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小时候特别渴望过节,现在怎么一点过节的欲望没了呢?

我是淮南帮忙团


因为我小时候经济生活条件差,平时没有零花钱,不买零食吃,父母也很少往回买好吃的。平时很少买新衣服穿,饮食上很少吃肉,饺子米饭等好东西,只有过年才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亲人给红包压岁钱,所以小时候特别渴望过年。

现在平时吃的穿的比过节日也不差,反而是越过年觉得有些压力,很烦恼。给亲人拜年,买东西,给红包,买什么好,买多少,给多少红包好,越过年心越忙,没有小时候过年的味道了,所以现在一点儿过年的欲望都没有。


阳光面对未来


这个问题,不同年代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我们这些出生在六十年代初期的人,对于逢年过节理解有着特别的期待。小时候吧,正赶上国家经济状况虽说很跃进,人们的工作态度也很极积。可当时人民的生活难啊,不是一般的难。对于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不管怎样,首先能吃饱。并且不是早上吃红薯,中午红薯面,晚上红薯干。所以说,当时就盼着逢年过节能吃上顿好饭。记得在上高中时候,学生改善生活,就是每人能吃个白面馍。说来家里的爸妈连这个待遇都没有。虽说只是一个白面馍,我们好多人都只吃半个,留半个拿回给家里人。现在想起来感到真有点心酸。现在日子过得不错了,这代人还是盼逢年过节,现在不是想吃什么。人老了,总盼着能儿女团圆,可好多儿女们都五湖四海的。平时吧,很难见面。这代人啊就是个盼逢年过节的命。


裴云登


小时候什么都不想,天真快乐,就知道玩,也不知道物质那来的,天真的认为过节了就可以有好多好多好吃的都是公家发的,不过,我们那时单位真的发很过节的东西,其实也就是一点点吃的。但小孩子不知道,过节有好吃的,好玩的,有新衣服穿,小孩能收到压岁钱,也就一块二块,那就很高兴了。那时我也不会乱花,都给我外婆了。外婆给家里买盐用了,天天想过年呀。过年放假,可以放炮,可以不上课,这个不用上课,不用学习,到外玩也没人管是关键啊,长大了知道过年的意义了,当你明白了过年的意义,你就不想过年了,过年的重要意义是开心的花钱,团圆,花钱,心疼啊,花钱,花钱,花钱。重要事说三遍,哈哈哈,关键是钱不够花。


欢乐的海3


咱也不说那个时候穷,那个时候确实穷,其实小孩是最喜欢过年的,昨天我故意问了一下过年有意思吗,孩子说过年有意思,有鞭炮玩,还有烟花🎆看,还有什么来着我忘了,大多数大人,现在过年没意思是因为各种压力,还有各种攀比等等,这是我的观点,这种问题回答了好几次,


穆M


小时候有拜年钱,小时候有炮仗,小时候有好吃好穿的总之小时候乐趣多,小时候有数不清的乐趣,跟着大人到处窜门,随着年龄的增长,上有老下有小,有了数不清的事,逢年过节是孩子们的欢乐时光,过去的欢乐成了回忆,老人的离去更是在过年的时候显示出凸岀,摸一摸自己的脸,一脸岁月蹉跎苍桑,又是一年过完了,坐下喝茶时想起小时的欢乐真是让人不禁热泪满脸,奔五十了,,,年到底是什么?是亲朋好友的相聚?还是一家子团聚在一起举杯欢聚?还是一年对生活的总结?少了人情味的年过着有意思吗?小时候随然家家户户穷但有人情味,现在的社会吃的喝的穿的都有了,缺少的恰恰是亲情,一年又一年,年是什么???是大人在总结一年的成果,


风柏村66210323


一方面和年龄有关系,一方面和生活条件提高有关系吧。

小时候过年就意味着放假,会有很多出去玩儿的机会,会有春节礼物新衣服,会收到压岁钱,会有好多好吃好喝的,家里也会有热热闹闹的气氛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而且自己无忧无虑。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色慢慢开始转换,你在繁忙的工作中,还得去考虑过年老人孩子怎么安排,打扫卫生,准备年货,看望双方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喝大酒,要是在外地工作还要考虑节后回去上班的交通问题。有些未婚的还会被催婚,没娃的还要被崔娃,有娃的还要被被比学习成绩,工作好坏,对象咋样等等。

很多人成年人都觉得过年比平时上班还累,这可能就是大家的对过年不是那么渴望的原因吧。



老于0815


年年岁岁有新春,

岁岁年年景不同。

风尘人生,磕磕绊绊,一路风霜,一路风景。

春节过年味,应该以人生阶段而分而论,童年、少年、中年、老年,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感觉和需求,愿朋友们新春平安吉祥如意快乐!

谢谢!



張毓德的笑看人生


小时候特别渴望过年,盼着过年是因为已经具备了渴望盼望的条件,比方说:日常生活吃五谷杂粮,煮地瓜熬南瓜吃黑面条,穿捡来的衣服或象别家讨的衣服,而过年的话父母再有钱没钱都会改变一些生活,比方,黑面变白面,杂粮变蔬菜.肉食,猪肉羊肉牛肉,吃的好来穿的也好,穿新衣换新帽。现在过年感觉没年味,也是心情问题,日子家家过的好来,生活水平提高来,土产蒙福产量高,海鲜水果蔬莱满大街都是,自己穿过的衣服送人,左邻右舍都不要,说俺有,俺的都穿不完。这不,富裕富足去了你家还去他家还得到我家,日常生活跟过年似的,所以对过年跟平常过日子似的就不足为奇啦。


智与良


这个问题提了有点极端。小时候确实是渴望过年🧨因为过年能拿压岁钱还有好吃的更能放爆竹。现在随着年龄增长物质上的欲望减弱了,但亲情友情却存在。看见儿孙辈不断成长事业有成,很想借春节长假期间聚聚乐乐!因此过年是亲友聚会的最好载体。从自己来说过年是生命的又一延长,我还指望着第二个100年呢?


艾雪夕


个人以为这跟年龄增长有一些关系。

小时候,无忧无虑,逢年过节,除了吃就是玩。到了春节,还有新衣服和压岁钱。而成人工作后,除了平常工作压力外,有家庭的还要操心长辈和子女们的节日生活安排,责任在肩,一点也不能马虎,对于自己过节的乐趣就放在其次了。

再有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可未婚的年轻人想回又怕回,因为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最关心的男婚女嫁问题,往往让他们心里发怵。在外打拼的人,心里都有思念家乡情节,希望回到家能体验小时候的味道,让心灵得到休憩。可是,观念上的差距和干扰,让过节的年轻人身心疲惫。

现在的生活,物质丰富了,平常饮食跟逢年过节没区别,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要求高了。说到底,也就是希望能简单快乐,回到从前的无忧无虑。

随着年龄增长,有的感觉真是回不到从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