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讓很多人明白——真正精明的餐飲人在廣東

疫情肆虐

讓各行各業都過得很艱難

而首當其衝的

莫過於餐飲行業


最近一段時間,不斷有人重複這句話:“連大型連鎖餐飲企業的現金流都撐不過三個月,那中小型餐飲企業該怎麼辦!?”

這次疫情讓很多人明白——真正精明的餐飲人在廣東

不過也有一些人認為:連3個月都撐不下去的餐飲企業怎麼能做成百年老企?“大”的“無法生存”,“小”的未必沒有活路!常言道:魚有魚路,蝦有蝦路。大不代表強,小不代表弱。

這次疫情讓很多人明白——真正精明的餐飲人在廣東


通過這次疫情

人們忽然發現

原來真正精明的餐飲人在廣東!

這是因為

廣東餐飲人更注重做“強”

而不是一味地做“大”


廣東人做餐飲有大智慧


這次疫情讓很多人明白——真正精明的餐飲人在廣東

近些年,中國百強餐飲企業榜裡,粵菜餐飲品牌難覓蹤影。於是,“粵菜走下坡路”的論調開始甚囂塵上。根據中國烹飪協會在2019年4月發佈《2018年度中國餐飲企業百強和餐飲五百強門店分析報告》顯示,百強企業中來自廣東的企業只有10家,其中廣州有廣州酒家、真功夫、九毛九、大家樂、新又好5家企業,而主打粵菜的只有廣州酒家。這在不少人看來,廣東餐飲不強,粵菜不強,店不多,企業不大。

這次疫情讓很多人明白——真正精明的餐飲人在廣東

而餐飲行家馬先生認為,這恰恰是廣東餐飲人精明之處。廣東人向來以務實的心態做餐飲,做強才是首要目標,而不是做大,因此你能看到在廣東,尤其是在廣州,尤其是粵菜,擁有大量經營了20年、30年甚至是百年老店,他們堅持著小體量的經營模式,熬過了“非典”,並一直引領著廣州、廣東甚至是全國餐飲的走向。

這次疫情讓很多人明白——真正精明的餐飲人在廣東

他續稱,所以我們能看到,面對疫情,首先出來“訴苦”的是一批大型連鎖餐飲企業,雖然他們有其經營優勢:市場化的運營、規範化的操作以及良好的品牌等,但是他們也有著經營的劣勢——船大難掉頭,缺乏應急措施,面對重大事故、災害難以變通。但是廣東的餐飲企業更擅長修煉“內功”,以做強為目標,他們不是不想做大,而是在有限的市場環境下,他們擅長抓住客戶群體,把握市場動態。所以在疫情過後,廣東這批體量小、早已在本地打好口碑、專注“內功”的餐飲企業在政府的扶持下能更快地翻身。


廣東餐飲人注重可持續發展

廣州半島投資集團董事長利永周表示:廣東餐飲人,尤其是粵菜經營者一向講求務實,他們不是追求一下子做大,而是在做強的基礎上穩紮穩打。他們注重可持續發展,在團隊建設、品牌建設、客戶服務、品質管理、出品安全衛生等方面下苦功,在面對重大問題時能更有條理地應對,保障企業,股東、員工、客戶、供應商等穩健和可持續的合理利益,因而他們的抗風險能力較強。


“小富則安”是策略

知名餐飲產業評論家姚學正表示:人們常說廣東人做餐飲本著“低調”“小富則安”的心態,總是守著“一畝三分地”過日子。實際上,這是一種策略,因為餐飲行業是變數較大的行業,要跟隨經濟社會發展變遷,人們飲食習慣變化等方面而改變的行業,因此,廣東餐飲人更擅長是修煉“內功”,根據周邊市場做出“深耕式”的發展,這就是所謂的“做強”,這也讓這些餐飲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適應能力更強,能根據變化做出快速的改變。同時,因為能適應、能抗風險,自救能力也就更強,這也能加強員工們的凝聚力,更好地渡過難關。


“商販經濟”深入人心

美食達人勞毅波認為,廣東餐飲人有鍾情於“做強”的基因。廣州作為千年商都,2000年來“商販經濟”的概念深入人心。“商”,意味著一定要盈利;“販”,就意味著不會做大,所以我們很少能看到廣東餐飲企業,尤其是粵菜企業會跨地區、大面積地經營,一來是食材的問題,二來是廚師團隊管理的問題,一旦超出可管控範圍,便不會輕易下手,他們更樂於在能掌控範圍內,在周邊發展,本著這種客觀、理智的觀念,廣東的餐飲企業“抗逆”能力更強,實際上,這十幾年來,不少中小型的酒樓食肆都會在計算好各方面成本的情況下,在春節期間進行休市,這也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渡過此次疫情。


好的心態最為重要

廣州西餐協會永久會長彭樹挺認為:在“疫情”期間,其實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是一樣艱苦受挫,不過相對於大企業而言,中小企業的人工、租金、稅務等各項成本更低,翻身更加容易。目前,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應該要沉住氣,一動不如一靜。因為現在要比的就是心態。好的企業、好的老闆,有好心態,才能留住好的員工,好好的活在當下,一旦疫情受控,才能夠儘快復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