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朱权一脉和燕王朱棣一脉有什么过节?

代贞


过节就在于朱棣靖难之役时借兵宁王做了平分江山的许诺,但登基后没有兑现反而连许诺的江浙一带给宁王也没有兑现。

我们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中国历代的皇帝当中算是孩子比较多的,那么在这么多的儿子当中最有才华的就是四皇子朱棣还有十七皇子朱权,明朝的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说是四皇子朱棣善战,宁王善于谋略。四皇子朱棣的才华自然不用多说,他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带兵平定了北藩的叛乱,抵抗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生擒了素林铁木尔,也正是因为他能征善战,所以朱元璋才敢把刚刚被推翻的元朝的旧京城交给了他,手里没有两把刷子怎么能镇得住大明的北大门呢。这样的人生就可以说得上辉煌了。

但是十七皇子就是更加猛的存在,他十五岁的时候就藩大宁,大宁是一个边疆的地区,自从秦汉以来就是防御北方骑兵的最前线,这样的边疆重地自然要加强防备,所以朱元璋给他配了很多的军备。朱权的手下有甲兵八万,战车,对于一个十五岁的孩子来说统帅这么多的军力是不可能的,但是宁王他却以弱冠的年龄多次率领大军击蒙古,把花颜三位收拾的服服帖帖,要知道北方的少数民族也是能征善战的,能有这样的战功实在是了得。

有了朱棣和朱权,朱元璋放心的说,有了你们两个人,大明朝的北方边境我就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了。朱元璋是农民出生,从小就穷怕了,在加上他是想完全的掌管国家的大权,所以就老是害怕别人会惦记他辛辛苦苦的打下的江山。于是就把那些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杀的杀贬的贬,然后又把自己的儿子分到全国各地,他认为这样他的孙子朱允炆就可以安稳的当皇帝了,但是事情的发展远远的出乎了朱元璋的预料。

他分封自己的儿子到各地,就造成了后来尾大不掉的局面,朱元璋死了没有多长时间,朱允炆就开始对他的叔叔下手,想削了他们的藩地,皇叔们怎么能这样任他宰割,燕王朱棣仓促之下就开始起兵征伐南京,这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

刚开始的时候朱棣的军力不足,刚刚打到雄安就打不动了,然而朝廷中的大将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逼近北平,眼看朱棣的军队要战败了,这时候朱棣想起了他的弟弟朱权,当时的朱权手握大兵,实力非常的强大,要是能得到他的帮助,就会翻身。为了表明自己的来历,让朱权不怀疑他,他一个人没有带任何的兵器就进了朱权的大营。他非常可怜的请求弟弟的帮助,朱权心一软没答应要帮助他,就在给他践行送走朱棣的时候,朱棣的军队突然从周围围攻了但是没有任何防备的宁王的军队。朱权没有办法只好跟朱棣一起起兵。还经常的给朱棣出谋划策。朱棣得到他的帮助,解决了自己的燃眉之急也是非常的开心。于是就表示如果成功了就跟宁王一起平分天下。

四年以后,朱棣做了皇帝,但是他迟迟不兑现自己与宁王的承诺。宁王知道朱棣权利心重,根本就不会与他平分天下,只是希望能把自己的封地迁到南方环境比较好,富裕一些的地方,这样自己就能够安享晚年。但是朱棣很小气,宁王挑的浙江一代都被否决了。抛出了几个偏僻的地方让宁王选,可能是燕王也是过意不去了,第二年于是就把他改封为相对富泽的南昌,即使这样朱权对他也已经心灰意冷,从此不管政事。

但宁王后人又发生宁王之乱、宁王叛乱,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由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今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仅过四十三天,最后由赣南巡抚王守仁(王阳明)平定





寰宇世界历史地理姿势


燕王朱棣的一生堪称是一个传奇,这不仅仅在于他在靖难之役时取得的成功。在1399年时,刚继位不久的建文帝就下令削藩,建文帝的意图正是要下令削除朱棣手中的兵权,然而39岁的朱棣一举病变发动靖难之役最终夺得皇位。

