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艙醫院升起“太陽”廈門援武漢護士引導患友看到了“陽光”

方艙醫院裡升起了“太陽”廈門援武漢護士黃代興引導患友看到了“陽光”

導報訊(記者李方芳 通訊員劉雲芳)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男護士黃代興與19歲的“艙友”小楊拍了張合影,手裡展示著一張“不太好看”的黑白簡筆畫,但黃代興說:“我在這張畫裡,看到了陽光。”

2月4日,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簡稱“廈心”)急診科護士黃代興一早接到了通知,晚上就隨福建援鄂護理專科團隊抵達了武漢,航程中大家在萬米高空還合唱了一首《我的祖國》,他是領唱。經過嚴格培訓與考核,黃代興被分配在了武漢客廳方艙醫院,7日正式進艙工作。艙友,我們來畫畫吧方艙醫院裡的患者普遍症狀較輕,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在那裡,代興把新交的患者朋友稱為“艙友”,“我們都在艙裡跟病毒打仗。”小楊比較特殊,他是代興進艙後接收的第一位患者。男孩在韓國留學,回國後有了發熱症狀,確診為新冠肺炎,獨自來方艙醫院治療,父母都在家隔離,平時一家人就用手機視頻“見面”。

幾天過去,小楊窩在病床上有點無聊,代興瞧見了,抽空問他,“可以跟你聊聊嗎?”,小楊很爽快地答應了。聊著聊著,代興想起之前在醫院冠心病重症監護室(CCU)輪轉時,科室心理小組常運用繪畫心理分析的方法給予患者心理疏導。患友繪畫創作,醫護人員引導他們說出畫的寓意,從而幫助他們分析潛意識的情感,並予以撫慰與心理輔導。

在廈心醫院實施以來,患友反饋很好,代興便決定在這也試一試。黑白畫裡有“陽光”艙裡條件有限,代興匆匆找來了A4紙和馬克筆,問小楊,“如果讓你畫一幅畫,表達此時此刻的心情或者情緒,你第一反應會畫什麼?”很快,幾筆間,一幅構圖簡單,乍一看還有些潦草的黑白畫完成了,小楊不好意思地說“畫得真難看”,但代興看了卻很開心,“真好,他心態很積極。”孩子的畫裡,太陽高高地掛在天空,幾乎要捅出紙張的邊界,閃閃發著光,照亮了層層疊疊高山裡的每一個角落。小楊說,這就像我的病一樣,一天天在好轉。事實上,他的發熱症狀減輕了,各項身體指徵也確實也好了不少。他跟代興聊起,住院以來,自己不害怕也沒有太焦慮,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早點回家,和爸媽團聚。畫自然不能帶出醫院,留給了小楊作紀念,兩人互加微信,代興便有了這位小“艙友”大作的電子版,徵得同意後,他還小有成就感地發在了自家醫院後援團的微信群裡和朋友圈,寫著“隨心畫出來,表達你最真實的心情和思緒,無關美醜。我們一起努力,一定能戰勝病毒君!”早日出艙!回家報平安第一次“以畫交心”效果不錯,代興決定繼續嘗試,“疫情當前,保持好心態十分重要,我希望通過和患者們以畫交心,幫他們建立信心,和我們一起來構築抵禦疾病侵襲的心理長城,樂觀面對,早日出艙!”而最令代興觸動的,是小楊特地鄭重地對他說,“我是學動畫的,等出艙了,我要用自己所學的專業做點事,來向醫護人員致敬!”轉眼來武漢已經一個多星期,平時跟同事聊起小楊,代興總說“這位小朋友如何如何……”,但他自己其實也就比小楊大5歲,這個春節本打算回家卻因疫情錯過,算起來他也4個多月沒回福清的家了。

出征時,醫院護理部的老師曾問他,回來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這位95年的小夥子靦腆地笑了,“回家,給爸媽報個平安!” 黃代興的朋友圈一大早,小楊便向黃代興打招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