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從垃圾堆爬向哈佛,塔拉的人生不設限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從垃圾堆爬向哈佛,塔拉的人生不設限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書震撼了無數人。書的內容很簡單,可以看作是作者塔拉·韋斯特弗的自傳。

連比爾蓋茨都忍不住評價道:“這是一個驚人的、真正鼓舞人心的故事,每個人都會喜歡,它甚至比你聽說的還要好。”

塔拉·韋斯特弗是一個十七歲前從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最後卻靠著自學取得了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塔拉來自一個極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不上學,不就醫,沒有出生記錄,也沒有醫療記錄。生活在巴克峰山腳下,除了家人,沒有人知道有塔拉這個人的存在。

十七歲之前,塔拉一直將學校視為禁區,因為她父親說,學校就是一個洗腦的地方,送子女上學便是將他們交給惡魔,而在此之前,塔拉將父親的話奉為圭臬。

十七歲之前,塔拉也沒有上過醫院,有病有傷,都是依靠著母親,因為她的父母將體會苦難看作是一種賜福。

童年一直生活在廢料廠的塔拉,遵守著父母的每一條“教義”:

不去上學、不去醫院、不與人交際。

原生家庭的束縛,成長環境的艱難並沒能捆綁住塔拉,十七歲之後,塔拉完成了她人生中的逆襲,成為哈佛博士和比爾蓋茨的座上賓。

很多人看到塔拉這個故事都覺得特別勵志,但是塔拉除了勵志以外,更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更多可能性和人生真相。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從垃圾堆爬向哈佛,塔拉的人生不設限

真相1:原生家庭是宿命,但不是宿敵(意識覺醒)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愛當家,孩子也是出於對父母的愛而順從大人。”

塔拉無疑是不幸的。有一個偏執的父親,曾無數次將塔拉推向那可以把人剪得稀碎的軋鋼剪刀下;有一個暴力的二哥肖恩,不高興就把塔拉的頭往馬桶裡塞;有一個冷漠的母親,對她一切苦難視而不見。

生在這樣的家庭,如果不是絕對順從,就會被折磨得體無完膚。十七歲之前的塔拉的確是對父母言聽計從,這樣的後果是,塔拉成了一個“垃圾堆”的孩子,整天髒兮兮的,不讀書,也沒有自己的思想,看到頭的未來就是像母親一樣,成為一名非法助產士。

不幸的原生家庭帶給塔拉的是視野的侷限和意識的摧殘。《歡樂頌》樊勝美在劇中說過: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

原生家庭近幾年成為熱門話題,然而並不是它的正面性被人關注,而是其負面性不斷引起熱議。現在很多人空無本事,每天還坐吃等死,但最後卻把鍋甩給自己的原生家庭“都是因為出生不好,所以我才混成這樣的”。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的確,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影響很大。就像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說的那樣:“原生家庭對家裡子女的影響越深刻,子女長大之後就越傾向於按照幼年時小小的世界觀來觀察和感受成年人的大世界。”

十七歲的塔拉就是一直用她父母的眼光在丈量著這個世界。但十七歲之後,憑藉著努力和意識覺醒的塔拉,告訴我們:原生家庭的命運也是可以被逆轉的。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選擇用力活出自己的人生。童年的塔拉,沒有上過學,也沒有走出過大山,經歷過暴力,更不被允許與人交流,她在一個逼仄與專制的家庭長大,最終卻選擇飛向屬於自己的那座山——考劍橋,上哈佛,出書,發表演講,那些童年不被允許做的事情,她都做了一遍。

原生家庭不好只是弱者的藉口,真正的強者,即使出身不好,也會想辦法逆風翻盤。就像《風雨哈佛路》中的女主角,生在貧民窟 父母都是癮君子,但最後她還是用自己強大的意志力考上了哈佛,和塔拉一樣,用知識改變了命運。

所以,出身不好只是託辭,並非一個人的宿敵。只要你願意,你依舊可以拔掉你身上的鱗片癒合傷口,然後和其對抗到底。塔拉意識到了原生家庭的可抗性這一點,所以最後她成功了。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從垃圾堆爬向哈佛,塔拉的人生不設限

真相2:自救法則:不靠他人,唯有自救(認知突圍)

剛剛進入大學,塔拉不知道論文為何物,不明白教科書是用來讀的,不知道拿破崙是誰,錯認歐洲是一個國家。看到室友穿著吊帶背心,喝著咖啡,她完全不能接受,因為父親告訴她這是不道德的,她不收拾房間,也不打掃衛生,因為生長在廢料廠的她,以骯髒為自然。一道數學幾何別人輕而易舉就能解出來,她絞盡腦汁也做不出來。

