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蒙曼和于丹,你怎么评价?

清风朗月zgh


于丹教授,一个曾经风靡全国的品牌,用她渊博的知识、缜密的思辨、“口含天宪”的犀利征服了亿万中国人,一瞬间刮起“于丹风暴”,让多少人为之振奋,多少人为之呐喊!然而,狂风吹尽不见金,见到的却是遍地垃圾。


先不说于丹教授出名后的阔绰、跋扈,只就其学术思想而言,就可以认定为她的所谓学术纯粹是垃圾。曾经,我不认为以她那样的学养、境界,会如此浅薄地诠释孔子、庄子,我会认为,她可能另有隐衷或者深意。可是后来关于她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我真的在想,如此糟蹋经典,给国内的观众讲讲也就算了,居然在与外国学者一起探讨文化交流时,明白无误地告诉外国与会者:“我们中国的孔子早在二千年前就给你们开出了文化构建的良方,只有从那里才能找到未来的出路”云云,在那样的国际会议上,如此不尊重客人,也难怪她被北大请来又被学生轰走。

对于于丹现象,至今我不愿意责怪于丹教授,要怪也只能怪我们这个文化环境的不健康。这样的话题好像说多了会引起不良反应。但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们,眼界更加开阔,与于丹们生活的年代是有点代沟的,开始灌输鸡汤的时候,好像有点新鲜,但是坏旧坏在于丹教授的鸡汤天天乐此不疲地灌下去,学生们就有了不适应了:我们不是哈腰一族,我们要就业,要吃饭要生存,喝你的鸡汤能解决问题吗?

于丹教授没有正视已经很严重的现实问题,继续曲解经典,加大灌汤力度,要大家对于所有的问题都要从自身找起:我们逝去的就是感恩之心,敬畏之心,这个社会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足够成长的广阔平台,云云。而她所加工的鸡汤,多是以经典的语言为辅料,加工改造后,配以曲解后的诠释为主料,肆意附会,让人心生不快,如鲠在喉。

听过蒙曼教授的讲坛,很平实很真实,她是在认真做学问,她根本没有试图说服谁,她的出发点就是交流,与大家互动,分享知识的快乐。

两相比较,于丹教授是高高在上凌然不可侵犯的教主,蒙曼教授是春风化雨平实质朴的师友;一个在教化,一个在交流;一个空对空,一个实打实;一个走郭沫若路线,一个走陈寅恪路线。

套用于丹教授的话:你只要有真学问,你就能再一次站起来。真的希望于丹教授能放弃傲慢、偏执、狭隘,重新站起来。不然,真的可惜了满肚子学问。


问道黄老


蒙曼和于丹,路数差不多,只不过一个更偏学术,一个更偏市场。

于丹的悲剧在于,不知道适可而止。平心而论,她讲论语还是应该得到肯定的,于丹的《论语》和易中天的《品三国》一度成为百家讲坛的两张王牌,对于传统文化的普及意义重大。但于丹没有自知之明,最后居然敢去讲《庄子》,《庄子》难度极大,民国大师刘文典称世上只有庄子和他懂《庄子》,再加上于丹在北师大升官之后,嚣张跋扈,跑到北大演讲被轰下台,声名大挫,所以于丹是死在自己的自我膨胀上。

蒙曼成名晚一点,也低调一点。和于丹北师大中文系和古典文学专业毕业差不多,蒙曼也是正规的北大古代史专业毕业,先后师从李鸿彬和荣新江,后来到中央民族大学任教。所以她在百家讲坛讲武则天也好,在中国诗词大会当评委也好,作为专家大家基本是服气的。而不是像于丹和陈果那样,兜售鸡汤哲学,要和这个世界妥协,最终背负骂名。所以蒙曼的社会认可度要高于于丹,当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


青年史学家


于丹的百家讲坛就看了两期再没看,刚开始觉得讲的还不错可是越听越不喜欢,满嘴的之乎者也,卖弄学识,飘飘然也,讲的太虚了,蒙曼恰恰相反,刚开始挺不是很喜欢恕我以貌取人了而且嗓音也不喜欢(人的劣根性)因为她讲的是武则天,我很喜欢唐朝文化所以坚持听了下去,这一下一发不可收拾,讲的非常好,有理有据,引经据典,张弛有度非常的接地气,后来又接连听蒙曼讲了太平公主等等都非常喜欢,电视看过又在电脑搜了看了好几遍挺过瘾的,也学到了不少历史知识




