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綜每日一練打卡來咯


教綜每日一練打卡來咯


每日一練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現代教學理論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

B.教師要通過教學來激發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C.教學要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

D.學校教育要培養學生強烈的競爭意識、平等觀念和合作精神

2.“教育社會化”是現代教育的特徵之一,它決定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一致性。現階段要突出加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配合。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以誠心誠意的態度主動地尊重所有的學生家長

B.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

C.正確分析學生的特點,以科學的教育方法指導家庭教育

D.教師對學生的社會活動要嚴格管理

3.贊科夫在“教學與發展”的實驗中,提出教學過程就是促進學生的( )。

A.全面發展

B.個性發展

C.持續發展

D.—般發展

4.18世紀後期德國出現的新式學校——“泛愛學校”,按照( )的教育觀點,提出了培養博愛、節制、勤勞的美德,注重實用性和兒童興趣,寓教育、教學於遊戲之中。

A.加涅

B.布盧姆

C.奧蘇貝爾

D.盧梭

5.下列作者與作品對應關係錯誤的是( )。

A.韓愈—《師說》

B.誇美紐斯—《大教學論》

C.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

D.康德—《愛彌兒》

二、多項選擇題

1.下列有關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的表述,不正確的有( )。

A.接受學習是低級的,發現學習是高級的

B.接受學習是高級的,發現學習是低級的

C.接受學習是機械的,發現學習是有意義的

D.接受學習是有意義的,發現學習是機械的

2.下列陳述中,正確的有( )。

A.人類的學習與動物的學習有本質的區別

B.學生的學習是人類學習的特殊形式

C.學習是人和動物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

D.人類所有的學習都是高級的學習

三、判斷題

1.—次考試的失利讓李東很沮喪,李東回家時遇到鄰居張阿姨並得到張阿姨的安慰鼓勵,使得李東振作起來。我們可以稱張阿姨為李東的教育者。( )

2.勞動起源說科學、合理地解釋了教育起源問題。( )

四、簡答題

我國確立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是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它的主要觀點有哪些?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現代教育理念。C項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是傳統的教育理念,新課改後我們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因此本題選C。

2.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社會化”。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並不意味著教師要對學生的活動嚴加管理。因此本題選D。

3.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贊科夫的教育思想。“一般發展”是贊科夫的“教學與發展”的基本思想中的中心概念,指發展學生的“智力、情感、意志、品質、性格和集體主義思想”。因此本題選D。

4.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17—18世紀德國的教育發展概況。泛愛學校是德國人巴西多於 1768年所創。巴西多在1768年發表《關於學校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對社會公共福利的影響告慈善家及富人書》,按照盧梭的觀點,提出培養博愛、節制和勤勞的美德,注重實用性和兒童興趣,寓教育、教學於遊戲之中等極富新意的辦學設想,呼籲人們捐資興學。由此,開始了泛愛學校的教學。因此本題選D。

5.D【解析】本題考査的是教育家及其思想。《愛彌兒》的作者是盧梭。因此本題選D。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習的分類。根據學習進行的方式,學習分為接受學習和發現 學習。接受學習是將學生要學習的概念、原理等內容以結論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發現學習是指學生要學習的概念、原理等內容不直接呈現,需要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探索、發現而獲得。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是兩種教學方式,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這兩種學習方式本身並無高低之分。奧蘇貝爾對於這個問題做了詳細闡述,認為接受學習可能是機械的,也可能是有意義的。發現學習可能是有意義的,也可能是機械的。

2.ABC【解析】人類學習和動物學習最本質的區別在於人類學習“以語言為中介”。學生學習是人類學習的一種特殊形式,它與人類的學習過程有共同點,但又有其本身的特點。學習是動物和人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

三、判斷題

1.√【解析】題幹所述為廣義的教育,張阿姨相對於李東來說,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是廣義的教育者。

2.√【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的勞動起源說。教育的勞動起源說也稱教育的社會起源說,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說和心理起源說的基礎上,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形成的。教育的勞動起源說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質的一把“金鑰匙”。因此本題說法正確。

四、簡答題

【參考答案】

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基本觀點包括以下幾點:

(1)人的發展同社會生活條件相聯繫。

(2)人的片面發展是由舊的社會分工造成的。

(3)機器大工業生產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基礎和可能。

(4)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制度條件。

(5)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