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飯圈女孩”影射下的當代年輕人們日益變化的價值觀

仍記得2019年7月16日,一位豆瓣用戶發了一篇名為《周杰倫微博數據那麼差,為什麼演唱會門票還難買啊》

的帖子後,引起了周杰倫粉絲不滿。

支持周杰倫的老一代粉絲們認真學習打榜,做數據,到了7月20日周杰倫話題名列第二,威脅到了“流量霸主”蔡徐坤。蔡徐坤的粉絲開始反擊,誓言“讓那個所謂前輩看看誰才是真正的頂級流量”。隨後,一場由周杰倫和蔡徐坤超話榜引起的新老粉絲微博大戰拉開序幕。

由“飯圈女孩”影射下的當代年輕人們日益變化的價值觀

22日零時,周杰倫超話登頂,上了熱搜。不得不說這次“超話大戰”影響力是巨大的,不僅讓娛樂圈各類明星紛紛加入打榜,連人民日報微博也兩次發聲。

此次超話榜結束後,以周杰倫粉絲為代表的一些粉絲表示:“當代年輕人追星,實在和十幾年前沒法比,差距不是一星半點,要說最大的差距在哪裡,就是和偶像的關係更密切吧。”

如果說2004年《超級女聲》選秀節目的興起引爆了粉絲經濟迅速發展。那麼十多年後的今天,粉絲經濟已經成為偶像走紅中不可獲缺的中堅力量。

比如周杰倫以經典作品走紅,隨著時間推移進而積攢了長久的人氣。而當下“造星運動”改變了這種走紅方式。更多是由一部優秀作品見證一個偶像的崛起,在未來漫長的歲月中,粉絲陪伴著偶像共同成長,可以說,偶像未來能走多遠,離不開粉絲的努力。

在《創造101》節目中,粉絲投票決定偶像是否能出道,粉絲就成了手握資源、直接決定去留的仲裁者。

那麼這些粉絲們究竟有多大的神通,直接影響著偶像未來發展,甚至間接影響整個娛樂圈的呢?漸漸地一個隱藏在眾人視線之外的職業逐漸浮出水面,她們就是“飯圈女孩”。

由“飯圈女孩”影射下的當代年輕人們日益變化的價值觀

本年度最敬業的群體“飯圈女孩”


飯圈女孩:顧名思義也就是追星族,只不過比昔日的追星族分工更加明確。

在飯圈女孩們中,會以“站姐”為首,組織成百上千飯圈女孩們為偶像建立各種各樣的小組,如應援組,打投組,控評組,反黑組(反黑組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時,基本不會透露一點信息給與圈子內無關的人)等訓練有素的運營大隊。

由“飯圈女孩”影射下的當代年輕人們日益變化的價值觀

拿“站姐”來說,她們大多數都擁有專業修圖手,能在第一時間將獨家偶像高清大圖加上美麗的濾鏡。在偶像活動現場奔走分發應援物料,甚至能在線翻譯偶像國外社交平臺的“營業”動態。

可以說經營一個粉絲站的難度不亞於經營一個小公司。每次出手穩準狠,就算專業的廣告公司都要敬佩三分。

飯圈的職業門檻隨著偶像熱度水漲船高,最近,一些飯圈“專有名詞”伴隨著#追星是有門檻的#話題上了熱搜,一連串的飯圈暗語引得評論區高呼“飯圈太難混了”“門檻高到嚇人”

由“飯圈女孩”影射下的當代年輕人們日益變化的價值觀

因為除了強大資金流作為後盾,職業粉絲們還需要會策劃,會剪輯PS,瞭解線上線下活動運營。瞭解並使用飯圈暗語只是初級門檻,想成為一名專業飯圈女孩還需要再修煉。

如果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小白粉絲,沒有技術能力,沒有做跟拍的條件,如果想要支持偶像,也可以成為“數據粉“。

所謂“數據粉”就是專門負責提升偶像各項數據的幕後推手,例如唱片銷量,作品播放量,微博熱度,各大排行名次等等。

由“飯圈女孩”影射下的當代年輕人們日益變化的價值觀

作為一名數據粉,每天早晨自己還沒從睡夢中醒來,就要為偶像的夢想開始努力了,兢兢業業按照流程去不同平臺四處簽到,投票。比如活越粉絲數量=最多的十位明星中,王一博的數據粉平均在一個認證賬號一天內發佈49條微博,堪稱最努力的數據組

流量為王的時代,哪個明星流量數據高,影響力自然而然升高,而在支撐偶像華麗數據的背後,是一群擁有上天下海的體力,博古通今的智慧的一群勤勤懇懇為偶像默默付出的“飯圈女孩”。她們將偶像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甚至比偶像本人還努力。

那麼為什麼如今“飯圈女孩“門檻高,不賺錢,還有大批大批的年輕人願意成為飯圈女孩呢?