宅人万岁




个人偏爱蒙曼老师多一些。

众所周知,于丹老师最早是在《百家讲坛》讲论语,对文本做了一些延伸,后来又经常参加访谈类节目,出书,做发布会,研究学术的时间可能也随之相应减少了。变成了孔子“周游列国式”的四处兜售观点,贩卖思想。而且随着其接触的商业化环境越来越多,难免会受到一些影响,显得有些浮夸。

而蒙曼老师,同样是《百家讲坛》走出来的学者,百转千回之后,她依然是当初那个讲述武则天历史故事、英气逼人的女子。而且,因为参加节目的次数增多,也更加开朗、更加接地气了。最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她现在有些名气,却依然保有一颗赤子之心,拿第四季诗词大会来说,第一集中飞行员在“自救缓解”选择了她,她当时表示有些紧张,怕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选手不能继续比赛。后来,她虽然尽了力,但选手真的没能继续的时候,她也表现出了遗憾和惋惜。甚至在整个过程中,都让人觉得她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比选手还紧张,这颗为他人着想的心,真的特别可贵。

同时,她在点评过程中既大气又不失幽默,感觉好像看到了女版“纪连海”。真诚希望蒙曼老师能一直保持这样朴实不俗的风格,一路走下去,越走越宽。


驿路奇奇


不敢评价。原来我就认为我爸就是我老子。我就是我儿子的老子。没有想到还有一个老子。[呲牙][呲牙][呲牙]


海哥53201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欢迎关注!

蒙曼,现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委员;于丹,不久前被解除北京师范大学院长的职务。

蒙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于丹,北京师范大学(分校:北京联合大学),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

蒙曼,5次登上《百家讲坛》,讲32集《武则天》,讲18集《太平公主》,讲41集《长恨歌》,讲《大隋风云》,讲16集《唐玄宗与杨贵妃》;于丹2次登上《百家讲坛》,讲7集《论语》心得,讲10集《庄子》心得。

蒙曼,火了以后当嘉宾,当《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谜语大会》嘉宾;于丹,火了以后写书卖书,参加了无数的演讲。

于丹,身价曾经以1060万元登上福布斯富豪榜作家第二位;蒙曼,具体收入不得而知。

有人说:于丹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听时让人激情澎湃,之后感觉索然无味;蒙曼是娓娓道来,但是让人回味无穷!

蒙曼,不漂亮,但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给人古典美;于丹,珠光宝气,却让人觉着俗气。


赢在高三


不管是蒙曼还是于丹都是当代社会中,无耻地站在中华文明的肩膀上装疯卖傻地涂鸦历史的小丑。总是用自己的一厢情愿,一锅粥见去扭曲,歪解历史的卑鄙文人“如果她们还算是文人的话”。她们都是借助现代网络宣传工具,绑架中华文明的发展事实,注售自己的观点,见解以哗众取宠。飘飘然而不知天地之大,昏昏然而不识听众之反感。自以为是而不顾天下之感受。自居以专家之唬人,叽咋历史事件人物以捞金。是当代典型的文化侏儒的代表人物。凡是只会用现代人的思维,视角,思想去绑架注解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上的事件,人物,史实,功过的文化人,都是一群无知狂妄的文化侏儒。我们需要历史,我们应该研究历史,我们更应该学习历史,我们唯独不能做的,就是妓解历史!忠实,尊重历史是每一个良心文人在研究,学习,借用历史的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底线。而蒙曼和于丹这两个文化侏儒,恰恰就是在对历史的忠实和尊重这一点上,走得太远了,飘飘然了。因此她们烹出来的历史鸡汤,不会让我们觉得是美味,反而觉得很恶心。


李思18889322393


蒙曼有真才实学,跟她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而于丹则不一样了,才疏学浅,言辞浮躁,没有实质东西,更多的是毒鸡汤。

蒙曼有真才实学

蒙曼毕业于北大古代史专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硕导组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五代史及中国古代女性史。


自2007年以来,5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的讲台,主讲《太平公主》、《长恨歌》、《武则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大隋风云》,并出版了相应书籍。

担任过中央电视台《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的点评评委。

蒙曼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历史老师,是有真才实学的。

看过《百家讲坛》的人都有一个感觉,蒙曼的讲课朴实无华,知识面很广,实事求是,不妄加揣测,比较尊重历史的本质。尤其《武则天》讲的不错,听她讲课时,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大唐的繁荣时期,亲自见证过历史中的故事一样。


蒙曼讲课的时候端庄大方,印象中的国学代表就是她这样的,娓娓道来,让人回味无穷。所以,蒙曼的风格是非常受欢迎的。

于丹太浮夸

于丹的身份只是北师大教授,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而已,与蒙曼的身份相比起来差的太远。

