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悲劇,岳飛就死在了這個稱呼上

傳說,岳飛是金翅大鵬鳥轉世,是上天派他下來救宋朝的。

岳飛的表現也確實驚人。

宋朝打不過敵國政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宋朝缺少戰馬。在沒有幽雲十六州掩護的情況下,士兵只能用血肉之軀去抵抗敵人的騎兵。

這種情況下,能穩住陣腳已屬不易,更不用說反攻了。

可岳飛卻是個例外,硬是用步兵打勝了金國騎兵精銳鐵浮屠和柺子馬。

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故國河山眼看要全部收復。

然而,形勢急轉直下。宋高宗趙構連下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飛退兵。岳飛被迫班師還朝,十年之功毀於一旦,而岳飛本人也在風波亭被害。

時代的悲劇,岳飛就死在了這個稱呼上

岳飛

大宋此舉,無異於自毀長城。

不管從那個角度來看,岳飛都是難得的人才。

岳飛私德高尚,身居高位卻不置產業,貪汙受賄更是聞所未聞。全家都穿粗布衣,死後家無餘財。岳飛常說,“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惜死”,他一個人,把文臣武將的高標準都做到了。

而且,岳飛文才極好。在詞人璀璨的宋朝,岳飛的《滿江紅》也是上乘之作。

岳飛的戰功就更不用贅述了。若不是身後那個朝廷束手束腳,岳飛完全可以直搗黃龍。

況且,岳飛對朝廷也絕無二心,其本人精忠報國,更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古人所追求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岳飛幾乎都做到了。

如此人才,哪怕趙構膽小不想北伐,那也完全用不著殺之而後快啊!

可是為什麼岳飛必須要殺?

有人說,是趙構擔心岳飛真的直搗黃龍,迎回被金人擄走的徽欽二宗,那自己的皇位就不安穩了。還有人說,岳飛向皇帝提議過立太子,惹得皇帝不快。

可這些都不能解釋岳飛之死。

怕迎回二聖,不讓岳飛北伐就完事了;至於岳飛提議的立太子,不理他就是了,在這方面武將向來沒有話語權。二者雖然讓皇帝厭惡,但都不至於起殺心。

實際上,岳飛之所以被殺,就是因為他有“岳家軍”。

這就犯了趙宋王朝的大忌,要知道,從趙匡胤開始,牢牢限制武將,就是大宋的基本國策。

況且,岳家軍戰鬥力極強,所謂“撼山易,憾岳家軍難”。

還有,岳家軍軍紀嚴明,深得民心。“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擄”,走到哪兒,百姓都是簞食壺漿。

與宋朝其他軍隊形成鮮明對比。

這就很難讓皇帝不起殺心,叫岳家軍就罷了,還得民心會打仗。

那岳飛在皇帝眼裡就是潛在的反賊,哪怕岳飛精忠報國也無濟於事。

1142年,岳飛被害於風波亭,年39歲。

精忠報國,反而丟了性命。

何其冤哉!

中國有句話,“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但是岳飛確實無可挑剔,秦檜連個罪名都捏造不了,只能用“莫須有”三字。

“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所謂“莫須有”,就是“也許有”。

時代的悲劇,岳飛就死在了這個稱呼上

秦檜跪像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岳飛之死,天下冤之。

百姓發明“油炸燴兒”,食之洩憤,這就是油條的來頭。

時代的悲劇,岳飛就死在了這個稱呼上

宋高宗趙構

然而,秦檜也只不過是個執行者,真正的策劃者是宋高宗趙構。

沒有趙構首肯,哪怕十個秦檜也殺不了岳飛。

嶽王墳前,真是少了一座跪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