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另一种“逆行” 丨崇州市援藏队疫情防控阻击战纪实

疫情中,另一种“逆行” 丨崇州市援藏队疫情防控阻击战纪实

己亥末,庚子春,疫情肆虐。全国无数的医务人员、警察、基层干部、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奋战冲锋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他们用党性的光辉、人性的温暖让“逆行”成了年度开篇热词。

在这场战“疫”中,崇州市援藏工作队的同志们没有掉队。他们放弃舒适,“逆行”选择经受风霜;他们放弃团聚,“逆行”选择孑然孤独;他们放弃安定,“逆行”选择艰难险阻。援藏队员们“一路向西”,逆行而上,放弃了很多,却从未放弃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昔日战非典,今朝斗肺炎

从事医疗卫生事业30年的岳纯穆从没想过,除夕夜里编写的不是祝福短信,而是请战申请。

17年前,那也是个春天,“非典”肆虐神州大地。当时,他作为崇州市抗击“非典”应急处置队的队员,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以一战到底的决心和一心为民的热情,出色地完成了职责使命。17年后,当远方传来疫情的消息时,相比他人,老岳更加敏感、更加本能地感到了紧张——“会不会像‘非典’一样,又是一场鏖战?”

老岳无法精确判断。但是,“非典”老兵的敏锐,和挂职马尔康市卫健局的职责,让他无法安之若素,内心涌动着赶快返回岗位的念头。于是,在除夕之夜的请战书上,老岳郑重地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是‘非典’战里打过来的人,我有经验,请让我上!”

正月初一,他告别仅团聚了一天的家人,踏上了回马尔康的征程。

十七年的光阴,只是改变了老岳的容颜和性格,却未动摇这位壮士心中的理想和信念。重经验,他争分夺秒,整理了当初抗击“非典”的相关经验,为其他同志传授战“疫”机宜;写稿子,他亲自动笔,收集汇总全市防控工作情况,整理形成一篇篇及时精准的信息;做调配,他巨细无遗,一批批人员和物资分毫不差地安排妥帖。

1月30日,马尔康市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前线物资告急!人员告急!战情告急!

老岳,这位崇州援藏队的“最早逆行者”,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打开手机,在援藏工作群里发出呼喊:“援藏队队友们,你们在哪里?马尔康需要你们!”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队员们,在哪里?

队友们,在崇州!

人在崇州,但没有一名队员置身事外。只因为马尔康市前期没有疫情,所以队员们都留在家乡,在各自的战线上抗击疫情——是啊,不管在哪里,援藏队都是一面旗,何曾甘下游?

在高速路口,马尔康市水务局挂职副局长、民建会员张耿,组织了十余名援藏干部和志愿者,来到了交通要塞,在车来车往中“逆行”,协助检查来往车辆。

在大街小巷,马尔康市教育局挂职科长、民盟盟员黄泽,主动请缨,以志愿者身份到农贸市场、安置小区宣传肺炎防疫知识、登记外来人员信息,走访群众近千人。

在微信里、在电话里,每一名援藏队员都在关心着疫情的发展,都在等待着使命的召唤。大家积极发力,为马尔康筹措着防控疫情物资,募集口罩近10万个、消毒水10余吨,善款17.6万元。

援藏队,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春节假期,大家回家了、分散了,但心仍牢牢地靠在一起,手仍紧紧地握在一起。如今,收到老岳的信息,也知晓了藏区的情况不容乐观,大家纷纷回应:“收到,我们尽快返回马尔康!”

老岳,我们来了。

老岳,你等我们!

武汉往东走,我偏向西行

武汉在东方,多少救援力量向东而行;而援藏队却一路向西、逆流而上,开始了一段孤单的“逆行”。

2月2日,马尔康市委常委、援藏队领队陈大林先期率领3名队员奔赴马尔康。于是——在防疫宣传一线,有了援藏队员!市委宣传部挂职副部长方驰,靠前采访报道防疫工作动态,推一线先进典型人物,向全体市民科普防疫知识,通报最新疫情动态。在不分白昼的工作节奏里,他是“逆行者”。

在农村防控阵地上,有了援藏队员!木尔宗乡挂职副书记康楷翔,到村组宣传肺炎防疫知识、登记外来人员信息,为群众熬制“大锅药”、测体温。在用脚步丈量疫情的往返中,他是“逆行者”。

在卫生监督岗位上,有了援藏队员!市卫生局计生监督执法大队挂职副大队长朱革,到车站、宾馆、影院、商场开展防控检查、场所消毒。在通往人们避之不及的公共场所的路上,她是“逆行者”。

2月5日,一支崇州市援藏队车队,满载医疗物资,也带着崇州人民的爱心和希望,驰援马尔康。

二月的藏区,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当车队刚抵达阿坝州米亚罗,在九曲十八弯的317国道上行驶时,一场大雪猝不及防地降临,阻缓了前行的速度。这场原本只有5个小时的车程,他们一共走了将近9个小时。

不久,车队就被拦下了:“同志,疫情时期,外地车辆暂不能进入马尔康市!”队员们连忙解释:“您好,我们就是马尔康人——我们是援藏干部!”检查员后退一步,双手合十,鞠躬:“谢谢你们,扎西德勒!”

很快,一箱箱物资,一包包口罩,被整整齐齐地码在了马尔康市政府门前。来不及喝一口热水,来不及听一句感谢,队员们走上前,对马尔康的工作人员说:“我们从成都地区来,现在主动申请隔离。”

隔着手套,两地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戴着口罩,仍看得到彼此眼中的真诚与热泪。驰援送物资,主动求隔离,一心只为藏区平安!

后来,我问一名援藏女队员:“走了那么远却被隔离了,你委屈吗,后悔吗?”

她说:“不委屈,也不后悔。你知道我们每天在干什么吗?我们仍然可以线上办公,仍然可以筹措医疗物资——我们甚至在掰着手指头算,还有几天能解除隔离,和其他队员一起,和马尔康人一起抗击疫情!”

最后,她说:“这段‘逆行’,我们并不孤单。”

听闻此言,泪湿眼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写在最后

每一位前行者都有一个逆行的背影,这背影给予后来者勇气、信心和力量,让后来者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逆行”的援藏队,给崇州留下的“逆行”的背影,也面向马尔康市走来,带来了温暖和希望。这一种“逆行”,是爱,是责任,是担当,也是牵挂……

供稿:崇州市委统战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