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和我一样,买了书,不看;办了健身卡,不去。买了课,不听

你是否和我一样,买了书,不看;办了健身卡,不去。买了课,不听。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有这样的体验,当为自己的碌碌无为感到内疚时,自然就会下决心改变。而下了决心或者做了计划以后,自我感觉就好了很多。当然,只是感觉好而已。大脑分不清什么是计划和决心,什么是真正的行动。有时候我们下了决心、做了计划,大脑误以为我们已经做过了,行动反而减弱了。

你是否和我一样,买了书,不看;办了健身卡,不去。买了课,不听

所以相信你和我一样,经常买了很多书,却从来也不读;买了很多课,却不好好听;办了健身卡,却从来不用。写下减肥计划,却从来不执行。人是会自我欺骗的。在我们幻想读完这些书、听完这些课、做完这些健身运动的时候,书、课、卡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功效。它们都是完成幻想的素材,我们会买它们,本来就只是为了减轻目标带的张力。

这就需要我们在高远的目标之外,寻找一种现实的思维,来为此时此地的行动提供指导。

你是否和我一样,买了书,不看;办了健身卡,不去。买了课,不听

那么,我们如何把目标转化为行动的动力呢?

简单来说就是,努力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事情,而不要妄图控制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努力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事情,是要我们专注精进。无法控制的事情就让它顺其自然。只有把这两件事结合起来,才是即保持积极上进,又保持内心平静的方法。

生活中有太多我们控制不了的事情。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过去,生活的环境,病毒的肆虐。病毒导致的影响什么时候能过去。我们控制不了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控制不了别人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更控制不了别人是否会喜欢我们。只要我们不承认某些东西是我们控制不了的,我们的脑子里就一直会有一个“它应该是这样”的图景。

你是否和我一样,买了书,不看;办了健身卡,不去。买了课,不听

什么是我们能控制的部分呢?如果想锻炼身体,可以控制自己是否早起、晚上是否去小区散步,还可以控制自己的饮食品类。就算不能控制自己每天都锻炼身体,每周至少可以保证锻炼一天。可是我们并不愿意控制这些,因为这些事情看起来太微小了,不能马上改变结局,我们宁可由着性子去想那些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

控制的两分法的第一步,是思考担心的事情里,哪些是自己能控制的,哪些是控制不了的,并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能控制的部分。

当我们认识到很多事情是自己控制不了的,是一种心智上的成熟。

第二步就是,把能控制的事情找出来,并作成计划,努力把它做好。比如现阶段,疫情是我们控制不了的,与其每天紧盯疫情变化而焦虑。不如索性放开自己,把当下的时间安排制定一下,适合自己和孩子的学习计划。每天按照计划,按时起床、按时完成,努力做好。

你是否和我一样,买了书,不看;办了健身卡,不去。买了课,不听

好,说了这么多,包括我在内。为什么还是难免焦虑和不安。制定的计划还是大部分的完不成?因为,人的自然分配注意力的原则,人的习惯,是思考一件事重不重要,而不是思考这件事能不能控制。而这种思考方式,会把我们的目光引到对最终结果的担忧上,而不是此时此地的行动上。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虽然困难,但却是通向幸福的最方便快捷的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