朱棣的成功并非是一个偶然,其实纵观这位猛将在靖难之役前的战绩便不由得使人叹服为什么在靖难之役他会能取得成功了。1370年,当时年仅十岁的朱棣就受封为燕王,到1380年时,二十岁的朱棣就已经就藩北城镇守边疆,长年累月随明初大将常遇春等人从军作战,使他早就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军事家。

从乃不儿花到索林帖木儿再到靖难之役的成功,都无不在续写着朱棣天才的军事才能,这也难怪有人会说燕王善战。而相比于善谋的宁王朱权,在靖难之役中算得上是最大的“功臣”的他最终还是没能谋划过朱棣,最终使他郁郁而终。

在靖难之役发生之后,朱棣也曾经被打的找援军,由于明朝时期时明燕两地接壤,使朱棣和朱权二人关系也因此紧密起来,对于朱权的能力,其实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

1391年,年仅十三岁的朱权就已经就藩于宁城,这位藩王实力并不亚于朱棣,传说他麾下的朵颜三卫更是骁勇善战。善谋的朱权在靖难之役时果断选择了隔岸观火,但却还是被“奸诈”的朱棣骗来帮助其成就大业。

朱棣来到了他的大宁城待了几天,私下却派人拉拢朵颜三卫,这支号称最精锐的部队不出数日就被朱棣骗走了,善谋的朱权就这样被朱棣摆了一道,之后朱棣还许诺靖难之役成功后与他平分天下。

没想到“奸诈”的朱棣还是耍了朱权,不仅没有与他平分天下,就连朱权想要安心养老的优渥土地苏杭之地都未能得到,被朱棣安排到了还未开化的南昌度过余生。

这也使朱权一生对朱棣都充满了怨恨,毕竟这位“善谋”的朱权就这样被朱棣骗了好几次得到了这个下场!


小灰LX


朱权一脉和朱棣一脉纠纷的根源还是因为靖难那些事,朱棣用诈把宁王朱权拉下了水,许诺中分天下。然而靖难功成之后,却对朱权百般提防,猜忌不断,朱权内心的愤恨也就不难理解了。

明初为围剿残元军队并继承元朝岭北行省,朱元璋承元朝宗王出镇制度,以九大塞王封镇边疆,藩屏朝廷,统兵出外,开疆拓土,从东到西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肃王九王。此九王者,皆塞王也,莫不敷险隘,控要塞,佐以元戎宿将,权崇制命,势匹抚军,肃清沙漠,垒帐相望。

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十三岁封宁王,十五岁就藩大宁,所属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麾下朵颜三卫骁勇善战。

建文元年,朱棣起兵靖难,但起兵初期兵力不多,与建文大军对比实力悬殊,这时朱棣想起了自己的胞弟朱权。《明史》载:燕王初起兵,与诸将议曰:“曩余巡塞上,见大宁诸军慓悍。吾得大宁,断辽东,取边骑助战,大事济矣。

于是朱棣亲赴大宁,谎称求救,朱权邀请朱棣一人骑马入城,朱棣握住朱权的手大哭,诉说自己是不得已才起兵的,求他代为起草奏章谢罪。朱权信以为真,数日诚恳款待朱棣,而朱棣则暗中收买大宁诸军将领。几日后朱棣告辞,朱权出城相送却被劫持,并同王妃世子一同被挟持到北平,被拉下水的宁王只得随同朱棣一同造反,而朱棣许诺“

事成,当中分天下”。

等到靖难功成,朱权主动请求改封南方,希望得一富庶之地作为封地,朱权心想自己帮朱棣一起靖难,虽然没有奢望真能平分天下,但毕竟是有功的,给个富裕的封地过过好日子也不错,于是请求朱棣封他到苏州,却被朱棣以苏州在京畿之内而拒绝。永乐二年,朱权封南昌,因害怕朱棣迫害,终日寄情书画,弹琴读书,韬光养晦以安朱棣之心,因此在永乐年间朱权未遭祸患。

