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鄭國國力如何?

淡晚6


在齊桓公崛起之前,鄭國、楚國、齊國是春秋三小霸。鄭國是三小霸之首,國力一度排在春秋之初的前列,在襦葛之戰中以一敵四,大勝周天子。周天子經過此敗,威望更不如前,魯國小宗取代大宗,自立為君,也不用請周天子冊封了。此後,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甚至自家臣出,以下克上成為常態,春秋亂世自此而始。


(春秋初期鄭國疆域位置)

鄭國是西周王朝最後一個冊立的諸侯國。在西周末期,司徒姬友感到了王朝的末日危機,經常憂心忡忡。這個姬友是周厲王的小兒子,周宣王姬靜的弟弟。周宣王即位22年,封小弟於鄭地(今陝西鳳翔,一說陝西華縣)。

姬友被封在鄭地33年,百姓都喜愛他。後來周幽王即位,姬友被徵召做了司徒。因為眼見幽王寵愛褒姒,朝遷政事廢棄不顧,問題積重難返。周幽王不勵精圖治,反而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日益激化,有些諸侯背叛了幽王。姬友憂心家人族眷,預感到西周王朝將要發生變亂,於是向太史伯請教避禍的辦法。

姬友詢問道:“王室災難深重,我怎麼才能死裡逃生呢?”太史伯回答說:“只有洛水東、黃河南可以安居。”姬友問:“為什麼?”太史伯回答說:“那一帶鄰近虢國、鄶國、虢國、鄶國的國君既貪婪又喜好佔小便宜,百姓不順從他們。現在,您是司徒,百姓都熱愛您,您如真的請求住在那一帶,虢國、鄶國國君看到您正當權,會很容易地分給您土地。您如真的住在那一帶,虢國、鄶國的百姓都是您的百姓了。”姬友說:“我想到南邊的長江流域住,怎麼樣?”太史伯回答說:“過去祝融替高辛氏掌管火,功勞甚大,但他的後代在周朝也沒有興盛起來,楚國就是他的後代。周王室衰弱,楚國一定興盛。楚國如果興盛,對鄭國絕對沒有好處。”



姬友又說:“我想住在西方,怎麼樣?”太史伯回答說:“那裡的百姓既貪婪又好利,難以久居。”

姬友說:“周王室衰弱,哪國將興盛呢?”

太史伯回答說:“齊、秦、晉、楚吧?齊國,姓姜,是伯翳(伯夷)的後代,伯翳曾輔助堯掌管儀制度。秦國,姓嬴,是伯翳的後代,伯翳曾輔助舜使很多部落順服。至於楚國祖先,也都曾為天下人建立了功業。周武王戰勝紂王后,成王把唐封給叔虞,那裡山川險阻,憑這些有德的後代與衰弱的周室並存,晉國也一定能興盛了。”

姬友于是向幽王請示,把他的百姓遷移到洛水東部。虢、鄶國國君果然向他貢獻出10座城邑,他也終於在河南中部建立了鄭國。沒過幾年,西周王朝便發生了“犬戎之亂”。犬戎在驪山下殺死了幽王,姬友也為國捐軀。鄭人擁立的兒子姬掘突襲位,這就是鄭武公。後來,鄭武公乘護送周平王東遷之機,先後攻滅了虢、鄶二國,建立了新的鄭國。

由於鄭國在周王室東遷時出了大力,鄭武公成為周王朝的卿士,類似於宰相之類的職位。鄭國因為有優越的政治地位,因此在鄭武公時,鄭國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周平王看到鄭國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就反悔把虎牢關以東的土地賜給鄭國,以至於鄭武公不得不遷都。可是此時的鄭國已經廣闢土地,與周王室的實力相差無幾了。

周平王去世後,他的孫子即位,是為周桓王。此時,鄭國也換了當家人,鄭莊公成為君主,也世襲成為卿士。周桓王不滿鄭莊公的驕傲,因此沒有以禮相待。鄭莊公也有樣學樣,不把周桓王放在眼裡。兩國互相對抗的結果就是爆發了一場爭奪麥子的戰鬥:襦葛之戰。此戰中,興師動眾的周桓王帶著三個諸侯國卻沒有打贏鄭國,周桓王甚至肩膀上還中了一箭。鄭國經由此戰而一舉成名,成為當時中原地區諸侯國的霸主。

