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救命”貸款,務須“精準化”投放

全民抗疫同時,企業也打響了經濟保衛戰。近日,隨著央行專項貸款的發放,以及多地金融扶持政策的出臺,受疫情影響企業有望進入快速批貸通道,並獲得利率優惠。而據相關銀行知情人士透露,近日向北京地方銀行申貸的企業已逾300家,申貸總額達574億元;大量科技企業如小米、美團、滴滴、曠視、奇虎360等,也出現在了申貸名單上。(2月12日第一財經、中新經緯)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之於經濟民生的戕害,實不亞於2003年的非典。而抗疫特殊時期,國民關門閉戶在家宅著的居多,市面冷清,人員流動、聚集劇減,餐飲、酒店、旅遊、客運、製造等諸多行業遭遇重創,並波及上下游。譬如餐飲龍頭海底撈全線停業、西貝賬面現金不足以支撐發放三個月員工工資;更不消說,大量的中小微企業,面臨著舉步維艱的嚴峻情勢。

而為共克時艱,幫助企業挺過難關(同時也為減少失業,維護社會穩定),央行適時下發通知,向9家全國性銀行專門安排3000億元的專項再貸款發放任務,並提供利率優惠,那麼,這些天量“救命”貸款資金該投放向哪兒?

毫無疑問,一是中小微企業。因為,在疫情衝擊波之下,中小微企業的承壓能力,相對大企業本就要小。而中小微企業在經濟體中又處於細胞的地位,面廣量大,承載著廣泛的拉動就業功能,與民生息息相關。助力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儘量生存下來,發展下去,儘可能減少倒閉,有助於我國經濟的疫後儘快復甦,煥發活力。

二是,與此次疫情的負面影響具有強關聯的企業。須知,並不是所有行業、企業,都是受到此次疫情衝擊的。也不無一些行業、企業,基本沒受什麼負面影響,甚至還有逆勢上揚的。諸如社交、直播、遊戲等互聯網行業就是此次疫情受益行業。

以此兩條標準來衡量,申貸名單中出現小米、美團、滴滴等大量實力雄厚的科技企業,這樣的現象,也就頗為令人費思量。恐怕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來加以區別對待的。

其一,眾所周知,此次全民戰疫,口罩成了阻斷新冠病毒人際傳播的生活必需品,因之出現了相對短缺現象;像中石化、富士康等原本和口罩、防護服渾不沾邊的企業,都跨界投入應急生產。小米也正是這種情況。小米此次申貸50億元,理由是:用於口罩、溫度計等醫療設備的生產銷售。單從這個角度看,申貸似也無不可。但是,據港交所信息披露,小米去年第三季度利潤達82億元,毛利率大幅增長25.2%,經營情況良好;那麼,是不是該用上這筆“救命”貸款呢?還是該讓更為急需者先用呢?這個問題,恐怕是要小米方及銀行方都審慎以待,詳加研判,再作決斷的!

其二,像滴滴,申貸5000萬元,理由是:抵禦疫情中業務受到的嚴重打擊。這沒什麼好多說的。合情合理,大家多能夠理解。抗疫特殊時期,人們出行減少,滴滴業務量遭遇斷崖式驟減,何時恢復元氣尚是未知數。

其三,像美團居然申請40億元貸款,說是用於為武漢醫務人員提供免費送餐的資金支持,這就令人匪夷所思。抗疫特殊時期,不少宅男宅女吃飯都通過在線點餐平臺,不是美團,就是餓了麼。美團可是疫情受益企業。即便是說,貸來的款,用於給武漢醫務人員免費送餐,但是,自己要做公益,也不應慷專項貸款資金之慨!須知,這些專項貸款資金,可是定向專用於救企業危亡的,而不是專用於給企業借花獻佛去做公益的!不要會錯意,好不好?何況,據港交所信息披露,美團近兩個季度都是持續盈利。此外,像曠視,同屬疫情受益企業,似也同樣申貸不宜。

當然,企業申不申貸是一回事,銀行批不批貸則是另一回事。要是有經營狀況良好企業,在抗疫特殊時期,對天量專項貸款資金垂涎欲滴,文不對題亂申貸,亂伸手,勢所必然會帶來自身社會評價的降低,後果得自己擔著,還請以剋制為宜。而關鍵的是:銀行方面尤其金融監管機構,務必制定出契合實際、科學細化的批貸標準,並予嚴格執行,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以力求把這些專用“救命”貸款,精準化的投放給急需的企業,完美的釋放出政策善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