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

哪裡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大家負重前行。一群在肆虐的疫情前堅定前行的醫務工作者們的感人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今天,給大家推薦8位堅守抗“疫”主戰場的事蹟。


抗疫一線的“超人媽媽”們

區中醫醫院的主治醫師韓靜。1月19日,醫院緊急部署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她第一時間向黨組織遞交了請戰書:本人韓靜,中共黨員,主治醫師,呼吸內科專業。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本人自願申請加入黨員志願者服務隊,無條件服從醫院安排。從1月21日至今,她已在發熱門診堅守了9個通宵。與此同時,她還擔任著內科片區住院總醫師,參與全院住院患者呼吸相關疾病會診。

面對疫情,她衝鋒在前;面對孩子,她卻心有愧疚。年幼的孩子或許還不太明白疫情是什麼,冠狀病毒又是什麼,只知道很久沒有見到媽媽了,會在太想媽媽的時候偷偷哭泣。因工作需要,責任需要,她不得不將這種“痛”埋藏在心底,利用碎片時間,她給寶貝們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她寫到:“我親愛的孩子們,好久沒有跟你們一起吃飯玩耍看書遊戲……媽媽愛你們勝過一切,但愛不僅僅是陪伴,還有保護……有很多的英雄在消滅病毒,媽媽恰恰是其中的一個……”等孩子們有一天長大了,定會明白媽媽這份特別的愛,這就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

韓靜


雙流區二醫院院感科科長黃鴻。“上管天,下管地,中間還要管空氣!”這句話是抗“疫”戰打響以來,雙流區第二人民醫院院感防控專家們的口頭禪。然而,當已經在防疫一線連續奮戰十來天的院感科科長黃鴻接到女兒的電話後,她啞口無言了,“媽媽,從大年三十開始,你就天天加班,沒有回來看過我們爺倆,我們也好想成為醫院裡的空氣, 這樣你就能關注我們了。”

自疫情爆發以來,黃鴻便忙得腳不沾地,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更別提回家陪伴親人了。醫院在做好預檢分診、發熱門診、居家醫學觀察等常規工作的同時,還緊急承擔了2個隔離醫學觀察點的醫學觀察任務。不論是設置觀察場所的進出流程、消毒流程、醫用廢品轉運流程,還是準備各類防護用品和應急物資,都要由黃鴻牽頭來完成。

如何保護好衝鋒在一線的同事們?如何減輕他們的心理擔憂?這是黃鴻在有限的休息時間裡,想得最多的問題。於是,每天去隔離點、發熱門診、預檢分診等點位,看看大家的個人防護做好沒有?防護物資夠不夠?消毒措施是否到位?就成了她每天的規定動作,她是大家眼裡最“嚴格”的黃科長。而當面對在隔離區內的一線戰友,她又化身為最溫柔的知心大姐,每天為他們鼓勵加油:“我們要相信我們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咱們一定會挺過去的,這場硬仗我們一定能贏!”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

黃鴻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

雙流區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徐良芳。婦產科的徐良芳醫生已是兩個年幼孩子的母親,她和其他同事一樣,已經連續多天沒有回家了。此時她是抗擊疫情的“超人”媽媽!一大早,徐良芳就已準備就緒,整裝待發,雖然隔著防護面罩,看不清她的臉,但卻能感受到她堅毅自信的目光。進入隔離區,為觀察人員測體溫,詢問身體狀況,並送上醫院熬製的預防新冠肺炎的中藥湯劑是她一天的工作。沒有畏懼,挺身而出,這是一身白衣所賦予的力量。

當接到出征命令時,她的第一反應是擔憂,不是擔憂自己,而是擔憂還在生病的小兒子,但她很快明白:“我是母親,更是醫生,我必須要守護更多的家庭。”隨即選擇了逆行,進入了集中隔離點。她明白在隔離點內,被感染的可能會加大,為了孩子

和家人的安全,她選擇了不回家,沒有當班就在宿舍休息。有時想孩子想得不行,就在休息時,通過微信視頻見一見自己日思夜想的家人。

“媽媽,我想你!你要戴好口罩呀,不要傳染了呀,保護好自己,我們等你平安回來。”而丈夫的眼中滿是關切,所有的愛盡在不言中……聽完孩子的鼓勵,她的眼淚嘩嘩往下掉,但她擦乾淚水後,又再次堅定地走進了隔離病房……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

徐良芳


最美“逆行” 連續奮戰

張薇是成都市雙流區第一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空港醫院)感染科一名護士,中共黨員,醫院門診團支部書記。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發生後,即將30歲的她率先衝鋒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充分展示了青年黨員的活力與擔當,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白衣天使“舍小家為大家”的敬業情懷,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為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貢獻巾幗力量!

