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放鞭炮是不是中华春节文化一种损失?

泉城老徐


爆竹声声辞旧岁!以后子孙后代问我什么是爆竹!我就尴尬了。。本人觉得鞭炮对环境有影响这无可厚非,但是在环境污染方面来说占比重要小的太多太多!与汽车相比简直就是大巫见小巫了,再说了,汽车每天都要跑?鞭炮并不是每天都要燃放的!过年就那么几天而已,又是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不应该舍弃!


高勝軍


我这人不爱拐弯抹角,直说吧:禁放鞭炮实质就是取掉了过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过年的气氛很重要,过节讲究的就是一个热闹,而热闹必须有氛围。尤其是中华民族几千年遗传下来的这个过年大节,它是华夏所有节中的之最,更许要气氛的烘托。


古人选择在庆祝这个大节时燃放鞭炮,不仅是有着几重函意,而且囊括了人们对未来许多期望的。说穿了,就是避邪、震邪、祝捷、图吉利。

所以说过节一旦没有了气氛的烘托,就等于失去了过节很大一部分“成色”。


一般的说来,一个民族传统的文化习俗,尤其是己经形成了五千年的传统习惯,如此这样的磅礴气势,他就是上升到了这个民族的信仰高度,凝聚意志的高度。所以凡是民族精神的东西应该保持、传承、弘扬。不应该刻薄,削弱、弃去。


风雨人生3293


我认为过年还是要放鞭炮的。听到声声炮竹声。觉得我们的新春来到了。原来老年人说放炮仗驱邪。我觉得,过年还是放炮仗好。可以限制数量。也不知道说的对不对。


浮生若梦crush


有望2021年春节恢复中国春节传统文化放鞭炮[耶][耶][耶]







烈火战车1388


过年燃放烟花爆竹是一项传统节日风俗,但是现在的禁燃措施必然对春节传统文化有所影响,但是受影响的主要是城市。很多城市采取禁燃举措,是出于多方面考虑的。

<strong>

一、鞭炮的起源

鞭炮即烟花爆竹,起源于先秦时期已存在的“爆祭”。什么是“爆祭”呢?即是燃烧柴火以“敬神驱邪”的一种祭祀行为。《周礼·春官》中记载的“九祭”中的第三祭,即是“爆(炮)祭”。“爆”,其实就是烧,但其与一般烧火不同的是燃烧时要发出声响。这是先秦时期流行的一种“用火”方式。

因为竹子在燃烧时,因受热会猛然炸裂而发出很大的响声,最能达到“爆”的效果,所以竹子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一种燃料,故“爆竹”流行开来。宋代,爆竹又衍变成了“燎竹”,宋代文人袁文的《瓮牖闲评》书中有“岁旦燎竹于庭”的记载。其对“燎竹”的注释是:“燎竹者,爆竹也。”

二、鞭炮与春节风俗

西汉辞赋家东方朔撰写的《神异经》中有这样一种说法:“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着火中,爆烞而出,臊皆惊惮。犯之令人寒热。”这里所说的“山臊”是一种模样怕人的猴科灵长类动物,又名“山魈”,如今在非洲仍然常见。或许是山臊身上带有传染性极强的病毒,“犯之则令人寒热”,人接触山臊后即生病,所以古人视之如妖魔鬼怪,传说中怪兽“年”即是它的化身之一,故古人“爆竹”以驱之。《神异经》是部志怪小说,成书当不晚于六朝。这说明至迟在六朝时期,古人仍通过爆竹驱魅辟邪,并已移植于过年风俗中。

三、鞭炮的发展

过年燃放爆竹,唐代开始盛行。唐诗中爆竹有许多描述:“乱骑残爆竹,争唾小旋风”(元稹《生春二十首》)、“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张说《岳州守岁二首》)、“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就聚爆竿仄”(于鹄《早春》)。过年燃放爆竹之风到宋代更为普遍,宋代文人所记比唐代更加丰富:“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陈与义《除夜二首》)、“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黄公度《乙亥岁除渔梁村》……当然,最著名的还是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然而,这时广泛流行的爆竹并不是用火药制成的,而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燎竹”风俗,即烧真竹子,又叫爆竿。用火药为原料的爆竹始于北宋末期,但那时使用火药的爆竹叫“爆仗”,与军事行为有关联。这种“爆仗”即是现代爆竹的雏形。因燃放时声响如炮,时人又称之为“炮仗”。用火药引燃的爆竹,到南宋时已很流行了。

宋末元初,爆竹已成时人过年时必备的“年货”,燃放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开始使用“药线”了,周密的《武林旧事》有相关记载:“至于爆仗,有为果子人物等类不一。而殿司所进屏风,外画钟馗捕鬼之类。而内藏药线,一爇连百余不绝。箫鼓迎春。”“一爇连百余不绝”,就是将单一爆竹编连接在一起,这种放法,时人俗称为“编炮”,与现代燃放方式已无区别。因炸时如舞长鞭般响震,又被叫做“鞭炮”。

从宋代起,“爆竹文化”丰富了起来,燃放更讲究,民俗目的更明确。过年,从除夕之夜起,一直到正月十五,不同日子要燃放不同的爆竹,不同日子所放爆竹的意义也各有不同。除了大年三十燃放爆竹,年前的“腊祭”活动还会燃放“霸王鞭”。正月初一早上所燃放爆竹,叫“开门爆竹”,或“开门炮”。正月初五放的爆竹叫“开市爆竹”,又叫“烧利市”。古人还喜欢选择在初八开门,初八是新的一年里第一个“发日”,做生意的人当然最喜欢选择在这一天开市,把爆竹燃放得响声大大的,寓意“大发财”。过年燃放爆竹,古人特别讲究“一响到底”,中间不能熄火或哑声,否则不是好兆头,新的一年里会遇“厄运”。因为这个讲究,古人对爆竹的质量很看重,不燃放“断头爆竹”。

