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國際貿易律師要如何應對形勢和挑戰?

作者丨趙鋼 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

國際貿易行業是本次新冠疫情最直接衝擊的行業之一,承受著交易履約風險、海運物流檢驗風險、資金結算風險、經營現金流風險、市場價格下行風險、運營成本壓力等風險或困難,這些問題都將直接敏感地折射出疫情在全球化背景下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國政府及從事外貿業務的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如何幫助客戶處理好這場疫情帶來的風險?國際貿易法律服務市場的機遇與趨勢又將如何?北京金誠同達(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趙鋼律師將結合金誠同達國際貿易業務規劃及其多年的執業經驗,分享其對以上問題的思考。

疫情之后,国际贸易律师要如何应对形势和挑战?

趙鋼

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

高級合夥人

如何看待PHIEC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就中國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狀況,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在2020年1月30日宣佈2019-nCoV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IEC)。根據《國際衛生條例(2005)》,PHIEC指“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構成對其它國家公共衛生風險,並有可能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的不同尋常的事件。” PHIEC的宣佈反映了WHO對疫情嚴重程度的認識,目的是為提醒各國採取措施積極防範疫情在國際間的傳播。

根據《國際衛生條例(2005)》,對確定發生的PHIEC,WHO總幹事應該發佈包括應採取的防疫措施等臨時建議或長期建議。而且根據《國際衛生條例(2005)》的規定,總幹事在發佈、修改或者撤銷臨時或長期建議時均應該考慮“對國際交通和貿易的限制和對人員的侵擾不超過可適度保護健康的其他合理措施。”就此次宣佈的PHIEC,WHO在1月30日的聲明中明確“不建議實施任何旅行或貿易限制。”

可見,WHO目前尚無意建議各國基於中國的當下疫情采取貿易限制措施。

初步看,《國際衛生條例(2005)》並不限制各締約國為應對PHIEC而依據本國法採取的防疫措施,只要這些措施與《國際衛生條例》規定相符並在合理限度內。因此對於貿易行業人士,判斷疫情對國際貿易的實際影響,一方面需要關注中國國內疫情本身對貿易經濟活動的消極影響,例如目前國內延遲開工而直接導致的生產、物流等作業工作暫停或受限,如連日許多中國外貿港口由於作業人員短缺,出現進口貨物卸貨拖延問題;另一方面則要格外關注各國政府機構依據本國法採取的防疫措施,導致的對貿易活動的消極影響;同時,也需要關注貿易鏈上相關商業機構,自行主動或被動採取的防疫措施可能導致的對貿易的阻礙。

國際貿易是涵蓋全球商品生產、消費產業鏈,以及國際買賣、結算、航運物流等交易操作環節的連續過程。中國是全球製造業大國、工業製造品出口大國,同時又是進口大國,尤其是工業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進口大國,中國進出口商品也因此佔據國際集裝箱海運和幹散貨運輸的重要份額。當前疫情發生後,國內採取了延長假期,並人員隔離等防疫措施,勢必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工業品生產及出口,同時也會由此抑制作為“工業糧食”大宗原材料及能源商品的消費和國際採購,兩者疊加會直接導致國際貨物運輸市場的短期下行。據瞭解,近日馬士基等大型航運公司已近採取了取消部分航次等措施,以應對集裝箱海運市場的疲軟;而被譽為世界經濟“晴雨表”的BDI(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自2020年1月中下旬以來就一直下跌,BCI(波羅的海海峽型船的運價指數)2020年1月31日更是歷史上第一次跌至負值,這反映的是礦石、煤炭等大宗工業原材料、能源需求下降。

疫情之后,国际贸易律师要如何应对形势和挑战?