“飯圈女孩”影射下的中國當代年輕人

乍一看,飯圈女孩像極了懵懂無知被資本方設計只會掏錢的無知青年。但越來越多真實數據表明,粉絲們已經在與資本方和經紀公司競爭和對抗。

由“飯圈女孩”影射下的當代年輕人們日益變化的價值觀

偶像和粉絲之間也不再是一個高高在上,一個卑微仰望的關係,相反,這是一種很平衡的共生關係,飯圈女孩們認為,她們和偶像之間的關係更多是共同成長。

好比過去很多人喜歡劉德華,張學友,但他們會因為某個粉絲愛好來改變自我麼?肯定不會。現在的偶像卻打破這種不可能性。

比如薛之謙曾經因為一個粉絲在微博說他胖了,他就會去偷偷減肥,說他黃頭髮不好看,下次演唱會就會把頭髮染成黑色。

飯圈女孩見證著自己喜歡偶像的成長與進步,並將這股力量轉變成為屬於自己的信念,在追求愛與和平的道路上堅持往下走。

有人不禁會嗤之以鼻,反問如今的年輕人們怎麼了?到底是什麼動力在驅使她們對這種沒錢賺又累的差事一往無前,對工作生活反而不上心了?

其實不然,當代年輕人心理正是通過飯圈女孩們影射下,才被最真實反映出來,他們不但沒有被被“喪”“宅”“不思進取”文化所包圍,反而是一群保持激情與活力的年輕人。

她們從追星實戰中鍛鍊中出來的行動力和執行力,在江湖中經受了鍛鍊磨練出來的堅持與篤定, 是當下未被看到的閃光點。

而我們的社會又何嘗不是社會階層越來越固化的江湖呢?老一輩人總是想著改變年輕人們的思維,卻不是順著年輕人的思維看日益改變的社會。


新老碰撞下的未來變化趨勢


在60,70一代人看來,資本家天生就要賺錢,市場對於他們來說既公平又完美。因為他們大多都是白手起家艱苦奮鬥才有了今天,對於剛初出茅廬的90 後00後一代人來說,60,70後尊崇著只要給錢,就能買到他們相應的勞動力和時間。把企業精神優先強制性加在他們身上,說這種管理模式高高在上也不為過。

只不過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反倒讓年輕人更加沒動力,沒心情好好工作,去追求那些他們看來不切實際的東西。

他們始終想不明白,為什麼能夠激烈他們的東西激勵不了如今年輕人?實際上,60 70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如今社會已經不再是朝不保夕,溫飽都難以保證的時代了

上海流浪漢網紅沈巍說:“現在的社會,食物是最好撿的東西,也是最被浪費的東西。”

也就是說,如今沒有人會被真正餓死,除了生存之外,年輕人們追究的是一些激動人心的事情。不論是工作也好,追星也罷,只要能讓年輕人們覺得有意思,好玩,他們就願意投入時間去做。

年輕人們不再像老一輩人一樣將物質生活作為衡量優質生活的標準,而是更崇尚精神生活的豐盛,也可以理解為著名“馬斯洛原理”中的精神需求層面,更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之一。

由“飯圈女孩”影射下的當代年輕人們日益變化的價值觀

那麼如何讓年輕人們保持這種心態?就拿飯圈女孩來說,它的本質已經打破了傳統模式,更重要的是打破階級固化,用自由平等的心態參與其中,能夠通過自己力量,讓偶像和自己共同成長。當然了,這只是當代年輕人中的一小部分,還會有迸更多這樣對事物對生活充滿積極心態的年輕人等待發掘。

就像《變量》一書裡寫道:“不管你喜不喜歡,未來的歷史劇情都是由年輕人來改寫的,而不由老年人寫的。

由“飯圈女孩”影射下的當代年輕人們日益變化的價值觀

所以說,倘若你真想了解年輕人們,不妨從“飯圈“開始吧!

《2019年微博白皮書》

何帆:《變量》

數英網:《最敬業的群體“飯圈女孩”》,

穀雨數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