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飯圈”文化現象觀察

本期主播丨董牧孜 餘雅琴

本期嘉賓丨立花美柚子 Dylan

這幾年“飯圈”成了熱點話題。中國內地引進了偶像養成綜藝“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流量小生不斷在微博上引爆話題,不少人開始好奇這些現象背後的推動者——為了偶像成群結隊發聲出力的“飯圈”群體。飯圈女孩與從前的追星少女有什麼不同?新生代的偶像與從前的明星有什麼差別?為什麼今天的偶像往往以組合形式出現?粉絲是如何“愛上”偶像的?“女友粉”“媽粉”和“事業粉”背後的心理機制有什麼差別?如何在情感上面對“偶像失格”?本期節目邀請兩位資深飯圈女孩,追星社會學研究者立花美柚子和製片人Dylan,聊了聊追星背後的情感心理與產業機制。

01

“飯圈”到底是什麼?

董牧孜:“飯圈”到底是什麼?我們小時候都有追星經歷,但那時好像沒有“圈”的概念?

立花美柚子:

簡單來說,人都有社交性。“入飯圈”和“solo追星”的區別,就在於你是否擁有很多“圈內”朋友,並以此為核心建立起社交關係。如果我們單純把追星看成一種愛好,就像有人喜歡遊戲和電影一樣,人們需要找到自己的同好,一起分享資源、交流情感或討論,這種社交性就形成了圈子。如今主要的社交媒介是網絡,比如貼吧、微博、QQ群,於是大家在這裡因為追星而結成朋友。

Dylan:這幾年說“飯圈”說得比較多。中國內地引進偶像練習生、創造101,又有流量小生引爆話題,其實這些現象都屬於日韓偶像文化在中國的衍生和再現。以日韓偶像體系製造出的idol,跟我們以前的明星在偶像製造機制和追星機制上都有一些差異。東亞偶像的粉絲的參與感非常強,大家更能夠集結在一起討論或打榜投票。

董牧孜:今天有越來越多的“飯圈”社會學觀察和研究,在你們看來靠譜嗎?

立花美柚子:我看到市面上的“飯圈”研究,大多是描述局外人的感覺,甚至是一種俯視的觀察方式。研究者自身往往不是粉絲,或者對這件事沒有投入太多感情。既不相信也不熱愛,這其實已經失去了這個圈子最核心的東西,忽視感情因素而單用社會學的道理去分析的時候,相對而言會有所偏頗。追星需要相當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但飯圈內部核心的人員,往往又缺乏分析這些事情的能力。

02

“饭圈”文化现象观察

董牧孜:今天大家對於偶像的喜歡來自什麼?比如以前的明星,大家可能崇拜他們的才華。今天的偶像似乎未必如此。

立花美柚子:這個趨勢反映了這個世界認識偶像的趨勢,人類本來就是在不斷構建體系,然後再不斷解構這個體系。一開始,我們製造了高高在上的、有距離感的偶像,然後再破除掉距離感,不停地想辦法和你拉近距離,讓你又進入到下一階段的偶像認識裡。之所以喜愛偶像,最重要的情感一定是愛。

長期以來,東亞女性的感受表達是被壓抑的,對於女性而言,要公然大膽地去追尋愛、表達愛仍然是困難的事情。偶像的出現提供了一個對象。要說出你對偶像的喜歡,比說出對現實生活中某個男孩子的喜歡要輕鬆得多。

而且,東亞男女呈現出來的主流形象相當不同。我們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可愛的女孩子,但卻很難找到可愛的男孩子。男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努力、掙錢、不修邊幅,甚至可以暴力,因為暴力在男孩的成長過程中是一種雄性氣質的教育方式。對於女孩子來說,能輕易地找到一個漂亮的、可愛的還愛我的人,你會擁有一個精神上的寄託

(雖然他可能很遙遠)

董牧孜:偶像就是很容易被消費的對象?

