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 五个平凡人“非凡”过春节

战疫 五个平凡人“非凡”过春节

星辰在线2月14日讯(长沙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宁莎鸥)一年一度的春节本是阖家欢聚的日子,今年春节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变了调。团年饭聚餐取消了,约会看电影无法成行;企业推迟上班,学校延迟上课;普通人足不出户地宅在了家里,而医务工作者、警察、社区干部、青年志愿者等逆行向前,义无反顾地奔赴了抗疫前线。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康复出院的患者家庭、一线医务工作者、志愿者,聆听了他们在这个不一样的春节中留下的深刻记忆。

一家三口在隔离病房过了一个春节

讲述者:蒋先生

身 份:长沙县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愈者的家长

我和妻子女儿都在武汉生活,1月19日,我们一家三口从武汉回到了老家长沙县。21日,回到老家的第3天,4岁的女儿就开始出现了发热症状,当时媒体已经有不少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报道了,我们来自疫区,又出现了症状,我和妻子本着对自己负责也对别人负责的态度,把女儿带到了长沙县妇幼保健院检查。就诊的时候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作为家长当然是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只是普通的发烧感冒,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女儿第2天就经过采样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要转到长沙县第一人民医院。

确诊意味着隔离,不止是女儿要隔离,密切接触的我和妻子也要隔离。当时关于这个病毒的了解还不像现在这么多,女儿算是第一批确诊的患者,我们也不知道要隔离多久,就简单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连行李箱都没拿,拿个大袋子就出门了。说实话,去医院的时候都没反应过来,完全没想过后来住了那么久。说到这里还得感谢医院的医生护士,牙刷牙膏等生活用品都是他们帮忙买的。

孩子年纪太小,无法单独隔离,我们陪她住进了隔离病房。女儿确诊了,我们夫妻俩比较幸运,没被感染。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我和妻子都穿上了防护服,戴上了口罩,跟女儿也是分床睡的。穿防护服当然是很不舒服,但条件所限,为了不感冒,隔离的9天我们就洗过一次澡。

一家三口关在一个小病房里,当然会很无聊。幸好我们出门前给女儿带上了她常玩的玩具、电视里有放动画片、我和妻子经常陪她做幼儿园常玩的游戏,她的情绪才好点。

每天的伙食就是盒饭吧,跟医护人员吃的一样,在这种状况下,吃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有一日三餐就不错了。就这样到了除夕,年夜饭也是在病房里吃的,比平时多了几个菜,医院还贴心地准备了水果。春晚也是在病房的电视里看的,其实也没什么心情,没留下太多印象。

不过女儿毕竟才4岁,呆久了,小朋友也闲不住了,玩具游戏都玩腻了,后来也吵着说:“爸爸,我要出去玩,我要回家。”医院里的护士很有爱心,特地带糖果来哄她,他们还送了一只大娃娃给女儿,她可喜欢了,抱着玩个不停。现在想来,年纪小也有年纪小的好处,她对病毒的可怕不是很了解,跟她解释也会乖乖听话。担心的只是大人,她自己还是懵懵懂懂的,我觉得这样无忧无虑的状态也挺好,想太多也无济于事。

小孩无聊,其实大人也憋得慌,没事的时候就只能靠睡觉打发时间,醒着的时候呢,就刷手机了解本次疫情的情况。看得越多,了解的知识越多,也慢慢发现其实这个病毒没有那么可怕。

“祝贺你可以回家了,不过回家后还是要继续居家观察。”2月1日,当从医生口中听到这句话时,我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9天的“禁足”真是很漫长,就像过了一个月一样。

现在我们谨遵医嘱,仍然在居家观察中,从出院算起来有10天了,再有三四天就能够完全解除警报了吧。事发突然,我们也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储备物资。回家后社区工作人员送了一些生活日用品,家里亲戚送来了蔬菜,现在家里放了不少萝卜、白菜、包菜,足够吃好几天。女儿的状况还不错,现在,她正在我身边剪纸玩,还时不时地问我跟谁在说话,看到她健健康康的,我悬着的心也渐渐放下了。

作为一个痊愈患者的家长、隔离治疗的亲历者,我觉得还是要保持乐观,既然事情发生了,也只能这样了。我和孩子都保持一颗平常心,挺过来了再回看,其实也没那么可怕。

火锅还没吃上,就去了武汉前线

讲述者:郑世琛

湖南支援武汉的前线医务工作者的家属

我的丈夫朱先生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一员,作为湘雅二医院的一分子,我知道他会去前线。可是我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突然。