可是,鄭國頑固地執行周王朝的分封制度。在莊公時就有叔帶之亂,這即是鄭莊公掘地見母的故事。莊公去世後,立刻又發生了政治動亂,繼位的姬忽最後也被家臣殺死。鄭國的動亂持續了幾十年,國力中衰,齊桓公的霸業因此開始,鄭國開始淪為二流國家。後來鄭厲公時,由於得到了虎牢關以東的土地,鄭國復興了一段時間。可是由於鄭穆公的七個後代都有分封,導致卿大夫勢力超過了國君,鄭國由此陷入了長久的內亂。

然而即便如此,鄭國由於位處中原,被齊、秦、晉、楚圍在中間,民眾的危亡意識很強,因此鄭國鋒軍事實力一直不弱。楚國把河南中部的諸侯國都收入囊中,唯獨鄭國,楚國三番五次攻打,都無果而終。圍繞著鄭國,晉楚兩國常年發生戰爭。鄭國作為戰場,經濟無法發展,國力無法再次復興。可是鄭國仍有雄心壯志參與諸侯爭霸,與宋國發生了十四年戰爭,國力進一步削弱。到戰國初期時,又與韓國發生了75年戰爭。鄭國的好戰與好強可見一斑。

最後,鄭國怎麼滅亡的呢?公元前376年,鄭國得知楚國要來攻打自己,因此提前出兵先發制人向楚國發起了攻擊,結果中了楚人的埋伏軍隊主力被圍殲。鄭國國內此時再次爆發了政變,國家一分為三,各自為政,互相攻打。韓國見有機可乘,立刻發兵滅鄭。公元前375年,韓國滅鄭,延續了432年的鄭國至此灰飛煙滅。


(韓國滅鄭持續了半個世紀)

鄭國之所以國力一度強大,繼而中衰,是因為地處中原,無地可拓。鄭國又盲目執行分封政策,使得國內變亂叢生,影響國力增長。正如圍棋中的天元位置一樣,鄭國雖然一開始兵鋒凌厲,可是始終沒有根基。當週邊各國把土地佔完後,鄭國後繼乏力,只能在與周邊各國的外交中獲得發展的機會。這也是在子產做執政卿時,鄭國的情形一度好轉的原因。可是,隨著戰國兼併戰爭的越發激烈,鄭國在大國之間作為緩衝地帶的作用也不存在了。最終,鄭國被韓國所滅。


而知而行的歷史


鄭國是春秋初期第一個崛起的諸侯國,號稱春秋小霸。

公元前806年,開國國君鄭桓公建都於棫林(陝西鳳翔),第三任國君鄭莊公將國都東遷到河南新鄭,國土範圍在鄭州一帶。鄭莊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物,他在位期間重農興商,攘外安內,遠交近攻,使鄭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崛起的稱霸諸侯。

社會穩定,商業繁榮

鄭莊公在平定國內胞弟叔段的叛亂之後,攘外安內,鄭國處於穩定的社會環境。鄭國地處南北東西的交通中心,北有周、衛國、晉國,南有陳國、蔡國、楚國,東有宋國、曹國、魯國、齊國,西有秦國等國家,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鄭桓公在立國之初就與商人盟誓:“爾無我叛,我無強賈,毋或匄奪。爾有利市寶賄,我勿與知。”以支持商業發展。鄭莊公繼續執行了之前寬鬆的興商國策,大力支持和保護商人交易,使得鄭國商業發達、經濟繁榮,更提升了鄭國的經濟實力。

軍事強勁,千乘之國

鄭州被稱為千盛之國。春秋時期,國家強弱都以車輛的數目來計算。每乘,擁有四匹馬拉的兵車一輛,車上甲士3人,車下步卒72人,後勤人員25人,共計100人。鄭國有十萬軍隊,其中六萬屯集於國都。

