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会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吗?

期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48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558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900亿元。加上此前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务1万亿元,共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0亿元。

是的,在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财政部已经未雨绸缪,开始发力财政政策了。实际上,早在2018年,财政部就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这意味着从时间上,我们进入了一个宽财政的时期。

最近几年来,现代货币理论(MMT)大行其道。简单解释现代货币理论,就是财政部发债,主要的购买者不是投资者,而是中央银行。由于在信用货币时代,中央银行几乎拥有无限的发钞权,所以央行可以提供几乎无限的子弹。而财政部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后,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购买各种产品服务,主要偿债来源是税收。央行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得到债券的利息收入。

自己的央行购买自己的国债,货币在一个国家内部完成闭环,至于赤字率,可以适当的提高一些。

作为全球实施MMT理论最有积极性、也是最早的国家,日本从结果上来看,实施MMT是相对成功的,在有效的控制了通胀的前提下,日本经济的增长率在明显上升,日本经济的活力也在增强。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日本MMT的实施,使得日本央行持有50%的日本政府债券,从而对日本债券市场造成严重扭曲。

由于国债的零利率,小银行为了提高收益,不得不下沉资质,越来越多的将信贷扩展到低质量的借款人和房地产项目上。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增加,土地稀缺以及由建筑工人短缺和进口建筑材料短缺造成的建筑成本增加,导致大都市地区的房价飙升。

也就是说,日本的MMT刺激了经济,也造成了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使得日本再次面临房地产泡沫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中国会用MMT理论来指导经济吗?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用另一个问题来代替,那就是我们已经宽财政了,我们会继续放宽货币政策吗?

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有一点不同,中国央行目前还不能直接买国债,所以,他会通过放松货币政策,让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完成购买国债的任务。

实际上,尽管央行一再强调货币政策的定力和空间,但是囿于一系列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价格上,我们都进入了货币政策的宽松期。

从2019年以来,我们已经有四次降准,目前中小型银行的准备金率已经下调到10.5%,MLF有一次降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有两次降息,其中7天已经降到2.4%,14天已经降到2.55%,可以预见,即将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LPR,也是会降的。

而且我们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准备金率和利率,还会进一步下降。

毫无疑问,我们进入了一个货币政策宽松的时期。

那么我们需要担心通胀吗?

首先食品类通胀CPI不太用担心,需要担心的是工业品通胀PPI。因为2020年肯定是一个基建大年,工业品价格保持上涨应该是大概率事件。而且由于之前的工业品通缩导致基数很低,今年我们会看到PPI的上行。

另外,我们要担心房价吗?

目前还不好说。

一方面,经过2015年开始的上涨,这一波翻倍的行情,已经透支了很多购买力,房价实际上已经横盘了两年;

另一方面,降息和货币政策宽松又是大概率事件,大量便宜的资金进入市场,只有房地产和股市能够容纳这些资金。而房地产在如此严格的调控下,很难有大的行情。

所以,在不放松房地产调控的前提下,股市的赚钱效应,应该会比房子更大一些。

当然,目前的经济形势,稳增长可能更有必要,所以,放松部门城市的房地产调控是很有可能的。


2020年会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