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之城-23、從楊振寧喝咖啡到柯達之問


夢之城-23、從楊振寧喝咖啡到柯達之問

23、從楊振寧喝咖啡到柯達之問

《產業園區·產業地產規劃、招商、運營實戰》一書裡有楊振寧喝咖啡的記載。說的是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在訪問清華大學科技園的時候,大學的領導請楊先生提點建議。楊振寧不無遺憾地說:“就是缺了個喝咖啡的地方。”一席話點醒了園中人,環境!開發區的配套需要文化,需要完善的氛圍。①

在金橋也有這樣的故事。

1994年的時候,美國的柯達公司來華尋找投資地。柯達公司在1975年發明世界第一臺數碼相機名揚世界。能夠吸引這樣一家大公司入駐是當時上海乃至全國各家開發區都關注的大事。金橋做足了準備,從介紹開發區的規劃到金橋的基礎設施、土地價格、優惠政策等等,只等柯達公司的青睞。

誰曾料想到來華的柯達公司一位副總裁在見面後拋出的第一個問題是:金橋的教育環境如何?

面對柯達之問,朱曉明胸有成竹。他立刻回答道:金橋不僅有高質量的幼兒園,很好的中小學,還有三座大學!

收穫的是什麼呢?柯達公司決定將總部設在金橋,投資10億美元。

夢之城-23、從楊振寧喝咖啡到柯達之問

(位於金橋開發區的平和學校)

朱曉明回答柯達之問的底氣來自何方?

朱曉明的回答是:“我們的觀點是‘產城融合’,但‘不能產城不分’。產就是產,城就是城,但產城要總體設計,統籌佈局,合理融合。如果只有產,沒有城,經濟生態不行;如果只有城,沒有產,地區發展會枯萎。”②

金橋有產城融合的典型——碧雲國際社區;有中福會幼兒園浦東分園;有浦東第一所雙語學校——平和雙語學校;有兩所國際學校——上海德威英國國際學校、上海協和國際學校;有清華、北大、交大組建的民辦杉達學院,還有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有華山醫院東院、浦東婦幼保健院、有120急救中心等等。這些就是金橋的底氣啊。

從金橋開發區創立之日,金橋人就在塑造自己的投資環境,在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在吸引優秀的人才。這些腳踏實地的苦幹加巧幹才是金橋的底氣。

夢之城-23、從楊振寧喝咖啡到柯達之問

有一則往事很能說明問題。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時任國家教委主任朱開軒帶著全國108所高校的校長在上海召開會議。會議的主題是高校如何支持浦東的開發。

敏銳的金橋人看到這是一個機遇。雖然會議不在金橋召開,考察的範圍中沒有金橋開發區。但是朱曉明認為,機遇是需要爭取的甚至是搶來的。

朱曉明回憶道:“……我毅然決定到會場上去爭項目。在會場門口,工作人員攔住我,問我是哪裡的。我說是金橋出口加工區的。對方不讓我進,我就與對方爭執了起來,結果引來了朱開軒的注意。朱開軒問明情況後,在原本沒有我發言的環節中,專門給了我10分鐘。就用這10分鐘,我向在座的所有人描述了金橋未來的規劃藍圖。後來,以高校科研為支撐的‘金橋高科’項目落戶金橋。而我也因為‘爭發言,搶話筒’出了名。”③

爭與搶,為了什麼?這股子勁頭就是三十年來金橋人在開發建設這塊土地上的精神,才營造出了一份底氣,開發區的文化底氣與品味。

這使我想起了2003年底的時候,那時滴水湖剛剛通水,港城還是一大片工地。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市推進高校佈局結構調整聯席會議第八次會議。”會議決定:上海海事大學和上海水產大學整體搬遷至臨港新城。

夢之城-23、從楊振寧喝咖啡到柯達之問

(位於上海臨港新城的海事大學)

兩所與海有關的著名大學遷至我們的港城,這真是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為了洋山港增強可持續發展的後勁,為了港城這座新城增添濃厚的文化品質和發展活力。對於一座在灘塗上建起的新城,這兩所大學的入駐,就像兩顆珍珠使新城頓時光彩奪目。

美國學者特拉菲爾於2000年出版了《未來城市》一書。他認為:“在城市的發展上,我們已經到達一個新轉折點。因為這是有史以來,人類第一次在建立都市的技術上幾乎沒有限制:我們可以建造出任何都市。只要我們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城市如此,開發區如此,文化氛圍的底氣何等重要啊!

——————————————————————————————

①閻立忠:《產業園區·產業地產規劃、招商、運營實戰》·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出版·第84頁。

②朱曉明:《中國第一份EPZ規劃與戰略的研究及實施》·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口述上海改革開放1978——2018》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44頁。

③藍獅子編著·屈波執筆:《金橋範式·一個國家級開發區的崛起和發展路徑》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第52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