同時,當前一些國家政府採取的防疫措施,也會對國際貿易產生一定消極影響。在國際貿易整個流程中,相比可遠程進行的買賣交易洽談及簽約,以及國際結算,貿易物流中的國際航運涉及人員、船舶、貨物的跨境實際的流轉,與疫情的跨境傳播防控關係最大,由此菲律賓、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已經出臺了對曾停靠中國港口的船舶實施隔離或加強檢疫等措施,這直接增加了船舶經營者的操作成本及風險,該成本和風險也會傳導到進出口貿易企業。

如上面已提到,貿易鏈上企業、人員的主動的防疫行為或被動的受疫情波及影響,而導致對貿易流的限制或阻礙,也是需要特別關注,尤其是作為貿易大動脈上的物流、航運機構及人員,目前在散貨市場已經出現外輪船員因擔心疫情影響不敢進港的現象,這不僅給貿易鏈上相關企業帶來複雜的法律風險問題,也是值得特別關注的疫情對進口貿易的潛在威脅。

疫情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的範圍和週期目前並不確定,最終取決於中國政府及民眾的努力,以及與各國相互配合。而目前貿易行業企業及人士,應採取特別謹慎態度,並積極預備應對措施。基於中國已有經濟體量及在全球產業鏈中重要地位,一旦疫情結束,國內商品生產及相關的工業產品及原材料的進出口業務應該會較快恢復。

疫情是否會對今年中國的國際貿易造成影響?這種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當下疫情對中國的國際貿易影響,基於個人專業經驗,可能有以下一些方面:

1 由於生產開工延遲等因素,國內出口加工型的企業的生產可能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已有出口合同的執行,甚至構成對外違約。近日在國內法律群體中熱烈研討疫情是否構成“不可抗力”即反映的該情況。同時,貿易鏈上的其他貿易企業、內陸物流及倉儲企業、貨代公司、海運公司的業務均可能相應地受影響,出口相關的貿易及貿易服務業務量短期內下降,給相關企業造成人員成本、資金壓力。

2 實際執行中的出口業務或後續簽約而發運的出口商品可能面臨在目的國卸港的檢驗檢疫風險,特別是在採取後TT結匯的出口業務,可能面臨商品以檢疫為由被拒貨、退運、棄貨,而無法收匯的經營風險。

3 由於國內生產企業能源、原材料需求下降,進口企業短期內業務量下降,相關貿易鏈上其他貿易服務企業也相應受衝擊。

疫情之后,国际贸易律师要如何应对形势和挑战?

4 已經進口大宗商品而尚未實現銷售的企業,以及已經與外商簽署長約大宗商品進口合同的進口企業或生產企業,在疫情持續期間,還可能面臨進口商品滯銷導致的資金佔壓風險,承受資金流動性壓力,同時面臨市場價格下行而導致的損失風險。

5 航運企業面臨海外港口的業務操作上的檢驗檢疫成本及風險,例如目前已經有散貨貿易項下進口船舶船員有肺炎發燒症狀,而被港口拒絕靠泊現象;作為重資產的航運企業同時還會面臨著業務量減少而導致的運營成本壓力風險。

針對這些影響,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來看,中國政府和企業應該注意一些什麼?接下來該如何應對和安排?

就政府而言,需要充分認識到中國經濟已經深深嵌入全球經濟體系,國際貿易是中國國民經濟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中國國內經濟與國際市場聯通的大動脈,而貿易是實體產業、商品交易、國際物流、金融及國際結算、貿易管制一體的複雜整體,系統性風險高,往往貿易鏈上一個環節的問題,就引發系統的連鎖反應;同時中國國際貿易行業也是中國國內市場化、國際化程度最高的經濟部門,相關企業及從業人員也是國內產業群體中最熟悉國際市場規則的,是中國國家全球競爭力的重要生力軍。