《明史》:比即位,王乞改南土。请苏州,曰:“畿内也。”请钱塘,曰:“皇考以予五弟,竟不果。建文无道,以王其弟,亦不克享。建宁、重庆、荆州、东昌皆善地,惟弟择焉。”永乐元年二月改封南昌,帝亲制诗送之,诏即布政司为邸,瓴甋规制无所更。已而人告权巫蛊诽谤事,密探无验,得已。自是日韬晦,构精庐一区,鼓琴读书其间,终成祖世得无患。

宁王朱权本是手握重兵的塞王,被朱棣劫持而出兵靖难,帮他打下了整个天下,结果却长期受到猜忌,惶惶不可终日,其对于朱棣的恨意也就可想而知了,而宁王一脉和燕王一脉的纠葛却并没有因为朱棣和朱权的相继去世而结束。

朱权死后,其孙朱奠培嗣位,因“增造宫殿及派岁禄于进府县,奏请南昌城内东、西二湖”,被时任左布政使的崔恭抵制而生怨恨,“遂劾奏(崔)恭不法,恭与按察使原杰亦奏奠培私献惠二王宫人,逼内官熊璧自尽。按问皆实,遂夺护卫”。削去宁王护卫,改为南昌左卫,使自朱权以来与朝廷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正德十四年,第四代宁王朱宸濠起兵叛乱,发檄各地,指斥朝廷,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占安庆,终为赣南巡抚王守仁所俘,押送南京,废为庶人,封国废除。

正德十五年十二月,朱宸濠在通州被处死,并遭到了焚尸扬灰的下场,历代宁王与皇帝间的矛盾彻底了结。


牧荑


当时身为燕王的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自己手上几乎是要兵没兵,要钱没钱。

  于是朱棣就找到了自己的兄弟,也就是宁王朱权,跟他喝了一晚上的酒,然后第二天自己的所有手下莫名其妙的就跟着朱棣一起跑去打天下了。

  当然了这件事真要说宁王一点也不知情就说不过去了,并且当时朱棣还跟朱权一起约定好等自己夺得大权之后,会跟朱权一起平分天下的。

  也正是这个原因,朱权才会把自己手中的兵权全部让给了朱棣,当然了更多的原因就是自己也想反抗建文帝,但是却又怕失败之后的万劫不复。

  所以才会把机会让给朱棣,万一要是成功了,自己也可以得到一半的天下,其实这个买卖相当的合算。

  然后朱权就开始在自己的家里各种的等消息,可是等到朱棣谋夺了大明的天下之后,却反悔了。

  当时承诺给自己平分半壁江山的,现在这些话全部都成了废话,并且还把宁王给分到了一个江西南昌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瞬间宁王就不开心了,但是对比了一下自己的实力后,果断认怂,就好像当年被建文帝压制得不敢动弹一样。

  但是宁王一直都不开心,认为是朱棣骗了自己,如果当年不是自己支援他的兵马,怎么可能轻易地夺得天下呢。

  于是就把这件事当成了家训,然后给自己的后代子孙各种的讲,反正就是朱棣对不起自己,等自己的孩子将来强大了之后,帮自己找回场子。

  然后就是宁王后代子孙一直在自己的心里记着这么一个心结。

  说实话这件事其实就是朱权自己内心当中的一个心结而已,就是认为朱棣骗了自己,真要给他半壁江山,他也不敢要,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

  没想到自己的子孙后代当中,还真有人拿这件事当回事了,并且还自大地认为可以像当年的朱棣一样,直接将朱厚照取而代之。

  实际上此时的宁王跟当年的宁王差得不是一点半点,虽说当年的宁王也比较胆小怕事,但是最起码还有脑子,可这一代的宁王连脑子都没有,一场叛乱刚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其实这件事听起来好像是宁王为了给自己的祖先报仇,实际上就是想把当年朱棣的事重演一遍而已,说白了就是自己的权力欲望过于膨胀,然后在冲动中被人打成渣渣的一件事。