挑戰周王朝權威

有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保障,鄭莊公實行了積極的軍事外交政策,開疆拓土。鄭國先伐衛,又與齊結盟伐翼、伐宋、侵陳,儼然以小霸自居。鄭莊公的激進作為引起了周王室的不滿,兩者關係不斷惡化。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免去鄭莊公朝中司徒之職,親自率領周軍及陳國、蔡國、虢國、衛國四國軍隊討伐鄭國。雙方在繻葛(今河南長葛市)展開戰鬥,戰鬥開始一段時間後,蔡國、衛國、陳國的軍隊開始敗逃,周天子的軍隊因此也混亂,鄭國的軍隊便從兩邊會攏進攻周軍,周軍大敗。鄭國大將祝聃發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但周軍敗而不亂。

繻葛之戰使周天子的權威大大受損,周王室的地位衰微。戰後,各諸侯國競相爭霸,征伐不斷。

鄭莊公之後,諸子奪位,鄭國陷入內亂,國勢大不如前。而在此時周邊諸侯崛起,鄭國夾在大國之間忍辱偷生,終在戰國初期被韓國所滅。


時光山人


鄭國,周朝姬姓諸侯國,主要版圖在今河南鄭州一帶,建都鄭(今河南新鄭)。鄭國在春秋國力達到鼎峰時為鄭莊公時期,鄭莊公治理鄭國43年,使鄭國成為了春秋最早的霸主!
春秋初年,鄭國已有三軍,《左傳.隱公元年》記載軍隊已達二百乘。


另據記載,魯襄公二十五年,鄭子展、子產帶車七百乘伐陳,車數與城濮之戰晉軍車之數相等。哀公二年,晉鄭之戰,晉將見鄭軍很多害怕起來,自投於車下。可見,鄭國的兵力從春秋初年到春秋末期始終不弱,為千乘之國並非虛言。
在鄭莊公死後,鄭國即陷入內亂。經過幾次君位爭奪,鄭國國勢大不如以前,而周邊列強則紛紛而起。鄭國南邊為楚國,北界為晉國,東邊為齊國,鄭國夾於大國之間且無險可守,因此列強爭霸常常將鄭國作為戰場,鄭國也很無奈加之受傷呀,於是在對外政策上只有騎牆上關,時而親晉,時而親楚。後期子產當國時採取靈活的外交策略,鄭國得以喘息,國力有所恢復,但子產之後鄭國如舊,已沒有什麼大可為了,只能苟延殘喘罷了。


張小四的小茅屋


說到鄭國,還得從鄭國的創立者說起,鄭國建國比較晚,和齊國、晉國、魯國、燕國、宋國比起來差很多。

鄭國的首位得封地的是鄭桓公,他是周厲公的庶子,周宣王的異母弟。直到周宣王二十二年,才被周宣王封在鄭地,這個地方在周王室附近,雖然離都城近,但是到了周宣王之時,周王朝的西方和西北方向已經被很多的少數民族佔領了。連年都會有少數民族侵擾,周宣王更是連年出動軍隊攻伐這些外族,所以的這塊封地看著很好,但是實際對鄭桓公的後人發展很不利。

但是再怎麼樣,也比沒有的強,正是這樣的情況,鄭桓公慢慢想法子解決這個問題。

到了周幽王即位後,這個周王真是一個昏庸無道、暴虐百姓,只知道花天酒地。鄭桓公看著周朝這樣的亂局,憂心忡忡,周朝的命運他是無法改變的了,只好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著想,找出路了。沒事的時候經常找太史評論討論當時的時局,主要是想另找一塊地來搬遷封地。

於是在太史的建議下,利用自己在周朝的地位和帶上財物向虢國和鄶國借地,這兩國就借地給鄭桓公,就這樣鄭桓公就把家族遷到這個新的地方,後來鄭國這個地方也叫新鄭。

鄭桓公借到了地,但是真正管理是他兒子掘突後來的送武公,主要是鄭桓公在周朝為卿士,分不了身,更重要是有這樣一個職位,也有利於鄭國的發展。

鄭桓公去世後,鄭武公即位,鄭桓公在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事件中為周朝捐軀了,鄭武公更是協助周平王東遷,也立了大功。

很快也繼承了鄭桓公在周朝的爵位,利用當時各諸侯國不來朝拜周天子的名義,帶領著軍隊打著周天子的名義攻伐鄭國周邊的小國,佔領了就並進鄭國的版圖。隨著鄭國周邊的小國消失,鄭國也很快壯大起來了。