在讀書這條路上哥哥泰勒給塔拉的幫助很多,是因為泰勒的出走上學,塔拉才決定也那樣做;塔拉不會解的題,泰勒也耐心指導她。泰勒引導著塔拉,讓塔拉知道,世界還有另一種模樣。泰勒是照進塔拉生命中的一束光。

當塔拉慢慢適應新生活過後,泰勒告訴塔拉:生活中的困難要學著自己解決,而不是想著依賴別人。那一刻,塔拉明白:生活中能救贖自己的只有自己。

為了改變現狀和別人的眼光,塔拉比以前更努力學習,成績越來越好,從一個差等生,到全優生,再到劍橋交換生,最後成為哈佛博士生。當塔拉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者是,她突然明白,她早已經不再是需要從別人那裡找到答案的小孩了,而是學會了自己去尋求答案。

塔拉一路走來,她的第一關是要衝破原生家庭的桎梏,意識到自我的存在;而第二關就是要明白,要突破自我,自己救自己。所以她努力讀書,從垃圾堆走到劍橋,再到哈佛,那些以前不齒於告訴別人的曾經,她寫在了書裡。最後塔拉的人生,在自我的救贖中,與過去和解,與未來握手。

陳丹青發起過一個話題叫:自己救自己。他這樣解釋:什麼叫做救自己呢?就是忠實自己的感覺,認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煩,不要放棄,不要敷衍。哪怕寫文章時標點符號弄清楚,不要有錯別字——這就是我所謂的自己救自己。我們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

其實生活中,我們都得自己救自己。決定我們是誰的最強大因素來自我們的內心,直到我們相信自己,那時,我們穿什麼衣服已經無關緊要了。人生中,能遇到貴人實屬榮幸,但我們必須明白,大多數的苦痛,還需要我們自己去渡。人生的突圍,從意識到,自己是自己的拯救者那刻開始的。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從垃圾堆爬向哈佛,塔拉的人生不設限

真相3:寒門再難出貴子,但教育依舊是最容易的路(行動破冰)

在這本書的結語中,塔拉這樣寫道:“你可以用很多說法來稱呼這個自我:轉變,蛻變,虛偽,背叛。而我稱之為,教育。”

從垃圾堆到高學府,這一切的最終力量都要歸功於:教育。從十七歲通過自學考取楊百翰大學之後,塔拉每一次都在用教的力量書寫自己新的人生。2008年獲文學學士學位,隨後獲得蓋茨劍橋獎學金,2009年獲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學位,2010年獲得獎學金赴哈佛大學訪學,2014年獲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還 被《時代週刊》評為“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

在接受福布斯雜誌訪談時,塔拉說:“教育意味著獲得不同的視角,理解不同的人、經歷和歷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讓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應該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視野的開闊。它不應該使你的偏見變得更頑固。如果人們受過教育,他們應該變得不那麼確定,而不是更確定。他們應該多聽,少說,對差異滿懷激情,熱愛那些不同於他們的想法。”

近幾年社會傳來這樣的聲音:寒門再難出貴子。因為他們覺得,寒門學子得到的資源有限,視野有限,所以鯉魚躍龍門的可能性有限,但塔拉證明了,寒門要想出人頭地,讀書依舊是比較容易的一條路,教育可以改變不堪的命運。

哲學家康德曾說過:“人只有通過教育才能成為人,人是教育的產物。”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塔拉找到了人生的答案:教育可以幫助一個人認識自我,打開自我的侷限,發現生命中的更多可能性,去看更廣闊的世界,去聆聽更包容的聲音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從垃圾堆爬向哈佛,塔拉的人生不設限

塔拉通過教育實現了自救,通過知識讓自己從原生家庭中脫離出來,她曾失敗過,她最後還是憑藉著她強大的意志力,打開了她生活中的更多可能性,成為更好的自己。

看塔拉的故事你能感受到痛,甚至是不解,但最終這一切都會化為震撼。塔拉或許只是千千萬萬不幸孩子的一個縮影,但這個縮影卻投射出更多可能性,塔拉現在用知識武裝自己,擺脫了過去,也贏得了更燦爛的未來。正如書中那句話:過去是幽靈,未來才是力量的所在。塔拉像一隻鳥,找到了屬於她的山,那些生在泥濘的人,在意識到這三個人生真相之後,也能掙脫出自己的囚牢,找到不一樣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