那天我俩还约好在家吃火锅大餐,我买了不少菜。他说想吃我做的包子馒头,很少下厨的我,兴冲冲地做好了包子馒头。可他下午接了一个电话就匆匆出门去了医院,18点06分给我打电话:“老婆,你现在马上帮我收拾两套换洗衣物,我们可能要出发去武汉。”听到这个消息变成了现实,作为妻子的我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毕竟病毒来了谁也不知道会怎样。可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不上,谁上?必须要上。18点24分,他到了家,把我帮他收拾的东西和包子馒头带上就出门了。

2月4日凌晨1点24分,他又给我打电话,说回来一趟看一下我。此时他还在医院清点出发前的物资。回来后吃了原封不动的包子馒头。是的,他在这7个小时里并没有时间吃饭。早上6点半,睡了4个小时的他跟随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出征武汉。临行前悄悄地亲了一下还在睡梦中的我。

2月4日23点,他终于有时间给我打电话报平安。他在那头一边自己做事,一边听我说一个人在家做的事情。其实他给我的回答也只有:“嗯,我在听。”2月5日凌晨1点他的事情终于做完了,准备睡觉。然而在1点51分我又收到他的微信,他们要去搭建营地。他什么都没跟我说,他从来不说累。我却在网上看到他们凌晨3点还在搭建救援帐篷。心疼如同藤蔓慢慢缠绕在我的心中,我们是去年国庆节结的婚,我26岁的新婚丈夫,我亲爱的小哥哥,现在在疫情的一线战斗,而我只能在后方最小最小地减少他的担心。

2月5日,等待他一天的我,没有收到他的消息。我每天一醒来就看《新闻联播》,这样我就知道他在武汉做什么。可能偶尔还能从新闻上看到他的同事忙碌的身影,却没能看到他。一直到2月6日的凌晨1点21分,他给我发了微信回复说他忙完了。那时的我因为感冒早已睡着。等我醒来回复他,如同石沉大海。我像是一个自言自语的人,絮絮叨叨跟他说着我的生活。一个人在家的我,不知道怎么感冒了,自己烧了很大一壶水,不停地灌。他在前线已经很忙了,我不能再给他添担心的事情。2月6日下午17点17分,我终于接到了他的电话,过去没有打电话的两天,像是过去了两年。我一听到他带着重鼻音的声音,无声地哭出来。压住自己抽泣的声音问他:“你声音怎么了?感冒了吗?”他故作轻松地说:“没有呀,我一切都好,等下需要睡一下。”我知道他可能感冒了,但是我假装没有发现他的“小谎言”。

匆匆挂了电话,我喝了一包感冒灵,和他一起休息。

说实话,在家的时候所有的家务事都是他在张罗的,我的小哥哥在离开之前还很贴心地充好了水费和天然气。饭也是他来做。现在他在武汉,我独自一人在家,还真有些不适应,原来一日三餐,现在一天只吃两顿,就当保持身材了(笑)。一人在家睡得也不安稳,总是害怕担心在远方的他。

他到武汉之后,很少有时间能通电话。我打给他通常都是忙音,只有清晨或者深夜,他才有空打给我,背景声很嘈杂,他也只能抓紧时间简短地报上几声平安,但即便这样,这个电话也是我一天当中最期待的。最近一次通话是在今天早上,因为我有感冒症状,也在被观察中,我给他报平安说,试纸检测没事,他说了声“好”。再过几天,等感冒好了,我也要重回工作岗位了,他有他的战场,我也有我自己的战场。

平日里,我们经常开车出去玩,冬天里我特别喜欢去农庄摘新鲜草莓,最近的一次出行就是去摘草莓吧,我还拍了不少我俩的自拍。等他凯旋归来后,想出去玩吗?那还得先经过14天的隔离期吧。其实等他回来也没有特别想做的事,硬要说的话,就把那顿欠着的火锅大餐先补上。

学习是你的任务,救人是妈妈的任务

讲述者:肖雪飞

身 份: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教授

支援湖北国家医疗队成员

对于我们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重症医学科来说,这个春节一直是马不停蹄在路上。大家兵分三路,驰援在三湘大地,哪里有疫情,就要往哪里去,没办法,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1月17日,科室主任杨明施就作为湖南省医疗救治专家带队率先奔赴了常德。常德市定点医院先后发现两例危重症患者,科室技术骨干又火线驰援,在有限的救治条件下,从无到有创建了一个隔离ICU病房。随后,同事彭玥又驻扎娄底,她上有古稀母亲,下有两个孩子,依然不顾安危地奔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紧接着,我带队抵达了郴州,帮助当地进行预防救治工作。郴州此前只发现1例确诊患者,并治愈出院,这是对我们努力最好的回报了。

