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宋江领兵大战大辽副统军贺重宝,被辽兵冲散。卢俊义引兵在后面厮杀,遇到辽兵围困,带着一支人马杀出重围,又遇到阴云闭合,黑雾遮天,白昼如夜的情况,死命杀出,误陷青石峪。宋江带兵驻扎在独鹿山,想方设法救卢俊义。为什么偏偏是卢俊义兵陷青石峪,而不是别人?

为什么是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宋江领兵破辽的时候,和卢俊义分兵作战,宋江兵打蓟州城,卢俊义大战玉田县,两人算得上半斤八两,旗鼓相当。但宋江是水泊梁山的大头领,坐第一把交椅,卢俊义只是坐第二把交椅,屈居宋江之下。论才能,宋江不及卢俊义,只是宋江的势力大,会搞宣传,一直提倡“忠义”为本,辅国安民,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笼络众好汉。一百零八将里面有不服的,也会跟随他作战,不敢说什么。卢俊义一点都不比宋江差,还比他要强好多倍,只是没做了老大的位置,说话不算数,重大决策也不能他说了算,更不会弄一些“忠义”之类的幌子招摇撞骗,只会行军打仗,为宋江卖命。卢俊义早就和宋江分兵作战,他手下也有一大帮战将,又有神机军师朱武出谋划策,兵力并不弱。只是编故事的人、说书人要把他弄成副手,不能喧宾夺主,要让主帅宋江节节胜利,让副手卢俊义承担一部分失败战事的责任,由此可见得破辽兵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有一定波折和磨难的,也可以增加故事的可读性,让人们更加崇拜宋江,更加仰慕他所提倡的“忠义”。

为什么是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卢俊义就不能提倡“忠义”吗?当然能,只是宋江是老大,宋江提出来了,卢俊义就不能再提什么“仁义”“道义”等等话题,要跟着老大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地闹革命。虽然他完全有能力做老大,按照晁盖临终遗言,他也应该做老大,只是他顾忌宋江势力太大,弄不好会成为王伦的下场,才死命推脱,把老大位置让给宋江来坐。宋江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论武功不如卢俊义,论排兵布阵不如卢俊义,论见过世面不如卢俊义,就是论长相也不如卢俊义。宋江打仗往往借助吴用的计策,要不就是和众多头领商量战策。很多时候,宋江一意孤行,往往大败亏输,吴用等人再次算计,才会挽回他的失败。宋江打祝家庄失利;打高唐州失利;破连环马失利等等,尽管最后都以胜利告终,但几次战役下来,完全暴露了宋江不会带兵打仗的事实。为什么最后都胜利了呢?因为宋将手下带着主要兵力,重要的战将都跟着他,军师吴用也跟着他,即使他是个大笨蛋,有那么多的军事力量在起作用,也就显不出他笨了。卢俊义也跟着他打仗,分兵的时候,卢俊义也不是不卖力,只是要把头功让给宋江,自己才不做老大,不和老大抢头功呢。

为什么是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当年为了争梁山第一把交椅的位置,宋江带兵打东平府,卢俊义带兵打东昌府,谁先打胜了谁就做老大。卢俊义带的兵将可谓兵强马壮,大将有公孙胜、关胜、呼延灼等25员,谋士有军事吴用,带兵一万人攻打东昌府。按理说,卢俊义一定胜利,可是卢俊义偏偏没有获胜。并不是守将没羽箭张清的石子厉害,而是卢俊义有意为之。他故意派那些不出名的战将像郝思文、项充等人出战,而不派关胜、呼延灼、朱仝、雷横、索超、杨志等人出战,直到宋江到来,这些战将才走马灯似的出战,最后吴用、公孙胜联手才拿住张清。并不是卢俊义不厉害,而是他不想派得力战将出马,自己也不出马,只等着宋江到来,让宋江抢了头功,让宋江来做老大。卢俊义的心思不可谓不缜密,想法不可谓不周全。

为什么是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打大辽的时候,宋江又和卢俊义分兵,大家都要建功立业,谋个皇帝册封,说不了什么算计。但合兵一处的时候,宋江就不能失利,失利的事一定要卢俊义来做。宋江作为总指挥,围绕他的战将兵马都是最好的,作为主帅的他不能轻易兵陷青石峪,那样会让辽兵笑话的,也会让大家失望的,更可能会被大宋朝廷怀疑他暗地里和辽兵有什么勾当,要投靠辽兵,只有宋江带大军稳步前进,才能保证宋军的精神不倒。至于副手卢俊义就无所谓了,兵陷青石峪属于一时唐突的暂时失利,并不影响宋军的精神意志。全书“扬宋抑卢”的思想很严重,以至于误导大众。

为什么是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至于解珍、解宝化妆成猎户,深入大山,好不容易遇到一处茅草屋,进去拜见老婆婆,又遇到同是猎户的两个没名没姓的兄弟,问出实情。回去之后,解珍、解宝向宋江报告情报,说山前有大如伞盖的两株柏树,就是青石峪的记号,还要提防贺重宝的妖法。解珍、解宝打探消息的事情并不稀奇,完全是胡编乱造,就和石秀到祝家庄打探消息遇到钟离老人一样,都是一样的行动元,都是刻意编造的,只是解珍、解宝的故事更潦草,连老婆婆一家的名姓都省了,殊觉可疑。编造获取情报的故事无非是要“扬宋抑卢”,让宋江大显神威,救出卢俊义。

为什么是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但也不能太离谱,把卢俊义编成大笨蛋,而是要让卢俊义把白胜用大毯子裹住了,让他从山上滚下来,给宋江报信。只是编故事的人和写书人都忽略了空间概念,卢俊义军马都不知身在何处,陷于谷底,怎么就能让白胜裹着毯子从山顶滚下?而且正好滚到宋江军前?白胜认识路?诸多疑点充分说明,无论是打探消息还是送情报都是刻意编造的情节,就连同卢俊义等十三员战将兵陷青石峪也是刻意编造的情节,无非是要显露宋江的神勇,“忠义”精神的弘扬,以及破辽的主要作用。表面一片繁荣,细想起来,不觉令人哑然失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