木子卿53662013796


燕王和宁王的矛盾要朱允炆削藩说起,二人本是兄弟,又都是藩王,都在削藩之列所谓兔死狐悲,唇亡齿寒。二者走到了一起,造反。

先造反的是朱棣,但是要和军队数量远超自己的朱允炆打仗,他也没底。这时朱棣盯上了宁王的朵颜三卫。这是当时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朱棣要拉宁王下水了。 在这场削藩中,没有一个藩王可以幸免,建文帝对这个能征善战的叔叔实在是不放心。在对燕王动手的同时,也把手伸向了宁王,这是一个猪一样的策略,万一他们一起反了怎么办?不过事实也的确这样。

宁王和燕王一起反了,不过这反是有条件的——平分天下。想象往往是很美好的。靖难之役胜利了,朱棣坐稳了江山。宁王也明白,平分天下,呵呵。他想去一个好一点的地方——苏杭,不想回北方了,打仗打累了,改好好歇歇了。朱棣笑着摇摇头,把他送到了江西,当时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于是,朱权被封到了南昌,这是朱棣为他精心挑选的地方。而被强行发配的朱权的心情想来是不会愉快的,一向争强好胜的他居然被人狠狠地鱼肉了一番,他是绝不会心服的,这种情绪就如同一颗毒芽,在他的心中不断生长,并传给了他的子孙。他们之间的梁子就这么结下了。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后来宁王又造反了,不是朱权是他的后代朱宸濠,只是可惜现在天下太平,是没有那么多优秀将领的,不过他倒是请到了一位大名人——唐伯虎。没错,就是“信不信我发飙了”的那位宁王。伯虎兄是来讨生活,活命的,不是来送命的。知道宁王要造反,撒丫子就跑了,后来也因为这事受到了打击,没几年就去世了。

这位宁王也是点背,不仅没有人才,居然还有一个强大的敌人——王阳明。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三下五除二,就被打败了。不是你们太无能而是敌人太狡猾。





文史之路ing


宁王家族和明成祖朱棣一脉的矛盾可谓是由来已久,这就要从靖难之役说起。

宁献王朱权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朱棣是朱元璋之第四子,建文元年,刚刚即位不久的建文帝朱允炆下令削藩,一口气削掉了周岷代齐湘等五位藩王,此时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坐不住了,他决定先下手为强,起兵靖难。这时,他意识到以自己一地的兵力难以抗衡朝廷的大军,他左思右想,将目光投向了他的十七弟朱权,此时的朱权贵为宁王,坐镇大宁卫,手握蒙古精锐骑兵朵颜三卫,实力强悍,朱棣可谓是连哄带骗加忽悠,将朱权拉到了自己这一边,当然朱棣答应朱权,事成之后,共分天下。显然朱棣食言了,不过朱权也看得开,他知道自己四哥的为人,就想着分封到江浙富庶之地,不过被朱棣一一拒绝,最后封到了江西南昌府。朱棣还是不放心,经常派锦衣卫监视朱权的一举一动,朱权只能通过品茶,作曲等一系列文艺活动来消遣度日,同时也可以让朱棣放松警惕,就这样,宁王朱权在压抑和愤慨中离世。

时间转眼到了天顺年间,锦衣卫中有一人名曰逯杲,他上奏朝廷说,宁藩弋阳王朱奠壏与自己的亲生母亲通奸!这种劲爆的消息顿时炸开了锅,英宗朱祁镇也不信,就命令逯杲查清再报,但是逯杲一口咬定,连时任宁王的朱奠培也上疏证明弋阳王朱奠壏的清白,但是英宗皇帝朱祁镇坚持己见,下令处死弋阳王朱奠壏和他的亲生母亲,并焚烧尸体!可谓是惨绝人寰,宁藩一脉的名声受到了巨大巨大的污蔑和抹黑,从此宁王一系算是和皇室的矛盾更深了。

