这么停下去也不是个事儿,每天的经济损失巨大。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很多企业就扛不住了,有的干脆倒闭了,有的只能发基本工资,有的号召员工一起共渡难关,休息期间放弃工资收入,等等。

政府机关也为此出台了相关政策,保证企业的顺利过渡。如果社会长期停摆下去,一旦出现连锁反应,企业倒闭,员工失业,造成的社会问题不比疫情带来的问题小。

当然2月17日企业复工,也并非是正常上班,只是不能让社会继续停摆下去了。复工之后的各种防护措施,管理措施要严格到位,随时监控疫情的变化情况。

这对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员工在公司中的办公距离,用餐距离,上下班体温监测,等等。

对于个别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2月17日复工显然不太可能,他们也许还需要1个月的时间。

虽然复工之后有一定的风险,但我相信,只要大家能够一起努力对抗疫情,用不了多久一定会战胜病毒。


八鱼先森


我认为利大于弊

1.除湖北,其他省份疫情基本控制住了,早复工,早生产,社会才能正常运转,因为各个行业相互牵连

2.复工不等于不防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再给10天还会有确诊病例,难道继续停工停产,03年最终也没有有效药

3.现在来看除湖北其他省份致死病例低,属于可控范围,只要防疫不放松,应该问题不大,复工不等于不防疫,做好防疫工作

4.停工代价太大,大到国家,小到老百姓,不能就这么拖下去,也不是办法,房贷、车贷、房租、孩子上学的学费等等,需要钱的地方太多,不要说要钱不要命,活着没钱更痛苦。

说的有些偏激,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捂脸]


你瘦了哦


从这几天的疫情数据来看,2月17日复工的话只要防护到位基本问题不大,但这只是指湖北意外的地方。湖北省意外地区人员的无论从疑似病历还是确诊病历人数都是从下降趋势:890例(3日)、731例(4日)、707例(5日)、696例(6日)、558例(7日)、509例(8日)、444例(9日),381例(10日),377例(11日),312(12日)。全国虽然每个省均每天都有爆出疫情,但是从各个市县看,许多县市已经持续一周时间未出现确诊或疑似病历,到17日相当于自我隔离14天的周期,包装这些县市可以从疫情区剥离出来。现在实行复工前必须的自我隔离14天有效的降低,工作人员的传的可能性。以上看复工的可实施性是没问题的,弊病是较小。

再从疫情的方面看,疫情对我们生活冲击比较大。就拿口罩来说,我们国家口罩生产量占世界50%左右,因人员在家里面隔离,再大的产量也无法开启,就会造成口罩慌。在生活方面也有,这些物品从哪来。另外一个方面,我们长期不上班,还会涉及到收入的问题,所以我们想要有收入,也需要通过工作来解决。

所以从大的方面来看,总体人们都是希望社会在抗疫情的同时,要逐步逐步的回归正常。

回归正常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你办公的条件,复工后还有人员排查、卫生条件、复工方案都满足的条件下才能有序复工。这样一个做法某种程度上也为我们社会传递一种信积极的信号。如果我们永远是一种封闭的隔离的,我们停工,传递的信号是消极。所以至少通过这种方式,它也向我们市场、向我们社会、个人传递一种信心。

所以17号开工节点是比较合理的,也是我们后方为湖北抗疫情的好的信息。



潜行开锁者


疫情还没结束,最近这个新型冠状肺炎闹的比较厉害,而企业又马上面临复工潮,很多人私信问 : 有没有必要单独为了这个肺炎,去买一份保险,包括在疫情期间,有些保险产品炒作的很厉害,在这里跟大家提醒一下 : 首先这个疾病在1月21号的时候已经被国家纳入到了法定传染病,1月27号的时候国家医保局也下发了正式的文件,把报销范围从确诊患者扩大到了疑似患者,也就是说目前不管是已经确诊的患者,还是疑似病人,所有的治疗费用都是由国家来承担,基本上我们自己不用担心治疗费用的问题,

在这次疫情中,炒作最为严重的就是百万医疗险,但你要知道医疗险本身就属于报销型、补偿型的险种,在国家已经把所有的治疗费用都给兜底的情况下,保险公司还报销什么呢?所以可以说,不管是确诊患者,还是疑似病人,这次疫情期间的治疗费,基本上是用不到商业险去报销的;

另外在这次肺炎中,有其他一些状况可能会用到保险的情况,比如说重疾险,肺炎本身它是不在重疾保障范围内的,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但如果后续出现了一些相关的、达到了重疾理赔标准的一些疾病,比如说深度昏迷,或者慢性的呼吸衰竭等等,那么可以按照重疾的条款来进行赔付,但是必须要达到重疾的理赔条件,所以概率并不是特别的高,

另外,如果说在肺炎中身故了,那么可能会用到寿险,因为寿险,无论是意外身故还是疾病身故,寿险都是可以进行理赔的;再有就是意外险,对这个肺炎起不到什么作用,以上是关于此次肺炎涉及到的一些保险方面的问题;

其实每次有重大疫情或者突发事件的时候,保险方面的炒作都会很厉害,但是我希望大家可以理性看待这个问题,没有必要因为恐慌而盲目的去买保险,长期以来,我国民众的保障意识是被突发事件吓出来的,比如当年的非典,今天的新型肺炎;几个月前的无锡高架桥坍塌,前几天的科比去世......

这些事件会短时间内给我们极大的触动,让我们忽然觉得,自己需要一份保障,但问题是,这种被吓出来的消费冲动,是不健康、不理性的,很容易让我们做出错误的保险认知和购买决策,买保险是一件理性思考后,再做决定的事情,我们需要保险,不是因为这次肺炎,不是因为科比去世,不是因为突发事件,而是我们确实面临风险.....

再有,目前这个患病的人数还在增加,目前来说保障我们最好的办法还是出门戴口罩以及尽量不出门,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碰拳][碰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