到了鄭莊公時期,更是兵強馬壯,加上鄭莊公本來就是一個非常有手段的君主。“鄭伯克段於鄢”這個事件中的鄭伯就是鄭莊公,可見其既有智慧更有圖強之野心。

手下能征善戰的武將如雲,有勇有謀的人也不少,侍奉鄭莊公的祭足更是智勇雙全,能力過人。祭足在世一天,就連已經上臺的齊桓公,有管仲輔佐也不敢對鄭國動武,祭足死後,齊桓公才敢開始走稱霸之路。

所以在鄭莊公之時,他敢直接出兵和周王開戰,還到周王的地去收割糧食。就算是同時期強大的齊國的齊僖公也不得不低著頭與鄭國結盟一起謀事。

為了能和春秋這個小霸王鄭國長期結盟,齊僖公更是連續幾次都親自向鄭莊公的太子提親,要把自己那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女兒配給鄭太子。

所以說從鄭桓公到鄭莊公這段時期,鄭國的國力是最強的,在整個春秋初期來說,也是最強。

鄭莊公之後,本來鄭太子要是答應了齊僖公那門親事,鄭太子有齊國這個大靠山,也不至於後來鄭國走向內亂,走向衰弱的局面。






百粵天話史


  鄭國(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諸侯國,以經濟發達、法制健全、民主政治和詩樂文化聞名於世,是中國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國君為姬姓,伯爵。

  公元前806年,鄭國的開國君主鄭桓公建都陝西棫林,第二任君主鄭武公跟隨周平王東遷到虢鄶之間(今滎陽市東京城遺址公園),第三任君主鄭莊公遷都到鄭韓故城遺址,直到滅亡。鄭國立國共計432年,傳位24君(有爭議),公元前395年,建都鄭(今河南新鄭),主要的版圖位於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鄭國名君鄭莊公,以其雄才大略,使鄭國在春秋時期第一個強勢起來並稱霸諸侯,從而有"天下諸侯,莫非鄭黨";名相子產治國有方,使得鄭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名人列子淡泊名利,創造了《列子》這一恢宏的史詩。

  前806年,建國者為周厲王少子,周宣王同母弟王子友(一說宣王子)於鄭(今陝西華縣的東方),成為鄭國第一代君主,是為鄭桓公。

  三十三年,西周王室30世周幽王任命桓公為司徒,掌握教化國民。他努力使周朝百姓和睦相處,黃河、洛水流域的人民都思念他。次年,因幽王寵幸褒擬,朝政日益荒廢,問題積重難返,有些諸侯背叛了幽王。桓公見王室日非,他問史伯:"王室多故,餘懼及焉。與其何所(處)可以逃死?"史伯說:"王室將卑,戎狄必昌,不可逼也!"他接著仔細分析了當時形勢,認為只有"濟(濟水)、洛(洛水)、河(黃河)、潁(潁水)之間"比較安全,那裡沒有大國,虢(指東虢,位於今河南鄭州。位於今河南陝縣的為西虢;另外還有位於今陝西的小虢,春秋初年為秦國所滅)、鄶國兩個小國國君"皆有驕侈怠慢之心",稍加武力或賄賂,就可以對付。

  鄭恆公聽從了太史令的建議,於周幽王十年(前772),將他的族人遷移到洛水東部,居住在虢(今河南密縣東南)、鄶(今河南滎陽北)獻出的10座城邑,也成為了後來鄭國的基礎。

  鄭國的東面就是魯、宋,西北就是成周、衛、晉,西南就是陳、蔡、許和楚,周圍還有許多姬姓、姜姓、偃姓、嬴姓及其他姓的小國,正如《國語·鄭語》所說:"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則皆蠻荊戎狄之人也。"

  周室東遷時,鄭、晉都盡了保衛的責任。由於晉國不久分裂為翼(晉)和曲沃兩部分,內戰頻仍,所以王室不得不依靠虢和鄭,它們都曾以諸侯而兼王室的卿士。鄭武公、鄭莊公對周的態度都很驕橫無禮,平王很不滿意,想把權力分一半給虢公。莊公知道後,責問平王,平王竭力否認,以致"周鄭交質"(即互相交換質子,鄭國以世子鄭昭公,周王室以太子王子狐),並進行戰爭。周天子的權威已掃地殆盡了。

