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清末北京城:老北京的真实面貌,图2是老北京的护城河


图为清朝时期的前门大街,此地也被称为“正阳门大街”,俗称“前门大街”,1965年就直接改成了“前门大街”。

图为清朝时期的北京护城河与城墙,十分壮观。

图为护城河上的运粮船,护城河不仅可以起防御作用,还可以当做水路,用于漕运。

图为崇文门瓮城,崇文门俗称“哈德门”或“海岱门”,是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一。这里是专门走商车的地方,可以看见很多外来的生意人。

图为清朝时期的北京角楼。

图为前门外的火车站,前门火车站也叫“正阳门东车站”,始建于1901 年。1906年,前门火车站正式通车,当时是全国最大的火车站。

图为清末的崇文门大街,街市上很多商贩,十分热闹。

图为一支骆驼队,骆驼在清朝是很重要的运输工具。骆驼耐饥渴,可以连续数日不喝水,运输能力比马匹和骡子强。

清末的北京城。

图为颐和园内的十七孔桥,始建于乾隆时期,连接着昆明湖与南湖岛,总长度约为150米,有十七个桥孔。

图为东交民巷,东交民巷就是一条胡同,前身叫“江米巷”。清朝中期,这里是中央各衙门的所在地。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列强都在这里设立使馆、银行、教堂等,而且还驻扎了军队,成了近代中国耻辱的标记。

图为晚清时期的颐和园万寿山,元朝时期这里叫做翁山,乾隆时期改名为万寿山,但是最早的建筑都被英法联军破坏了。到了光绪年间,慈禧花重金重修了颐和园。

图为北京的驴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