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面前,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2020年,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日本馳援中國的抗疫物資上有很多古詩詞。這些古詩詞來自哪裡?有什麼意義?下面就其中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的去處和意義,簡單分析說明,與大家分享。

在疫情面前,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上圖中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出自《詩經》中的《秦風·無衣》。

【原文】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譯文】

誰說我們沒有衣裳可穿?我願意與你穿同樣的長袍。君王發兵,要我們去打仗,趕緊修整好我的戈與矛,與你面對同樣的敵人!

誰說我們沒有衣裳可穿?我願意與你穿同樣的汗衫。君王發兵,要我們去打仗,趕緊修整好我的矛與戟,與你一起出發!

誰說我們沒有衣裳可穿?我願意與你穿同樣的戰裙。君王發兵,要我們去打仗,趕緊準備好我的鎧甲與兵器,與你一起衝向戰場!

【背景】

這首《秦風·無衣》,反映的是當時秦人積極準備打仗的情形。秦國位於甘肅東南部及陝西中部一帶,秦人尚武。班固在《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贊》中說秦地“民俗修習戰備,高上勇力,鞍馬騎射。故秦詩曰:‘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其風聲氣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謠慷慨風流猶存焉。”朱熹《詩集傳》說:“秦人之俗,大抵尚氣概,先勇力,忘生輕死,故其見於詩如此。”

大約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戎族入侵,周幽王被殺,周王朝國土大部分淪陷,秦國與周朝王室休慼相關,遂以周平王之命,奮起反抗犬戎。這首詩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

這首詩意氣風發,豪情滿懷,表現出秦人英勇無畏的尚武精神,詩中充滿了英勇抗敵的激情。在兵臨城下之際,他們與周王室保持一致,一聽“王於興師”,他們便一呼百應,互相召喚、互相鼓勵,捨生忘死、同仇敵愾。

大敵當前,王命緊急,一下子難以備齊戰衣;為國征戰,不計衣物不全,“與子同袍”!大家就趕緊修理好“戈矛、矛戟和甲兵”,無所畏懼!因為“同仇”而“偕作”、“偕行”!

本詩共分三章,採用了《詩經》中普遍採用的重疊復沓形式。每一章句數、字數相等,結構雖然大致相同,但詩中表達的感情是不斷遞進,有所發展的。詩歌的音節短促,聲調激昂,生動地表現了秦國兵士們同仇敵愾、慷慨從軍的情景。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今天,我們遇到了“武漢肺炎”疫情,湖北缺醫療物資!湖北缺醫護人員!

立刻,全國各地的物資運輸車輛陸續車發!各地的醫護專家隊伍奔赴湖北,奔赴武漢!

九州大地,同袍兄弟!73 ,84,不顧年老,不畏疫毒,我們的院士走在最前列!各地的白衣天使,衝向去了!大批的救援物資,運上去了!後續的生活保障,肉、蛋、菜、米等生活必須品,也運上去了!一方有難,全國支援!支援湖北,支援武漢!

新任命的領導們,即刻赴命!抗疫第一線,有他們的身影!

中國的疫情,人類的疫情!地球,只有一個!人類的命運,緊密相連!

地球的東方、西方,南方、北方,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一衣帶水的鄰邦,與子同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