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剧翻拍多次,为何我们爱看的还是经典版本?

导语:“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千古文人侠客梦,肯将碧血写丹青。武侠江湖,恩怨情仇,看不厌的刀光剑影,说不完的武功秘籍,数不清的神兵利器,道不尽的正邪人物。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独步武林,鲜有对手;倚天屠龙刀剑互斫,暗藏玄机号令天下;郭靖乔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金庸先生一生创作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15部,近乎每一部都被拍成了影视剧,并且被翻拍成多个版本,像我们众所周知的“射雕三部曲”:

《射雕英雄传》:1976(白彪、米雪)、1983(黄日华、翁美玲)、1988(黄文豪、陈玉莲)、2003(李亚鹏、周迅)、2008(胡歌、林依晨)、2017(杨旭文、李一桐);

《神雕侠侣》:1976(罗乐林、李通明)、1983(刘德华、陈玉莲)、1984(孟飞、潘迎紫)、1995(古天乐、李若彤)、1998(任贤齐、吴倩莲)、1998(范文芳、李铭顺)、2006(黄晓明、刘亦菲)、2014(陈妍希、陈晓);

《倚天屠龙记》:1978(郑少秋、赵雅芝)、1984(刘德凯、刘玉璞)、1986(梁朝伟、黎美娴)、1994(马景涛、叶童)、2001(吴启华、黎姿)、2003(苏有朋、贾静雯)、2009(邓超、安以轩)、2019(曾舜晞、陈钰琪);

以上还是不完全统计,由此可见金庸老爷子武侠小说的无穷魅力以及观众的喜爱程度。然而在众多版本中,为什么观众唯独青睐其中一两个版本呢?比如黄日华翁美玲版《射雕英雄传》,黄日华陈浩民版以及胡军林志颖版《天龙八部》,古天乐李若彤版《神雕侠侣》,吴启华黎姿版以及苏有朋贾静雯版《倚天屠龙记》、李亚鹏许晴版《笑傲江湖》、江华版《碧血剑》

等。

金庸武侠剧翻拍多次,为何我们爱看的还是经典版本?


先入为主

这个相信大家应该都心有感触。心理学研究表明,最先输入大脑的信息作用最大,这是形成第一印象的内在原因,也是人们普遍会“先入为主”的根本原因。第一印象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时,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人们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所以仍然习惯于根据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已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也就是说,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而且很难改变的。人们对于后来获得的信息的理解,常常是根据第一印象来完成的。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时常都能听到老师长辈强调第一印象很重要的原因了。确实如此,比如你一眼看中一双球鞋,一件衣服,你就是想买,不管别人给你什么其他的推荐,你都不屑一顾,很难改变主意。为什么初恋令人难忘,大抵也是这样吧。同样,看剧也是如此。为什么说经典难超越,其实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本能的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在把持着。想我最早看的《神雕侠侣》就是古天乐版的,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直到现在,我仍然觉得这版是最好看的,虽然黄晓明版,陈晓版的也都看过,但比较起来,还是古天乐版更耐看,具体什么原因嘛,其实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是觉得它更好看。

这里提醒大家,先入为主的思想有利也有弊,有时候可以避免选择困难症,减少内心的纠结,譬如一见钟情(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没有犹豫,没有羁绊,这是它有利的一方面。在我看来,似乎弊大于利。因为很多时候,光凭第一印象,第一感觉,是无法完全认清一件事物,了解一个人的,我们应该持客观、理智、辩证的态度看待身边的人或物,不轻易下结论,既利用它有益于自己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自己的一面,化弊为利,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插曲应景

说到这,估计不少条友如梦初醒,大醉方清,立刻来了精神:脑海里风起云涌,突然眼前一亮,脑补乔峰乔帮主这个出场自带bgm的男人轻功飞来,打出一掌飞龙在天,顿时山崩地裂,人马嘶啸(我知道,此时你肯定在哼唱哈哈哈)。神雕侠杨过与姑姑十六年不得见,相思之苦,痛彻心扉,耳边想起了《英雄的黎明》。

不得不说,经典翻拍剧,在配乐插曲上真是很用心,很能引起观众共鸣。随着剧情的发展,根据剧中人物神态、动作、表情,自然切入插曲,推动剧情,不但没有让观众觉得不适、生硬,反而调动观众情绪,让观众自然而然犹如身临其境,情感碰撞。看到乔峰自带bgm出场,观众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脑子里的亢奋,因为只有他(乔峰)和它(bgm)同时出现,才能hold住全场,看得过瘾。

金庸武侠剧翻拍多次,为何我们爱看的还是经典版本?


演员与演技

这也是翻拍一出,褒贬不一的一大吐槽点。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每个人脑心中应该都有根深蒂固某个版本(或许没有),新的版本开播,自然会去看看与之前的版本有什么不同,差差在哪儿,好又好在哪儿。服装道具啥的咱先撇开不谈,新版本开播观众肯定会关注演员阵容以及他们的演技,就拿最新版《倚天屠龙记》来说,剧中演员除了林雨申饰演的光明左使杨逍,邬靖靖饰演的峨眉派弟子,周海媚饰演的灭绝师太等配角在其他影视剧里见过以外,其他演员包括主演在此之前我几乎一概不识,当然,演员固然重要,但是演技更重要,像17年播的新射雕英雄传不也是导演大胆启用新人而大获成功吗,不然纵使是有老戏骨加盟,也抹不掉烂剧的标签。言归新倚天,虽说在我的脑海里,大都是新人出演,相较于老版本,还是有可看之处:与苏有朋版相比,新倚天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细节情节较多且很到位,丰富了剧中人物。以一处为例:张无忌对赵敏的喜欢之情,在新倚天中更加凸显,至少让我觉得,虽然张无忌是老好人一个,对谁都好,看起来没什么区分度,但是在很多微小的情节方面,忌敏二人敌我对立,各为其主,相互喜欢而又不得,一个人一面是亲情,一面是爱情,另一个人一面是心怀天下黎民百姓,肩负重任,一面是爱而不能,在剧中刻画的很真切,让观众看了揪心,怜惜这对CP。而对周芷若,更多的是亲情,感激。在细节方面,我觉得新倚天处理的较好,很能打动观众,人物更加丰满、鲜活。当然,这些细微之处也是需要靠演员精湛的演技才能表现出来的。可以说,经典版本在这方面是无可挑剔的,就是现在再去看,也不会吐槽他们的演技,这也是经典版本经久不衰的最重要的原因。

金庸武侠剧翻拍多次,为何我们爱看的还是经典版本?


贴合原著

这次不必多说,既然是根据小说改编,当然应该忠实原著。既然拍成影视剧,必然避免不了艺术上的加工,情节上的增删减改,增得太多,像马景涛版60多集(众多版中集数最长的),可能造成注水严重,剧情拖沓甚至偏离原著,但像新倚天中增的杨逍纪晓芙感情戏就很出彩(个人观点)。经典翻拍剧在这方面大都没有偏离,因而反响不错,这块儿原著党更有发言权。欢迎留言评论。


结语:艺术源于生活,我们在看剧的同时,也能看到很多东西,学到很多东西:江湖险恶,人心难测。既要心胸坦荡,善良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亦要奋发图强,万事小心,防人之心不可无。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江湖梦,身负上乘武功,仗剑天涯;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段英雄儿女情,爱国爱家爱他(她),快意恩仇。我们钟爱武侠,或许就是为此吧,亦或是什么都不为。在家抗疫,疫情无情人有情,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坚守,争取早日渡过难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