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锐评】你的声音应该被听见

来源 检察日报正义网

【正义锐评】你的声音应该被听见


应收尽收是目前的防控关键。因为他可能是移动的传染源,是需要救助的生命,是守望而无力相助的亲情,他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2月10日,武汉入户排查据称达到98.6%,但是各个评论区炸裂了,疑似病例纷纷排队留言。


这一刻我们都是那个被遗忘的1.4%,还有不知驶向何方的病患公交车。


2月11日,人民日报全媒体开通了“征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助者信息”通道,只要是了解到的确诊、疑似、密切接触者以及无法排除的发热者,目前还没有得到隔离收治的人员信息,都可以填写相关等信息,还可以上传照片。一个小程序也可以解决大问题。


【正义锐评】你的声音应该被听见


2月12日,临床诊断标准一上,武汉新增13436例。


我们要问的是,这是不是只是冰山一角?


应收尽收,有没有切实收尽,1.4%到底是多少?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的管理方式还是如此线性思维的路径依赖,入户排查就是挨家挨户敲门么?只是自上而下的布置,就没有自下而上更为直接的反馈渠道么?


人民日报开了好头,但是其实在防控的早期,有关部门不就应该进行如此操作了么?


比如,在疫情之初,在医院检测、临时医院搭建、疾控中心信息报送,以及开展一系列线下防控措施的同时,就可以立即研发简单的线上信息采集系统在全网、各平台开通,并通过电视、广播、社交媒体广而告之。比如类似于人民日报全媒体的信息采集通道不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采集尽可能多的疑似病例,并通过这些大数据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调度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可以进行在线预约挂号、排队,避免大量病患在医院中拥挤、排队几天几夜引发交叉感染么?而且这个数据是实时动态的,可以据此部署工作,做到有针对性的疫情防控。平时说互联网+,疫情防控的时候怎么就想不起来了呢?


有人会说,老年人不会上网用手机。但是其实很多老年人微信用得好着呢。而且,不是允许其他人代为填写么,只要输入身份证号,也不会出现重复填录的问题,谁没为父母在网上没过火车票啊,这根本不是问题。


疫情防控首先是一场信息战,信息时代不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防控,如何打赢现代化防疫战?


信息化的好处就在于它能够极大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减少行政层级、实现管理扁平化,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实现海量不确定需求的自动化匹配。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答网就是一个典型的应用案例。


事实上,不仅是疑似病例信息,对疫情防控的建议难道只能在帖子后面吐槽么?早就应该纳入防控指挥系统中来,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分拣,值班人员手工整理回复,消解社会怨气、了解人民呼声、实时了解一线情况,有针对性地迅速对防控政策进行调整。不要再把这些信息当作负面舆情,它是用户反馈好么?


如果思想老是换不过来,就应该果断换人!中央英明,顺应群众呼声,已断然采取行动。


倾听人民的呼声,感受群众的疾苦,不仅是通过走访调研,放开信息化的闸门、打开互联网的信息收集渠道,让每一个人的声音都能够第一时间被听见,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应该让人民之眼,成为决策之眼。让人民的所闻、所见,成为管理者的所闻、所见。信息畅通是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


因为让你的声音被听见、被善待,才是我们工作的目的。


来吧,让我们听到你的声音。



文字:刘 哲

监制:杨 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