國際貿易行業是此次疫情最直接衝擊的行業之一,承受著前述已提到的交易履約風險、海運物流檢驗風險、資金結算風險、經營現金流風險、市場價格下行風險、運營成本壓力等風險或困難。而外貿行業企業的各類困難,也會直接敏感地折射疫情在全球化背景下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政府部門有必要積極調研貿易行業企業的困難,同時獲取疫情對宏觀貿易經濟影響的一線、一手信息,特別注意研究貿易體系、貿易鏈的生態邏輯關係,密切關注突發動態,以及相關因果關聯,及時做好防控。並有必要有重點、有針對性地支持、幫扶國際貿易行業重點企業應對當下的挑戰,以保持持續的國際市場經營能力、開拓能力,特別是需要為市場化程度高、為貿易市場注入重要活力,同時又相對脆弱的民營企業,在稅收、貸款、社保繳納、費用減免等方面予以支持,包括鼓勵、引導大型國有企業發揮行業穩定作用。據中國港口協會消息,目前實際已有廣州港、上海港等18家港口發佈疫情期間費用減免措施,保障特殊時期進出口企業貨物在港口安全存放並順利進出,並給予進出口企業以實際支持。

疫情之后,国际贸易律师要如何应对形势和挑战?

對貿易行業企業本身而言,要具備充分風險防範意識,在優先防疫的前提下,及時梳理評估可能受疫情影響的已簽約合同、已有商品庫存數據,以及企業目前業務模式中、供應鏈結構項下的易受疫情影響的薄弱業務操作環節,特別是國內端供應商及客戶、物流服務商當前停產情況或生產經營恢復情況,國內運輸、港口作業、國際海運等物流環節可能受疫情影響的操作環節,出口商品目的國政府對疫情的已經採取或可能防控措施等。從而提前研究可能出現業務風險或困難的應對處置措施,並時時關注市場動態,針對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必要時採取套期保值策略。鑑於疫情對宏觀及產業經濟的影響尚不明朗,企業應採取穩健經營策略,在新業務開展、境內外客戶及供應商選擇,交易策略、交易額度及結算條件控制,採取保守態度,加大風險防範力度,並加強執行交易流程的管控力度。

企業同時更應乘勢建立、健全風險及合規管理體系,並加強人員專業化培訓,應對當下挑戰併為疫情結束後業務的恢復及拓展預備條件。

在疫情爆發之下,您認為對律師國際貿易業務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疫情對國際貿易律師業務短期會有影響,影響可能包括業務量和業務種類兩方面,例如當下由於客戶企業各類貿易業務尚未有效啟動,貿易法律專業服務業務量勢必減少;在業務種類上,客戶受疫情影響的已簽約業務相關的糾紛解決、談判、諮詢評估等相關的專業服務會增長,例如近期發生較多與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國際物流相關業的港口滯期、不可抗力、違約、檢疫成本分擔責任等法律問題諮詢業務,而與貿易相關項目業務、新型增量業務可能減少。

疫情應不會對律師國際貿易業務造成長期影響,貿易律師依託貿易國際貿易專業規則提供服務,而國際貿易市場的基礎法律及商業規則是長期貿易實踐演化而成,具有相當的穩定性。疫情作為突發特殊風險事件,不會改變既有全球貿易生態及規則,也不會改變中國國際貿易的持續內涵式的升級、發展趨勢,以及由此帶來的貿易法律專業需求。

疫情過去之後,面對目前的國際形勢,國際貿易律師要如何應對接下來的形勢和挑戰?

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中國國際貿易已經承受壓力,當下疫情的發生,似乎雪上加霜,兩者疊加對中國國際貿易總量的增長造成挑戰,也會給包括貿易律師在內的貿易從業機構或人員帶來壓力與焦慮。

然而我們同時需要注意到,在貿易規模增長以外,如上面已經提到,中國國際貿易產業還有著巨大的內涵提升空間和動力。國際貿易是高度全球性、市場化的業務,撇開地緣政治因素,國際貿易產業是個專業化的協作場、競技場,考驗著各國貿易法律制度和貿易商業服務設施的完善程度,以及各貿易參與主體的在瞬息萬變的全球市場環境中的專業運作能力,而中國本身貿易市場、貿易參與主體的成熟度、專業性,尚有很長的路要走,具有巨大成長空間,中國貿易行業企業全球化運作更是有巨大的探索空間。這種內涵式的成長,相對外延式的獲取市場份額,中國政府及國內企業具有著更大的自主權、駕馭能力,而且可以憑藉該增長抵消外部貿易環境的負面影響。

