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道德經》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本章緊承上一章的辯證主旨,闡述了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老子反對繁瑣嚴苛的政治,主張無為而治,“希言”最符合“道”順應自然的本意。老子又以“飄風”、“驟雨”比喻違反“道”的行為,認為不遵守“道”的原則行事註定會失敗。最後,老子探討了人生成敗的原因,認為得道與失道是其中的關鍵因素。統治者遵從於“道”,順其自然,清靜無為,才能得道,反之,就不能取信於民,終將走向失敗。

以“無為”的態度來處事,以“希言”的方式來行事,守大道則得道之自然,守本性就不會失去自己。

附《道德經》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故飄風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

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

而況於人乎?

故從事於道者,

同於道,

德者同於德,

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

道亦樂得之;

同於德者,

德亦樂得之;

同於失者,

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