  鄭伯充分利用王室大臣的身份,經常利用王室之名為自己謀私利。,兼併了周邊的小國,侵奪許國,干涉宋、衛、魯等國,還助齊國趕走入侵的北狄。鄭莊公之時的鄭國,儼然是春秋初年第一大國。

  鄭莊公多寵子,在其死後,鄭國即陷入內亂。鄭昭公即位後不久,權臣祭仲入宋時為公子突岳父雍氏所迫,改立公子突為鄭國國君,是為鄭厲公。鄭昭公逃到了衛國。不久,鄭厲公不滿祭仲專權,謀殺祭仲。事洩,祭仲殺雍糾,迎鄭昭公復位。但鄭昭公與高渠彌有私怨,在一次狩獵時,高渠彌射殺昭公。然高渠彌與祭仲不敢迎鄭厲公復位,於是立公子亹為君,是為鄭子亹。齊襄公會諸侯於首止,鄭子亹去參加會盟,高渠彌相禮。結果齊襄公殺鄭子亹,而後公子嬰於陳被立為國君,是為鄭子嬰。不久,齊國攻鄭,鄭子嬰、祭仲和高渠彌等皆被殺,鄭厲公由邊邑入鄭,復位。

  經過幾次君位爭奪,鄭國國勢大不如前,而周邊列強則紛紛而起。南方的楚國早已不尊周王室號令,求加爵位不成之後自立為王,並大肆兼併漢水諸姬,直接面對鄭國。而北方的晉國,曲沃一族對晉國公室的鬥爭取得了絕對優勢。齊國則實行了改革,齊桓公開始稱霸。鄭國位置處於四戰之地,無險可守,且夾於大國之間。因此列強爭霸,常把鄭國作為戰場。在對外政策中,鄭時而親楚,時而親晉,但大多數時期親楚。

  鄭國自鄭襄公開始,七穆輪流執政,掌控國家大權,而鄭國國君則勢力大衰。七穆執政時期,只有子產當國時採取靈活的外交策略,鄭國得以取得喘息之機,國力稍稍有所恢復。但子產之後,鄭國仍復如舊,國家已勢不可為。

  前712年,鄭、秦、晉三國伐許,許國戰敗,退居原許國東偏。前697年,東偏的許國趁鄭國內亂,奪回故地,之後鄭國於前665年和627年兩次伐許,再之後鄭國於前588年、前577年和前576年三次伐許,許都以割地請和。前576年,許國長期為鄭國所逼,只好遠離舊許,遷至楚方城外的葉,尋求楚的保護。之後許雖然在其他各國幫助下復國,但是最終於前504年為鄭國所滅。




同窗生71


春秋時期的鄭國只是一個面積百里的小國,為何鄭莊公能稱霸中原?在現代的人們經常會問在春秋時期的鄭國也只是一個方圓幾百裡的小國家,又屬於中原地區這塊地方,向來是在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很多勢力都會虎視眈眈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當時第一個能夠稱霸中原的卻是鄭莊公。為什麼在當時鄭莊公稱霸中原的時候,齊楚秦晉這四個大國家都在幹什麼?他們為什麼沒有插手?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當時中原的霸權落到了鄭莊公的手裡。

原因說起來也是非常的簡單,最主要的是當時這四個國家並不是不想插手,而是他們根本沒有那樣的實力。楚國在當時剛剛崛起雖然當時有了一點實力,但是在它周邊卻有非常多的國家還根本不聽從他的指揮,還時不時的就在楚國周邊騷擾幾下子。在這個時候如果楚國想要爭霸是根本沒有機會的,要麼就是自己國家出兵的道路走不通,或者是自己一旦出兵很可能就會有人在背後偷襲。連自己的國家都走不出去,自然沒有能力去爭霸了。