2月8日,湘雅医院一行130多人驰援武汉。稍作休整,2月9日起,我和同事们便投入战斗,开始收治病人,一直持续到10日凌晨。作为重症医学科的一员,我们所面对的都是危重病人,是最需要帮助的群体,大家顾不上吃饭,没时间睡觉,因为我们心里清楚,我们是在跟时间赛跑,跟死神在抢生命。

我每天都要穿着沉重的防护服,带着厚厚的护目镜,老实说,很不舒服,看东西不清楚,交流也要大声喊才能听得见,不用多久就会大汗淋漓,但我们没时间休整,也没有装备去替换,只有咬着牙撑下去。

之前我抽空向家里报了个平安。平时家务活基本都是我干的,我出来家里就剩下爱人一个大人,对女儿也不太放心。电话里我叮嘱爱人,尽量多做家务,不要让女儿生活在一个乱七八糟的家里。女儿应该在上网课吧,她也很关心我,一直说,要我好好照顾自己。我笑着说让她放心,好好听课,学习是你的任务,救人,是妈妈的任务。

为买口罩,我们想尽了办法

讲述者:章鱼

身 份:“口罩快跑计划”志愿者

一开始我只是在朋友圈小范围发起了募捐计划,后来遇到了其他团体的同路人,便一起发起了这项“口罩快跑计划”, 持续把募集的资金换成物资,第一时间送至武汉周边县市的前线医护人员手里。

起初,为了搞清楚医用装备的标准与规范,我们一群人从大年三十就开始满负荷研究,团队中有一个人在美国,有着十多个小时时差,我们白天钻研完了,她接着研究,24小时轮班倒,大家也从一窍不通的小白,成为了“专家”。

疫情当前,其他防护物资比口罩更难找,每一件防护服,医护人员都视之如宝,舍不得脱,脱了就会污染,所以很多人就一天不吃饭,不喝水,每天工作完了,防护服一脱,全身都是汗。我们心中着急,也想尽了办法。

为了给医院筹集物资,我们用尽了人脉,买下了250套医用防护服、250双医用靴,有个朋友家里屯了450个医疗级别的口罩,我们软磨硬泡之下,求着他卖了400个。还有个朋友在德国读书,她找到自己的导师,想尽办法联系到当地生产商,买了一批口罩。为找口罩,大家甚至找到了非洲,联系上了非洲某个国家的商人,买到了口罩。

疫情期间,交通不便,找到物资,如何把它们交到一线医护人员手中也成了问题。幸好武汉的普通市民成立了微光车队。没有货车,他们开着小轿车、面包车,自己带着干粮,从天亮到凌晨,哐哐把一个大型货车的物资径直送到了奋战在前线的医生手里。

迄今为止,我们筹集了20多万个口罩,送到了孝感、黄冈、荆门等多家医院。希望你我每个人都能发一点微光,早日把疫情的迷雾照亮。

没想到当上了“网络主播”

讲述人:喻建军

身 份:长郡中学高三年级化学任课老师

因为疫情,学校推迟开学,作为毕业年级高三的任课老师,我当然很担心学生们的进度。在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统筹下,我也开始了线上讲课,视频在市中小学人人通-在线学习中心、教育台、Bilibili网站上都能看到,也算是做了一回主播吧。

其实学校和我们老师也一直在尝试公益网络教学服务,1月15日,长沙市教育局和市教科院遴选了100多位学科骨干教师,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我主讲了一堂化学公益课,上课实况通过网络直播,吸引了3000多名学子参与听课。1月30日,考虑到我的学生应该都完成寒假作业了,也考虑到疫情的影响,我在微信群里又发动了第二次网络授课,有500多名学生在线聆听。

目前,我和同事也仍在持续着“云授课”,学校组织了各科教师,预计将推出三轮课程,主要通过录播方式传递给学生们,化学由我和一位同事担纲,我自己已经录制了5堂课,他也将录制6堂。在有限的时间中,我们尽可能地讲述更多的知识,非常时期只能用这样的特殊办法。作为人民教师,恪守自己的岗位,也算是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吧。

像这样大规模地运用网上授课还是第一次,一方面新科技确实带来了不少的便利,另一方面网上授课也有不少的局限性。没有学生参与,效果只能凭老师的预设,你无法知道学生懂了多少,进度该加快还是减慢。作为老师,我还是由衷地希望疫情能尽早结束,学生们都能安安心心地回到课堂里。

最后,记者借用讲述者郑世琛的一段话来结尾吧。

这个世界不缺少平凡人,但正是这些平凡人组成了我们不平凡的生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一定能战胜病魔,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轨迹。愿我的爱人和战斗在一线的战士平安回家。人们都能沐浴在春暖花开的阳光下,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点击进入频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