四、鞭炮禁放的原因

最近几年,全国各个城市密集出台各种法规,禁止燃放各类烟花爆竹。也就是说,禁燃鞭炮的历史很短,也就最近三年。一般禁燃主要是城市建成区禁燃,不包括乡镇。城市是人口密集集中的地方,禁燃烟花爆竹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出于安全考虑。城市楼玉林里、人口密集,燃放烟花除了可能造成伤害故事外,还容易引发火灾,一旦引发建筑火灾,可能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

二是出于环境污染防治。燃放烟花爆竹回产生很大响声和烟尘,造成噪声污染和大气污染,容易引发投诉,但是又不好溯源追责,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健全。

其实,禁燃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出于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2012年以来,全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每况愈下,2015年达到巅峰,柴静的大型空气污染深度公益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发布后,更是引发公众关注和舆论的高潮。为了防治大气污染,国家和省市县(区)多级政府机构陆续出台了一些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甚至空气环境质量纳入政绩考核,扬尘治理、裸土覆盖、道路洒水、燃油提标、生产工艺提标改造……各种举措都使了出来,自然也包括禁燃烟花爆竹。

五、禁放鞭炮对春节文化的影响

燃放鞭炮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一项重要风俗,一项风俗的演变往往需要几代人、甚至成百上千年,突然在几年之间禁燃一项传统的风俗习惯难免会让很多人无法接受,感觉失去了年味。好在目前禁燃只是在城市建成区,农村地区尚未受到波及。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不过是近三十年的事,绝大多数人的根还在农村,逢年过节就会回到乡土过节,所以很多人都说年味还是在农村,确实如此。


南国十年梦


燃放鞭炮,倍添喜庆。只要闻一下空气中的硫磺味,就感觉心旷神怡。婚丧嫁娶,又是一种气氛。门神对联花炮,香烛新衣红包,才有过日子的味道!

大丈夫行不改姓坐不更名––我是浏阳人。[捂脸][捂脸]


刘咖老叁


过节就图个热烈的氛围,鞭炮就是烘托气氛的,红红火火声声脆,热热闹闹驱瘟神。

放炮不光是听那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继承下来的禳灾祈福的信仰,纳福迎祥的仪式,和和美美的象征,欢欢乐乐的表达。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为了生计,人们四处奔波,在收获了一定的财富后,总觉有点缺憾,缺什么呢?缺的是童年的快乐,亲情的抚慰,欢乐的场景,热烈的氛围。春节,正是重温童年、家人团聚、伙伴重逢的最佳时节,鞭炮,正是游子们最想看到和听得到的熟悉场景和亲切的声音。没有了鞭炮,春节索然无味。

放鞭炮起源于古代社会的原始信仰,人们认为响声能驱逐瘟神、恶鬼、邪魔和一切不吉利的事物,人们通过制造巨大的声响来解除心中的不快,开启新的生活,于是把竹节放在火上烧烤,让竹节爆炸,来实现心中的愿望,祈求上苍保佑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这就是今天所说的爆竹的由来。

后来炼丹家,准确地说,是唐代,有个炼丹家和医药家孙思邈云游到湖南浏阳一带,在那里定居并发明了火药,湖南浏阳鞭炮之所以闻名遐迩,得益于道家孙思邈。有了火药,人们更加自信,以为有了抵抗一切邪魔的武器。

于是鞭炮便成了人么逢年过节、喜庆祝贺必不可少的“礼器”和仪式,也不断丰富着鞭炮的文化内涵,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和美好期盼,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是,这样一种节日必备的礼器说禁就禁了,理由是破坏环境,危及人身安全。我觉得这个理由不充分。工业污染造成的空气污染何止鞭炮的千万倍,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事故何止鞭炮的万万倍,为何没有因噎废食,禁止工业生产,禁止交通运输?这说明,禁止不是好办法。

那么庞大的工业系统都可以按照环境法整改,那么复杂的交通系统都可以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一个小小的鞭炮就没有办法该进吗?为何一刀切,禁放了?不管做如何解释,都不好理解。

回看我们的节庆文化,有那么多、那么好的文化项目,说废弃就废弃,却被人家给申遗保护了,总不会是为了申遗才禁放鞭炮的吧?往深处就不便说了,也不能说人家懒政,毕竟是为了百姓安全嘛。

但环境无染和安全隐患应该从源头抓起,从制造商抓起,不能一句话说禁就禁了。这道理那道理,别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才是硬道理。


问道黄老


我不赞成禁放烟花,应该全面开放,让节日特别是春节真正有过年的年味,但应该限制一下炮竹厂的大小(如统一最大的炮竹30万头)等,,


红火777


现代文明必须禁放鞭炮,减少烟雾对空气的污染。农耕文明时代,环境没有污染的压力,放是可以的,工业文明时代,环境污染的压力已达极限,煤炭都限制了,这也是代价,汽车不能禁行吧?煤气灶还是要烧吧!城填必须禁止放鞭炮,农村也要逐步推行。不放就不是过年了吗?我们九十年代就没放了,照样过年。农耕文明时也没的电视呢!


澄清2019


作为一种最重要的春节文化活动要素之一,禁放烟花爆竹大大稀释了中国新春佳节的年味浓度。许多人甚至感觉不到原来什么过节的浓厚氛围,是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若有能工巧匠成功改良传统方法制做新的鞭炮,燃放时有响声爆竹、几无污染及伤害就好了!那时定可恢复百姓听着声响欢天喜地迎新除旧的习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