秦國在剛剛開始的時候並不是一個實力強悍的大國家。在鄭莊公稱霸的時候經過,秦國也僅僅發展到陝西,並且在當時還依舊聽從著周平王的命令。秦國所佔據的地盤還是從第戎手裡爭奪的岐山地區。當時秦國還和這些地區的遊牧民族打得十分熱鬧,想要進入關中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在鄭莊公稱霸的時候當時的晉國發生的內鬥,國內兩個勢力正在爭奪當時晉國的控制權,這兩方勢力經過多年的戰爭,根本顧不上當時的中原地區。

在當時這四大強國裡面,也只有齊國能夠對鄭國造成威脅。但是在齊僖公之前,齊國也是經歷了好幾代的內亂,雖然到了齊僖公的手裡恢復了一段時間,但是在這個時候他考慮的並不是爭奪中原地區的霸權。而是想要再一次撿起來他的祖先的榮光,再次獲得曾經擁有過的特權。其實在當時周王室還是有一定號召力的,如果齊國想要拿到這個權力,僅靠著自己一個國家是不行的,所以在朝廷當中還必須有人能夠在周王室面前替自己說話。

這樣一來當時的齊國就看上了鄭莊公,因為在當時鄭莊公不僅僅還是一個諸侯,並且也是當時朝中的一個大臣。他的職務主要是管理周王朝的朝政,正是因為這一點,齊僖公才會想要邀請鄭莊公加入自己的盟會。在鄭莊公這個方面雖然當時他在周王室當中有著相當高的地位,但是自己的國家實力還比較虛弱。想要在中原地區爭霸,還必須依靠別人的幫助,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也看上了齊國。這兩個國家就這,一拍即合,兩個人成了非常好的盟友。

正是因為這兩個國家結盟之後,在周邊的很多國家紛紛受到了威脅,最後也是讓鄭國非常容易的就取得了中原的霸權。由此可見在當時鄭莊公飛速發展的時候,其他四個國家情盡處是因為自身的原因,根本沒有辦法顧及到,同時齊國也因為自身的原因不得不和鄭莊公結盟,因為這樣的機會,在第一次諸侯爭霸當中鄭莊公就稱霸了中原。可惜的是他這樣的好日子沒過多長時間就結束了。

但後來鄭莊公離開人世,鄭國留下的很多公子開始陷入了爭權的混亂當中,鄭國內部陷入了20多年的內鬥。這20多年的混亂徹底將當時鄭莊公攢下來的基業敗了個精光。當時鄭國恢復過來的時候,天下間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這時候的楚國已經成為實實在在的南方霸主,楚國已經開始北上,從這以後也開始很成為當時很多中原諸侯的十分可怕的敵人。這時候的秦國依然在陝西地區發展,還是算不上一個強大的國家。

晉國不僅結束了原本國內的宗族內鬥,還在晉獻公的領導之下,讓國力得到大大的增強,更是加快了對於東西各個地區的征伐,鄭國當時和其他國家的實力相比,真是差得越來越多了。齊國在當時鄭國因為內亂消耗得十分嚴重的時候,齊桓公上臺了。在這時候的齊國是十分強大的,鄭國不要說和齊國結盟,就連說句話也都是非常難的。鄭國稱霸中原的日子就這樣快快的結束了,同時因為鄭國處於中原的樞紐只也給他們帶來了非常大的威脅。在後來的戰役當中不管是齊國還是楚國或者是晉國秦國,誰都想在中原地區獲得自己的利益。並且因為鄭國的實力實在是夠弱,所以其他四個國家也都是紛紛在他身上撈取利益。


方大傑


春秋時期,第一個崛起的國家是鄭國,鄭國本身實力並不弱,只是鄭莊公一死,兒子厲公驅逐太子自立為君,因此鄭國大亂,從此鄭國日益衰落。


佳君說


我們看這些歷史事件其實可以這樣看,那就是在歷史文獻中出鏡率高不高,出鏡率高不敢說好,但最起碼有些存在感,出鏡率低的沒存在感,說明實力也不強,那麼也就是說並不強大。鄭國其實就是後者,在歷史中出鏡率不高,也就是實力一般。


明發不寐


鄭國實力僅次於春秋五霸了


男兒當自強4780


鄭國在春秋時期只能算是個二等強國,國力和影響是比不上晉國、楚國、齊國、秦國等大諸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