立花美柚子:是情感上的替代。我們去尋求伴侶的時候,很多時候是想要一個陪伴者。但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很難尋覓這樣的對象,偶像就充當了寄託感情和抒發想法的虛幻對象。

Dylan:從消費者的觀點來說,我自己也是一個追星女孩,除了壓抑,偶像也能帶來一種生活中得不到的共情。有了他們就像有了代表一樣,這個人會不斷地表達感受和觀點,也不斷地讓你參與,你感覺到他不停地在和你交流,並且他成功做到了很高的位置,達到了很好的狀態。偶像是一個榜樣或者讓你努力的力量。

有個很資深的經紀人曾跟我說,所有的偶像,不管是男是女,一定需要有性吸引力——不論是純潔男孩,還是英俊灑脫、荷爾蒙十足的成熟男人。偶像工業的運作方式,其實是把不同對象的慾望進行類型化,把不同類型製作成可複製的商品。

董牧孜:那媽粉背後的心理是什麼?

立花美柚子: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現象。一開始肯定所有人都是女友粉,但是女友粉就意味著,你的幻想有朝一日一定是要破滅的。從現實角度出發,絕大部分人是沒有可能和你的愛豆發生任何關係的。很多人會把自己與偶像的關係,安放在一個更合理的位置而免於失望。

03

偶像與粉絲的共情

“饭圈”文化现象观察

董牧孜:偶像與粉絲的共情是如何維繫的?

Dylan:對我來講,首先是通過他們的作品:作品風格是我喜歡的,所表達的意識形態和內涵是我認同的。另外就是與他們的互動。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花錢。

立花美柚子:喜歡一個漂亮的人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讓你和他之間產生聯繫,怎樣留住粉絲,最重要的其實是參與感。日韓偶像工業如何維繫粉絲團,其實都是靠增加參與感的方式。你喜歡一個偶像,他會成為一個你想要實現的目標,他走得越高,就證明了你的審美越成功。所以粉絲會花很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投入,讓偶像更成功。飯圈三部曲,切瓜、打榜、應援。

立花美柚子:切瓜指的是刷音源榜

(類似於我們國內的網易雲)

,通過重複收聽來讓音源榜的數據變得很好看;而專輯的購買越多,銷量越高,也就越證明了這個組合紅,影響力大了就可以“出圈”。應援是偶像在唱歌時,粉絲會跟著他們唱一些片段或者喊一些口號。

立花美柚子:比如蔡徐坤、楊超越都是出圈的代表。楊超越就是一次很良性成功的出圈。選秀的圈子本來是粉絲在投票,而她是一個打破了偶像粉絲邊界的人。這是中國選秀裡才會出現的特殊奇蹟,因為一般來說,不會唱跳的漂亮女孩在其他國家選秀裡面很難進入選秀區間,楊超越吸引到了很多不明遊戲規則的男性,甚至是中年男性的參與。

Dylan:楊超越有一種養成系的感覺。類似於AK B48以前的那種模式,剛進去時都是素人,我們看著一個什麼都不太懂,甚至連話都不太會說的女孩子一步一步從什麼都沒有,到擁有萬人寵愛,並擁有她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我們在一起實現了成長。

04

為什麼今天的偶像是批量生產?

“饭圈”文化现象观察

《創造101》節目截圖

餘雅琴:為什麼今天的偶像總是成群結隊地出現?

Dylan: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現在的偶像是由粉絲決定生死的,粉絲決定了他們在這個行業裡能夠存在多久。此外,這個產業工業化之後,必然會出現大批量生產區,是因為它賺錢。韓國2016年出現了Produce 101,很多半成品的練習生小孩終於有了機會在全國人的面前去唱歌跳舞證明自己的成長,也就是所謂和全民製作人一起成長。當男孩子、女孩子再成批量地出現時,你就有了選擇權。我想要哪個人出道,就能pick一個偶像讓他出道。這跟當年的超女相似,但也有不同之處。超女快男這些節目是選一個單人的歌手。歌手的個性和夢想就會變得很重要。而Produce 系列選的是練習生,你首先要符合的是偶像的工業標準,需要以那樣的標準去努力的小孩。

另外,韓國的這種偶像的商業機制和產業機制,保證了這些孩子應該會在出道之後獲得很好的資源,而我們剛才說過的切瓜、打榜、應援就可以一路跟下去。他們能夠得到的保障會更好,但是他們如果回到自己以前的公司就會不紅,就會消失掉,所以大家會很拼命地把他們留住,讓他們出道。