时光荏苒,时间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年间,此时的宁王叫朱宸濠,他是大明王朝的第四代宁王(朱权,朱磐烒,朱奠培,朱觐钧),他不满朝政,认为皇帝昏庸,宦官专权,祸乱朝纲,加上他自己也有异心,再想想自己宁王一脉受的委屈,悍然于正德年间于南昌造反,号称十万大军。最后被南赣巡抚王守仁镇压,明武宗朱厚照先放后抓,最后赐死,宁国藩除。分封在江西南昌府的宁王一脉也随着历史的云烟而逝去。



代贞


朱元璋建立明朝,把他的儿子们都分封王爷。其中的朱棣为燕王,朱权为宁王。其它的儿的也都有封偿。朱元璋登基后封朱标为太子,为了在他死后让朱标能够安稳的掌控天下,大杀开国功臣。谁知朱标命短,在朱元璋在世时就一命归西,故朱元璋只好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做皇太孙以安下稳定。在1398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登基,为了使自已的皇位能够永固,只好开始削除蕃王封号,剥夺他们的权利以便于中央直接管理,这就动摇了朱允炆的其他叔叔们的权利。其中犹以燕王朱棣心中最为不满,于是朱棣以“清君侧”为由起兵反判,在起兵之初由于兵力很少,不久便被朝庭大军打败,在生死存忘的关键时刻,朱棣想到了在北边驻守边关的朱权,于是他使计向朱权借兵以便对抗朝庭,并答应若打败朝庭兵马推翻朱允炆后二人平分天下为王。在朱允炆兵将无能和朱允炆不可伤害叔父性命的命令下,朱棣经过几次生死攸关的胜利之下兵峰直到南京城下,朱允炆在无奈之下放火烧掉皇宫,从此生死不明。

朱棣在1402登基,事后一直没有兑现当初给宁王朱权平分天下的承诺,并且一直打压朱权。朱权在以后的后半生都是颤颤惊惊的过完自己的后半生


缘来缘去1828535


在明朝建文帝即位之后,为了让老朱家的江山可以千秋万代,所以建文帝就急不可耐地发生了削藩事件。

  而这一次的事情确实让老朱家的江山更稳定了,但是大明的天子却换了人,从建文帝直接换成了朱棣。

  当时身为燕王的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自己手上几乎是要兵没兵,要钱没钱。

  于是朱棣就找到了自己的兄弟,也就是宁王朱权,跟他喝了一晚上的酒,然后第二天自己的所有手下莫名其妙的就跟着朱棣一起跑去打天下了。

  当然了这件事真要说宁王一点也不知情就说不过去了,并且当时朱棣还跟朱权一起约定好等自己夺得大权之后,会跟朱权一起平分天下的。

 

  也正是这个原因,朱权才会把自己手中的兵权全部让给了朱棣,当然了更多的原因就是自己也想反抗建文帝,但是却又怕失败之后的万劫不复。

  所以才会把机会让给朱棣,万一要是成功了,自己也可以得到一半的天下,其实这个买卖相当的合算。

  然后朱权就开始在自己的家里各种的等消息,可是等到朱棣谋夺了大明的天下之后,却反悔了。

  当时承诺给自己平分半壁江山的,现在这些话全部都成了废话,并且还把宁王给分到了一个江西南昌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瞬间宁王就不开心了,但是对比了一下自己的实力后,果断认怂,就好像当年被建文帝压制得不敢动弹一样。

 

  但是宁王一直都不开心,认为是朱棣骗了自己,如果当年不是自己支援他的兵马,怎么可能轻易地夺得天下呢。

  于是就把这件事当成了家训,然后给自己的后代子孙各种的讲,反正就是朱棣对不起自己,等自己的孩子将来强大了之后,帮自己找回场子。

  然后就是宁王后代子孙一直在自己的心里记着这么一个心结。

  说实话这件事其实就是朱权自己内心当中的一个心结而已,就是认为朱棣骗了自己,真要给他半壁江山,他也不敢要,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

 