厚重的防護服、讓人呼吸都變得困難的N95口罩、護目鏡——這樣的全身密閉裝備一穿戴就是10多個小時,對於普通人來說,好多人都無法承受,但對於感染科護士張薇來說,這只是她每日工作的日常。

疫情就是命令!作為醫院新冠肺炎防控病區護理組組長,自1月13日以來,她每天都在防控病區重複著看似平凡的工作:上發熱門診,詳細詢問病人病史並進行體格檢查、發熱預檢分診,協助醫生進行發熱病人篩查,做好發熱病人登記報告及一般病人每日電話隨訪,指導進入感染科人員正確穿戴防護用品,為隔離病房病人抽血、發藥、發飯,病房清潔消毒……。累了,就趴在桌上休息一會,醫院成了她和患者共同的“家”。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

張薇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

張薇


患癌村醫抗疫一線挺身而出

在連日來的抗疫工作中,最牽動人心的就是那群逆行在疫情前線的醫務工作者。他們敢於擔當,他們衝鋒在前,疫情面前毫不畏懼的他們,正用勇氣和責任書寫著人間大愛。

41歲的王華鳳有著26年的從醫經歷,是雙流區怡心街道草坪社區一名普通村醫,而她同時也是一名腿腳不便並患乳腺癌六年的病人。從醫多年,她大部分時間都在看病、救人、走村入戶,早已和轄區居民成為摯友,是草坪社區居民心中最神聖的王醫生。

此次疫情爆發後,公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領導考慮到她的身體情況,沒有要求她參加此次防控工作,可她堅持要和其他醫生一樣,共同奮戰在一線。“這個時候怎麼少得了我,草坪社區我比你們都熟悉,很多居民的情況我都瞭解,有我和你們一起效率會更高些,我雖然只是一名鄉村醫生,但守護大家的健康我也有責任。”王華鳳堅定地表示。

說幹就幹,她邁著不便的腿腳熟練地帶領中心醫務人員穿梭在草坪村的每一個小區,以最快速度找到了需要居家醫學觀察人員的住處,測體溫、詢問留觀人員身體狀況,同時還細心地做好了防疫防控宣講工作……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堅守了一名村醫的責任和使命!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

王華鳳


抗擊疫情 老村醫夫妻同上“戰場”

周紅軍,雙流九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鄒家場社區衛生站負責人。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

周紅軍

張曉英,雙流九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費室人員。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

張曉英

周紅軍夫婦是一對在平凡崗位上默默耕耘的醫務工作者。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他們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只有堅定的眼神和匆忙的腳步。

為了給全區抗擊疫情工作盡一份村醫的綿薄之力,周紅軍夫婦毅然留下自己正在醫院住院的患有惡性腫瘤伴轉移的母親,主動向九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領導申訴,再三要求衝到這場戰役的最前線。他們說:“作為中心的一員,我們義不容辭,雖然家裡有病重的母親,有過猶豫,但猶豫過後是更為堅定的決定,況且母親也支持我們的決定,我們要求參加這場防疫戰役!”語氣中透露著堅定。中心領導考慮他特殊情況,要求他們必須留一人在家照顧母親!但是第二天兩人早早的來到中心,做好了各項準備,堅決要求領導安排工作。

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尊敬,雙流人民為有你們這樣的村醫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李尚月,女,1992年11月出生,團員,大學本科,公衛執業醫師,現任成都市雙流區協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衛科科長。

李尚月是協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名普通的公衛醫師,平時主管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主要承擔怡心街道協和片區疫情數據收集統計和武漢來雙、返鄉和常住雙流前往武漢人員居家觀察工作,甚至交通檢疫點值守也在進行。入戶監測居家觀察人員體溫,她最先進行;梳理各方數據彙總,她最遲下班;值守交通檢疫點,她冒雨進行。

在李尚月的身旁時刻都能看到一個影子,他是李尚月的男朋友陳凡。兩人已經共同走過12個年頭,原本還想趁著2月2號這個難得的日期去領取結婚證,但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裡也變成了煙雲。從1月22日起,便總是在一線看到陳凡協助李尚月處理一些日常工作。儘管沒有一點醫學知識,無論是在單位還是前往街道辦整理數據,無論是入戶監測還是交通檢疫點值守,陳凡都儘量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兩人用實際行動踐行“雙流健康守門人”。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

李尚月


推遲婚禮 堅守崗位

田洪文,男,1993年10月出生,團員,大專,護理專業,護師,現任雙流區第一人民醫院內鏡室護理負責人。唐歡,女,1991年7月出生,大學本科,學士學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助理經濟師,現任雙流區第一人民醫院人事科幹事。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作為雙流區疫情防控的重點醫院,雙流區第一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空港醫院)黨委於1月23日在醫院舉行了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黨員志願者宣誓儀式,號召黨支部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全體黨員要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接到醫院通知後,人事科唐歡延遲了原本定於1月28日的婚禮,在第一時間返回工作崗位。內鏡室的田洪文和同為護士的妻子取消了原本定於1月27日的婚禮,返回醫院後,田洪文向醫院遞交了“不計報酬,不論生死”的上防控一線申請書。

在抗擊疫情一線,田洪文深切感受到了身邊共產黨員衝鋒在前、敢於擔當、勇挑重任、無私奉獻、忘我工作的新時代醫務人員風采,並立志也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

田洪文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


最美逆行者,用愛與責任托起抗疫重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