而在過去許多年,在貿易總量擴張的同時,中國也實際經歷了貿易基礎設施、貿易生態環境、貿易企業經營管理能力的持續升級,即從粗放突進,逐漸轉向成熟化發展。這一點在大宗商品貿易領域就有較為突出體現,曾幾何時,該領域因企業經營管理粗放而大案頻發,給亞太區的貿易律師貢獻了最多的業務案源,而今隨著貿易生態的成熟,該等案源持續減少。這一次疫情的衝擊,會促使國際貿易生態中的風險點集中暴露,這如同2008年金融危機對貿易行業的洗禮,會讓貿易行業企業對全球國際貿易生態及運行邏輯有更深入認識。目前已經有大型企業中資深管理人員向筆者反映,其已經開始反思原有的對市場邏輯、經營管理策略,風險管理措施的認知,這無疑將十分有利於後續的企業經營水平的升級。

疫情之后,国际贸易律师要如何应对形势和挑战?

長期以來國際貿易律師大多注重從事訴訟、仲裁等貿易糾紛解決,而忽視對貿易行業的專業諮詢業務,實則國際貿易業務律師若在熟練掌握貿易法律規則的同時,還能系統認識全球貿易市場體系、全球商品貿易供應鏈規則、企業貿易運營管理規則、貿易監管邏輯,全面、真正理解國際貿易,則大可以即使在宏觀貿易環境的不利的情況下,從國際貿易全產業鏈的服務角度,幫助各類企業客戶內涵式的提升國際化運作能力、業務創新能力、貿易經營管理能力、業務操作能力,幫助政府機構提升貿易法律規則制定能力、貿易生態構建能力、貿易業務監管能力,從而推動整個中國貿易行業升級。

在這個疫情可能帶來特殊專業服務“淡季”,也正是國際貿易業務律師,夯實專業基本功,並真正深入研究國際貿易業務內涵的時機,以便為隨後的業務發展預備糧草彈藥,而蓄勢待發。

原本今年針對國際貿易業務的計劃和安排是怎樣的?現在疫情嚴重是否有所調整和變化?

國際貿易是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重要並具有行業優勢地位的服務業務領域,從2019年以來,為適應國際貿易業務所具有的多專業領域綜合的特徵,本所重點整合了全國各地辦公室範圍內的國際貿易專業資源,致力於發揮團隊化、跨地域化優勢,為境內外企業提供涵蓋國際貨物買賣、國際物流、國際結算、供應鏈管理、貿易合規、貿易電商、貿易救濟及糾紛解決等貿易全產業鏈的專業法律服務。

今年是金誠同達國際貿易全產業鏈專業服務推廣的重要時期,突如其來的疫情,對貿易行業本身造成衝擊,市場及貿易量短期下行,也勢必影響到貿易法律服務業務的當期開展。但金誠同達的貿易全產業鏈服務方向、整體規劃及佈局,是基於對貿易行業生態及專業服務需求的深入分析而確定的,不會因為短期階段性事件而改變。在當期貿易行業受疫情消極影響、專業業務發展不便之時,我們會致力於夯實專業研究,進一步提升團隊專業水準,研究優化服務流程、服務模式,為疫情結束後的業務恢復,預備更紮實的條件。

✓戰“疫”期間,醫生想做的“遺囑”可以這樣設計……|律新幫公益法律服務

創所27年11名創始合夥人無一離開!金誠同達的律所文化原來如此強大丨律新社專訪

✓ 中國律師國際化之路怎麼走?上海律師經驗,瞭解一下丨律新社在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