董牧孜:感覺像在玩一個遊戲

Dylan:生存者大戰。

05

追星女孩形象轉變

“饭圈”文化现象观察

董牧孜:早年的追星女孩往往有非常負面的媒體形象,比如楊麗娟這種沉迷追星的女性個體。而今天提到“飯圈”時,媒體往往是以一種不可小覷的語氣。

立花美柚子:不是媒體對他們的印象改變了,而是他們在不斷主動向世界展露自己的形象,不斷地製造話題,創造流量。流量、超話,這些詞都是因為愛豆才出現的。 當年鹿晗、吳亦凡這幾個EXO組合有關係的成員,在中國有相當大的討論度,一度把新浪微博這個已經被人遺棄的社區重塑,帶到了數據的巔峰。新浪微博為鹿晗和他的粉絲的溝通創造了“超級話題”社區,也就有了現在的各種打卡。是鹿晗與這群粉絲等等,共同製造了今天流量的時代。

董牧孜:為什麼飯圈的組織能力和集體屬性這麼強?

立花美柚子:他們形成了自己的社交社區,想要去做同一件事。畢竟粉絲團是在日韓誕生的,這兩個國家都是民族集體性很強的國家,他們很需要通過群體意識來確定個人的一些選擇。

Dylan:公司也有很大的原因。比如日本的傑尼斯有非常嚴格的粉絲入會制度,包括你買票都要加入粉絲會,現在韓國也是如此。首先官方就拋出了這個規則,遵守這個制度,才能成為粉絲的一員,正常地追星。比如打榜、買專輯、刷音源,本身都是需集體來做,需要粉絲之間自我組織才能衝上去。

立花美柚子:人都需要有集體。尤其當下是非常原子化的時代,每個人在自己的小空間裡面都覺得很孤獨。於是百度貼吧、新浪微博這些社區就彰顯出了它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在更大的圈子裡尋找同好,可以和裡面的所有人變成朋友,一起參與各種各樣的應援,有了集體的歸屬感。很多亞文化都很需要團體來創造共同感,因為我們覺得自己是整個社會的少數人。比如說喜歡穿蘿莉塔的女孩子總是需要相關的茶話會,其實追星的女孩在一起時,追星這件事情就不羞恥了,反而顯得特別青春。

06

偶像失格,像失戀時的背叛

“饭圈”文化现象观察

董牧孜:為什麼偶像不可以失格?

立花美柚子:失格就失去了做偶像的資格。偶像不可以談戀愛,不可以有醜聞和黑點——這是因為當粉絲他們具有一個群體認同的時候,就不希望我認同的信仰是骯髒的。如果我的信仰是骯髒的,我就希望信仰中的這一部分離開我的信仰,即滾出娛樂圈這樣子,我的信仰依舊潔白而高尚。另外就是,飯圈大部分都是女友粉,如果男偶像身上販賣的那種東西

(我是你的男友的那種感覺)

破滅了,他的粉絲就會大量流失。

董牧孜:偶像失格之後的感覺,像失戀的背叛嗎?

立花美柚子:偶像失格之後,粉絲在選擇“脫粉”還是“回踩”時,就和你戀愛的時候是否選擇分手,是同樣的一種心理狀態。這個過程其實還蠻難過的,不是一刀兩斷,而是一個很反覆的過程。並不是我明天早上起來就光鮮亮麗、遺忘了過去,很多人可能會因為那種感情依然非常習慣地存在,而寧可選擇不相信這件事情發生過,或者轉而“脫粉”和“回踩”,開始瘋狂辱罵你的“前任”。

董牧孜:既然我們知道偶像的工業化程度很高,需要一系列的培訓和標準化的偶像守則,那為什麼還會投入感情?會覺得不夠真實嗎?會在一開始就覺得偶像的形象特別假?

立花美柚子:那是因為我們在面對這件事的時候很理智,但是絕大部分人在面對自己情感的時候,很難剖析出12345。大家的情感很熱烈,而情感越熱烈,行為越幼稚。我們只是潛意識地去做出了這些事,但並不一定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我覺得CP是同樣的東西,這是你在現實中無法獲得的愛情的方式,或者說是與人相處的親密的方式。我可能喜歡上了這一種相處方式,並不是這兩個人真的要發生什麼感情。不是說我要求我看到的必須是我想的,但只是我想要那樣的東西。

作者丨董牧孜

音頻剪輯丨王靜

校對:翟永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