  没想到自己的子孙后代当中,还真有人拿这件事当回事了,并且还自大地认为可以像当年的朱棣一样,直接将朱厚照取而代之。

  实际上此时的宁王跟当年的宁王差得不是一点半点,虽说当年的宁王也比较胆小怕事,但是最起码还有脑子,可这一代的宁王连脑子都没有,一场叛乱刚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其实这件事听起来好像是宁王为了给自己的祖先报仇,实际上就是想把当年朱棣的事重演一遍而已,说白了就是自己的权力欲望过于膨胀,然后在冲动中被人打成渣渣的一件事。

 


王洪宁


我是千河,我来回答。

宁王与燕王有什么过节呢?

那我们首先得先来了解一下

“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政变。 明太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首先袭执周王朱橚,把他废为庶人,又拘代王朱桂于大同,囚齐王朱榑于京师,湘王朱柏自焚死。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建文帝秘密下令擒拿朱棣,但是没有成功,再加上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朱棣曾与诸将商议道:“以往我巡察塞上时,见大宁诸军十分剽悍。如果我能获得大宁,截断辽东,采用边骑助战,便大事可成啊!”

同时,建文帝害怕朱权投向朱棣,派人召朱权回京,朱权未到,被削三护卫。当年九月,江阴侯吴高进攻永平,燕王前往营救。吴高退兵,朱棣于是从刘家口抄小路直趋大宁,诈称是因为穷蹙前来求救。

朱权邀请朱棣一人骑马入城,朱棣握住朱权的手大哭,诉说自己是不得已才起兵的,求他代为起草奏章谢罪。朱棣居住数日,朱权都以礼相待,全无防备之心。北平精税部队则埋伏城外,官兵也渐渐入城,暗中勾结三卫部长及诸守军。朱棣这才告辞离去,朱权到郊外为其饯行,伏兵趁机而起,将朱权拥往前行。三卫弓广骑及诸守军,一呼云集。守将朱鉴抵挡不住,力战而死。王府妃妾世子均随入松亭关,回到北平,大宁成了一座空城。朱权进入燕军之后,时常为朱棣草拟檄文。朱棣对朱权许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随后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无大将可用,只好起用幸存的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以北平(今北京)为基地,适时出击,经几次大战消灭官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1402年(建文四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 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太宗,嘉靖时期改为明成祖。

这其中在朱棣许诺朱权,事成之后平分天下。但是没有完成诺言。

待朱棣即帝位后,朱权请求改封南方。当他要求苏州时,朱棣回答:“苏州属于京城管辖范围。”当他要求钱塘时,燕王则说:“先父将它赐给五弟,终无结果。建文帝无道,在钱塘封其弟为王,也未能享受。建宁、重庆、荆州、东昌都是好地,你随意选择吧。”

永乐元年(1403年)二月,改封南昌,朱棣亲自写诗送行,命朱权以布政司为宫邸,建筑规模毫无变更。不久,有人告发朱权用巫术害人,并且诽谤别人,成祖命人秘密查访,未获证据,于是停止追查此事。从此以后,朱权终日韬光养晦,并建造书斋一间,弹琴读书于其间,因此,朱棣在位期间,朱权未遭祸患。

自此宁王一脉与帝一脉结下梁子。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起兵十万造反。杀死江西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以李士实、刘养正为丞相,以王纶为兵部尚书,发檄各地,指斥朝廷,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占安庆,终为赣南巡抚王守仁所俘,押送南京,废为庶人,论罪伏诛,封国废除。

宁王叛乱是统治阶级内部所进行的一场皇权争夺战,它对明朝的政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小主千河


宁王是被朱隶绑上战车 一起造反的 当时宁王实力强大 朵颜三卫战力强悍 当时朱隶答应宁王得天下后两人平分天下 而得了天下后把宁王分到了江西 就比如两兄弟建一所房子 没开始建的时候说建好了咱两平分着住 建的时候出钱出力 建好了 却被一个兄弟一个人住了 只给点钱你去外面租房子住 换上你你会开心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