于丹并不是专业研究历史的,她讲《论语》、《庄子》、《昆曲》,在专业性上就差很多,而且讲这些内容的时候,掺杂了太多的个人观点,容易误导大众。


于丹讲课词藻过于华丽,有太多的个人动作,对历史的认识不深刻,也不精准。观众本就是想多了解一些历史知识,不需要讲课者过多的添加色彩,但于丹的这种风格,很明显让历史失去了本真。后来讲到某些历史知识的时候,观众都有疑问,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于丹刚开始讲课的时候,还有一点吸引人,让人觉得激情澎湃,后面听多了就特别反感,毒鸡汤太多,最终就是索然无味。

凭借《百家讲坛》走红以后,于丹便开始捞钱了,各种走秀,卖书,却不钻研专业,还有很多负面新闻传出来,引起网友的反感。

到后来,于丹在北大演讲,被学生当场轰下台,很是尴尬,从此以后便跌落神坛。

国学大师就得有真本事,还要低调

蒙曼和于丹都曾经是有名的国学大师,但于丹走红比较早,蒙曼走红晚一点。可到现在为止,蒙曼依然相当低调,年收入不得而知,而于丹有段时间大红大紫过,还登上福布斯富豪榜作家排名第2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有钱作家。


太高调了,终究没有好处,只会让人觉得她身上充满了铜臭味,有失中国文人的气节。于丹现在越来越让人反感,网友没人对她感兴趣,却一如既往的喜欢蒙曼。

关键是蒙曼对历史有深入的了解和个人解读,确实是在向观众传播历史知识,而于丹则不务实。

于丹所选择的《庄子》、《孔子》的话题都很虚。而且她在讲课的时候滔滔不绝,有很夸张的表达方式,肢体扭动的厉害,看似很有激情,实际上什么都没听出来。


没有内容,时间久了肯定走不远。


R娱记


,,才高博学之较,,二者都行,,不分上下,,只有小点专嗜不同,,所以都行,,要在我农二上过的最贫困山村小学教语文勉强都行,,

,,两者比较,,一个儒雅斯文,,余韵无尽,,人回味,,一个太骄泼韵,,却忘了内沁,,只顾众人说已大能而专行,,缺柔韵,,

。。如多年傲慢的北大礼堂就是检验顶级儆娇的战场,,敬一丹大姐和岩松同去,,一丹大姐雅歌畅盈,,可老白委屈遭哄,,于丹在昆曲剧前大侃昆曲来源,, 同样挨哄尴尬,,星爷多点文化,,学子当哥狂欢,,,

。。何为?一切源于自身的涵养骨沁,,表达的口气,气势,语韵,节奏,唱腔,滋性,柔美和谦憨,,,也就是问君是否真正彻透老北京地摊卖艺人说相声的沁律而已,,不带叮点儿华慢俯瞰滴,,全是闷骚仰星辰,,全身內外土渣风,,把你整笑荡轻松,,,

。。另外我曾叹过复旦大学两位博士教授的演讲,,风情儒雅的陈果教授让农二死爱,,,另一位上台就是连珠炮狂轰,,好像憋尿,,急忙讲完得去淋尿,,,叮点语美的韵律都不懂,,自乐跃人嘲,,

。。所以题中的两位渊博导师,,农二内心敬服无比,,只是在语韵上有点偏爱,,勿怪!,,,就此

,,美步行,,浪漫潇潇洒洒,,凡事看谁行…?


不笑牙疼


于丹和蒙曼都是因为《百家讲坛》而走入大众视野,可以说是两代文化大众明星,蒙曼巅峰的声量没有于丹大,但蒙曼似乎比于丹遭受的负面声音要少得多。

两人的学历都没得说,蒙曼是北大的历史博士,于丹是北师范的文学博士,两人都在高校任职,都是教授,学历上没问题都很高,按理说,学识应该也高。

但于丹最受人诟病的就是学识,她的曲解论语本意的方式,以及心灵鸡汤式的解读,都让于丹成了某种鸡汤的代表。

蒙曼在这方面要好不少,起码没有雾霾时候关上窗户敞开心窗这种鸡汤说辞。但可能是大量在电视媒体曝光的原因,蒙曼也出现一些娱乐化的面向,也让一些观众发够。

近几年,随着电视的衰落,文化类精品节目的减少,让之前很火的文化明星式微,不会很长时间就会从大众视野中消失。

你喜欢于丹还是蒙曼多一些?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